安聰慧的“用戶企業(yè)”極氪,正在失去用戶信任
背刺老用戶,極氪最在行 ?
作者 | 李子溪
編輯 | 趣解商業(yè)汽車組
和吉利收購來的路特斯、合作奔馳的smart不同,極氪(ZK.US)孵化自集團內(nèi)部,由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締造,并且在一眾吉利孵化的新能源品牌中率先上市,堪稱李書福的新能源“御林軍”。但這樣一支“御林軍”,卻被雷軍的SU7“打懵了”。
而近日引發(fā)老車主圍堵交付中心的“半年新車變老車”事件,這只是極氪過去兩年時間里在輿論上遭遇反轉的一個小插曲。
01.安聰慧又錯了?
圍堵現(xiàn)場,車主拉起的“小米三年磨一劍,極氪一年磨三劍”橫幅標語還真不算夸張;因為此次更新迭代距離2024款極氪001上市不到半年時間,距離2024款極氪007上市只有8個月。
圖源:微博截圖
在8月13日晚的新品發(fā)布會上,極氪發(fā)布了2025 款的極氪 007 和極氪 001;其中,極氪001 用上了極氪的自研智駕和AI座艙,價格和老款保持不變。
通過自研智駕上線,極氪終于也有了端到端的模型,實現(xiàn)記憶泊車、高速自主領航輔助、城市自主領航輔助、夜間120km/h時速下的AEB剎停等智駕功能,城市通勤功能也將在今年9月開始交付。
而在此之前,極氪采用的是投資人之一、英特爾子公司Mobileye的智駕方案;此次采用了極氪自研的Orin-X芯片方案,與Mobileye智駕方案在底層芯片、系統(tǒng)布控、線束布局等方面采用了不同的布置方案,可以說系統(tǒng)和硬件層面是兩套方案。這意味著,老車主無法享受極氪全新智駕系統(tǒng)OTA的升級體驗。
圖源:微博截圖
棄用Mobileye,是因為其智駕方案的城區(qū)領航功能落地中國遙遙無期。僅以智能駕駛而言,極氪相比其他“新勢力”品牌,已經(jīng)處于十分被動位置;而在以智能化為主導的新能源下半場,上馬自研或許能改變被動的局面。
智駕升級調(diào)整且不加價,從實際體驗來說還不算“背刺”老車主。大部分極氪車主,更在乎的是駕駛質(zhì)感。相較而言,真正“背刺”的反而是極氪007的老車主——新款007 電池升級、智駕成為標配,主力車型大幅降價3萬。
令老車主暴走的,還有極氪含糊、疏于溝通的態(tài)度。
要知道在新款極氪001上市前的7月12日,極氪法務部曾辟謠“新版本001將于本月底正式公布”的消息,極氪CMO關海濤還在微博很高調(diào)地公開征集線索和證據(jù),并要獎勵提供者一輛車。
圖源:微博截圖
極氪的辟謠行動,增強了觀望用戶對極氪的信心,但也變成了日后部分車主情緒沸反的導火索。
據(jù)界面財聯(lián)社旗下新媒體“電廠”報道,在此次新品上市之前下單購買了極氪007的劉先生稱,“當時門店銷售也一直和我說不會有改款,讓我不要相信網(wǎng)上說的。誰知道不到一個月,他們所謂的‘謠言’就成真了?!睘榱司徑饫宪囍鞯牟粷M情緒,極氪特別為老車主提供了價值 1 萬元的購車抵用券作為補償,希望以最優(yōu)的價格讓老車主能夠購買到最新的極氪產(chǎn)品;極氪方面還強調(diào),理解并尊重用戶的感受,深知信任的重要性,將持續(xù)努力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chǎn)品和服務。
圖源:微博截圖
但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對不少剛剛提車三四個月的車主來說,這時候領到購車抵扣券著實“雞肋”。現(xiàn)如今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車型改款越來越快;像比亞迪就屢次借改款降價刺激銷量。但不同的是,比亞迪改款方式直接,預期可控;而極氪不僅該款更新頻率堪比手機廠商,對用戶的溝通也不“敞亮”。
圖源:罐頭圖庫
這種不予理睬、躲避的態(tài)度,在吉利控股集團總裁、極氪智能科技CEO安聰慧掌管下的極氪不止發(fā)生過一次,且多次以平價增配來給自己“補鍋”。
早在2021年10月,極氪001就開始交付了;不過才交付3天時間,第一批極氪001車主就寫聯(lián)名信“聲討”極氪,因為他們花費6000元選裝的EC天幕存在貨不對版的情況。當時,極氪同樣疏于溝通;面對車主的質(zhì)疑,極氪竟然悄悄刪除和修改此前存在較大爭議的EC天幕演示動畫等。
當時,這種態(tài)度給極氪帶來了極大的“關注度”和口碑塌陷;直到2022年7月,極氪通過免費更換高通8155座艙芯片,才挽回了口碑。此后極氪還因為2022年新春權益事件以及2023年單方面強制更改合約損害用戶權益等事件,被老用戶認為是“區(qū)別對待老車主”,從而多次被車主聯(lián)合聲明發(fā)起“維權”。
圖源:微博截圖
如果說,2022年的錯誤,尚且還能以傳統(tǒng)車企基因轉型DTC模式的不適應為由;那么,如今推出多款新車的極氪還被指責是在“背刺”車主,這顯然不是“不成熟”能解釋的。
