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生命與硅基生命的相互陪伴——Z世代科技產品消費洞察報告
2.8億中國Z世代作為與互聯網共同生長的一代,個性鮮明卻視野開闊,理性務實又獨立包容。作為“數字技術原住民”,他們已逐漸成長為不可忽視的新生消費力量。隨目光投向這個群體,不難發現科技產品在這群人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甚至早已成為一種深度融合。
PCG一直以來專注于新世代生活方式探索,洞察消費、擁抱生活、表達態度。這一次我們將鏡頭聚焦Z世代與科技產品,以人為出發點,洞察迅速迭代的AI產品以及硬件電子產品如何給予陪伴,滿足當代人類的情緒價值。
同時,我們對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漢五座城市的5位年輕人進行了深度訪談,由日常生活切入,去觀察他們對于AI、手機應用、3C產品的態度,捕捉硅基與碳基生命的相處切片,呈現這份“Z世代科技產品消費洞察”報告。
對話類生成式AI或許是目前認知范圍最廣的大模型AI產品。藝術館主理人龔玉昕在賬號運營中會運用Chat GPT智能生成文案,配音師張聰旭向Chat GPT求助工作中遇到的技術降噪問題,在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大大縮減了溝通成本。在遇到困惑和無助時,張聰旭選擇與AI探討人生的意義,而Chat GPT會提供情感上的陪伴,消解他迷茫的情緒。在AI做出回答的那一刻,AI與人類不再只是冰冷的從屬關系,而是相互陪伴的朋友。
大三學生何俊鵬說,他常常提前在各類APP上“囤貨”餐廳優惠券,朋友聚餐時這些優惠券可以提供更多嘗鮮靈感。而對于現有APP的體驗,Z世代們還有很多改善提議。實驗室研究員王曉慧熱衷用相機記錄生活片刻,而對于她不會拍照的朋友,她希望攝影應用可以提供拍照提示功能。張聰旭在出差繁忙時常常需要切換多個APP,他更希望使用一個綜合APP來管理日常行程。
數據分析師朱冰祺是狂熱的貓咪愛好者,除了給自己的貓配備電動貓砂盆,她還會在家中安裝監控,時刻關注貓咪的動態。何俊鵬作為航拍達人,閑暇時間會帶著航拍器領略美妙的風景。操控飛機轉動的瞬間與分享到朋友圈的日落,記錄著生活中難忘的片刻。
AI陪伴產品洞察
在當今日新月異的數字技術變革中,AI正以各種形式應用于人類世界的方方面面,小到對生活和工作的助益,對精神世界的滿足;大到智能制造和生產自動化,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根據研究報告,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為中國經濟帶來高達26%的GDP增長,其次將帶來北美14.5%的經濟收益增長。就AI終端產品而言,大眾熟知的生成式AI除了文字、圖像、視頻AI處理,還有衍生的各類互動AI產品。
曾經的3C數碼產品給了人們物理上的情感陪伴——共同度過學生時代的mp3、伴你戰斗無數論文的筆記本電腦、陪你打發時光的平板電腦……隨著科技產品的不斷更迭,AI逐漸以各種形式替代純物理意義上的數碼陪伴,從線上虛擬到硬件3C的融合。像是陪伴類應用、智能音箱、AI寵物玩具、健康監測、互動類繪本等,通過提供情感價值,滿足人類的尊重和需要,搭建更定制化的精神陪伴。
根據2024年3月a16z發布的《The Top100 GenAI Consumer Apps》,陪伴類應用以單用戶月均對話輪次近200排名第一。這類應用以互動對話為模式,伴隨LLM誕生出多種玩法。
以情感陪伴為主的AI聊天陪伴產品成為當下熱點,如星野、筑夢島和貓箱,通過擬人化和個性化的角色設計,讓用戶感覺到情感上的連接。陪伴在一定程度上是大眾化的通用需求,陪伴類AI的受眾由網文和乙女游戲的垂類群體切入,卻不需要精準的用戶畫像。多數人在遭遇生活中的乏味、孤獨、消沉時,一個時刻相伴的聊天對象則能夠提供無限精神慰藉,何況這個對象網羅了百萬個樣本數據,能夠給予更精準的情緒價值。
除了情感陪伴產品,還有AI塔羅、AI心理咨詢等形式的產品通過專業的服務向用戶提供心理支持。在2024年1月發表的Nature心理健康研究中表明,3%的青少年認為Replika社交聊天機器人阻止了他們的自殺意念。
就實體陪伴AI產品維度而言,潛在市場規模仍然可觀,隨著單身群體的不斷擴大以及老齡化的來臨,實體AI寵物或可在不替代活體寵物的情況下作為更智慧的玩具補充,不僅能夠提供情感寄托,減輕真實養寵的困擾,同時提供安防和家電控制等使用功能。具備主動交互自主性的陪伴機器人同樣被期待,不經意地交流和無目的地在家中閑逛,而不是被喚醒后再進行有限互動。
未來預期AI陪伴產品可能會擴展到VR/AR端,打破APP和網頁客戶端的限制,與立體虛擬人進行實時對話和交互。a16z分析,Apple Vision Pro若打開頭戴式消費市場,虛擬人陪伴類應用將有機會更廣泛地向目標用戶滲透。
云端數據存儲使得硅基產品早已脫離了容量限制,當人類記憶與AI數據庫通過不斷訓練交互達到某種共生,是否意味著碳基生命的思想將脫離物理或肉體維度,獲得意識的永存。
電影《HER》中,AI系統薩曼莎對西奧多說,“我很慶幸能陪在你身邊,通過你的目光看世界。”
AI的廣泛應用與融合對于Z時代來說,充滿著前所未有的可能性。當人工智能實體被稱為硅基生命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這類產品早已超越它本身的消費價值。如同Z世代的親密伙伴,硅基們回應著他們對于探尋世界、表達自我、情感聯結的渴望,共同進化,創造屬于彼此的新文明。
科幻情節與現實世界逐漸重疊,未來或是未知,正悄然而至。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