作為標榜為“用戶企業(yè)”,強調(diào)“與用戶共創(chuàng)共享,以用戶為中心打造產(chǎn)品”的極氪,屢屢犯下此類傷害用戶的錯誤,更是一種“打臉”。
02.極氪面臨的挑戰(zhàn)
“小米三年磨一劍、極氪一年磨三劍”,極氪這一番“騷操作”不只是“打臉”,也顯露出面對小米SU7起勢的慌亂與局促。
在小米SU7出現(xiàn)之前,極氪有著一手好牌,在高端電動中大型家轎領域,靠極氪001系列建立了統(tǒng)治力。
圖源:罐頭圖庫
根據(jù)極氪官方公布的數(shù)據(jù),今年1-7月,極氪汽車累計新車交付量為10.3萬輛,同比增長89%;今年上半年,憑借改款極氪001,還拿下了20萬元以上純電車銷量第1的寶座。然而,隨著小米SU7的起勢,極氪的市場份額受到一定的沖擊。據(jù)“趣解商業(yè)”了解,極氪0017月銷量相較于6月的14383輛直接少了5000多輛,大跌35%至9335輛。
極氪的“失速”與小米的“加速”幾乎相伴而生。數(shù)據(jù)顯示,7月極氪交付新車15655輛,環(huán)比下降22.1%,也是新勢力銷量榜單Top10中,唯一出現(xiàn)環(huán)比大幅下滑的品牌;而同期,小米SU7僅一款車就月銷量破萬了。
圖源:微博截圖
走量的極氪007沒起來,王牌車型極氪001被小米SU7阻擊,這也讓極氪全年銷量23萬的目標前景顯得吃力;截至7月,極氪總銷量剛剛突破10萬。
曾經(jīng)的優(yōu)勢地位面臨威脅,極氪不得不提速應對,搶占市場心智。極氪方面表示此次自研智駕方案的推出是為了響應用戶呼聲,盡快補齊智駕短板,讓極氪 001成為更具競爭力的產(chǎn)品。
據(jù)“趣解商業(yè)”了解,2024款極氪001在2023年初就確認并立項研發(fā),不過當時并沒有規(guī)劃采用浩瀚智駕方案;極氪原計劃在今年底推出001浩瀚智駕版,但在智駕研發(fā)團隊的攻堅之下,才提前“上車”。
圖源:微博截圖
從產(chǎn)品布局來看,除了極氪001之外,李書福的吉利集團已布局了比如極氪007、銀河E8、領克 07EM-P ,以及即將上市的領克Z10等一系列產(chǎn)品以應對市場競爭。但如今小米SU7大定訂單破十萬,月銷量不斷走高,而吉利卻沒有在這一價位上做出爆品。
可見,極氪的成長之路或許讓李書?!跋矐n參半”,安聰慧和極氪都面臨著不小的挑戰(zhàn)。
03.極氪動作變形?
據(jù)“趣解商業(yè)”了解,極氪目前有四個系列的在售車型:極氪007、極氪001、極氪X和極氪009,但和小米等“新勢力”對比,月銷量并不算亮眼。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極氪必須要把盈利放在優(yōu)先層級,那么銷量是最直觀的市場強心劑。所以,在7月2日極氪對外發(fā)布的題為《聰聰來信 | 在混戰(zhàn)中堅守戰(zhàn)略定力,沖刺!》公開信中,安聰慧重點強調(diào)了極氪要在年內(nèi)挑戰(zhàn)單月交付3萬+,“這是今年真正的硬仗”。
圖源:公眾號截圖
上市后的極氪已經(jīng)被綁在李書福的“資本戰(zhàn)車”上,不得不做的事情變多了,就可能會導致動作變形、節(jié)奏被打亂。安聰慧就曾表示,2025款極氪007有2-3萬元的降價,目的是搶占更多市場份額。
“一年磨三劍”,可以說是市場反應敏捷,但或許也暴露了極氪團隊對市場前瞻缺乏判斷,團隊缺乏定力。比如,極氪團隊對上馬自研智駕的決策,不應該僅限于聽用戶呼聲,而是要有預期的判斷,至少可以避免短時間上馬兩代新車的情況。在8月13日晚發(fā)布會后的媒體采訪中,極氪的高管也明確,更換的代價是自研智駕硬件成本的2-3倍,經(jīng)過評估后極氪的結論就是不會提供硬件升級。
圖源:微博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極氪在7月15日發(fā)布了充電站地鎖規(guī)范使用說明,強調(diào)極氪充電站對所有品牌新能源車主開放。之后,就有網(wǎng)友發(fā)視頻稱,“極氪充電站開放給所有品牌使用,極氪車主的噩夢也就來了”,他作為花費了五十余萬元購買了極氪009的車主,對極氪的充電補能服務極為不滿。
具體來說,就是極氪在開放充電站后,不少比亞迪和其他品牌的車主紛紛涌入,讓極氪車主在自家的充電站內(nèi)無處可充。
圖源:抖音截圖
作為一家強調(diào)“與用戶共創(chuàng)”的企業(yè),極氪應該真心對用戶好,靠認同感和歸屬感贏得市場;一個想成為高端品牌的車企,應該給自己用戶足夠的安全感。
銷量低是可怕,但失去用戶信任才是更可怕的事情。這一點,蔚來的李斌或許比安聰慧想得更清楚,也處理地更好——至少沒有讓老車主喪失對蔚來價值感的預期。
或許,安聰慧和極氪團隊需要一次內(nèi)部深刻復盤——為何強調(diào)用戶共創(chuàng)的極氪會失去用戶、失去對市場把握的準心、失去運作公司的定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