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能一天吃十根巧樂茲就好了
1
這東西叫四個圈,是巧樂茲2006年出的一款雪糕。
我一天可以吃十幾根。
名字叫四個圈,是因為它分四層。
最外面是一層很薄的巧克力脆皮,我一般喜歡用上牙像刨冰一樣把它刨下來慢慢嚼碎。
第二層是奶味冰淇淋,不過說實話這層并沒有什么存在感,味道很淡而且很容易化,我都是咬開巧克力脆皮以后直接把它和里面那個大巧克力塊一起吃的。
然后就是第三層的大巧克力塊了,這個巧克力塊我認為是四個圈乃至整個巧樂茲所有系列、所有產品的絕對靈魂,當年發明這玩意兒的人真特么是個天才。
我對它只有一個形容詞:
炸裂。
這是我今天第一根巧樂茲。
我啃下一半巧克力塊,讓外面的奶味冰淇淋和最里面也就是第四層的黃色冰淇淋在口腔里迅速融化。
流淌的冰淇淋甜水和同樣在漸漸融化的巧克力塊混到一起,產生了一種入口即化的錯覺。
冰涼的、酥脆的、柔軟的口感,以及充塞住整個舌尖味蕾的極致甜味——
我都能想象到我腦子里有個蜂鳴警報器在高強度拉響,提醒著身體所有器官一大波能量即將來襲。
我甚至都能聽到胰腺的呼喊。
快收了神通吧。
2
這是我今天第二根巧樂茲。
我從小就特別特別喜歡吃巧樂茲,那個時候我爸媽——主要是我媽,一到了夏天,就會帶上我去批雪糕。
雪糕批發店里有個橫著的大冰柜,左邊是便宜的,右邊是貴的。
現在一想店老板還挺心機,你右手拿東西更方便,說不定就多拿了幾根貴的。
巧樂茲被歸類到右邊,不過它是右邊里比較便宜的一檔。
我媽每次帶我批雪糕,主體部分肯定是由便宜雪糕構成。
一個大塑料袋里起碼有四分之三是綠豆棒冰和大舌頭,一個夏天下來我的舌頭都是綠的。
然后我媽會讓我象征性在右邊柜子里【選】幾根,這個時候真的是要精挑細選,因為下一次吃到貴一點的雪糕可能就是明年了。
在那個店有巧樂茲之前,我是很難決定到底買哪個的。
但是在有了巧樂茲之后,我就再也沒猶豫過。
我會一個一個往塑料袋里放巧樂茲,一邊放一邊觀察我媽的臉色。
然后精準卡在她不想在外人面前讓我過不去和再不揍我她就要過不去的臨界點,果斷收手。
雖然冰西瓜和冰涼粉也很不錯,雖然以前我其實覺得綠豆棒冰和大舌頭也很好吃。
但這些樸素的、單純的、甚至可以說有些寡淡的東西構建起來的夏天回憶,在我吃下第一口巧樂茲以后就被砸得粉碎。
那種超規格的強勁甜味和在當時來說稱得上石破天驚的豐富口感,幾乎算是一種降維打擊。
真的。
最早的時候,我吃的是三毛一支的冰棍。
除了甜和冰一無所有,甜味里甚至還帶著一絲莫名其妙的苦澀,就像我的生活。
后來五毛一根的綠豆棒冰已經算是消費升級,至少里面有了奶油的香味。
雪糕批發店的大冰柜里花里胡哨的貴雪糕很吸引人,但它們真的太貴了,在那個價格面前只能說有些新奇的味道實在是不夠看。
然后有一天我吃到了巧樂茲,吃到了四個圈。
批發一塊五零售兩元,一份錢四份味道。
比我吃過的所有便宜冰棍和貴雪糕都更好吃,但價格又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
所以僅僅是用了一個下午,我就徹底忘記了童年時曾經在鄉下用井水冰鎮西瓜,夜晚搖著蒲扇看星星的快樂,暑假也不再吵著要去奶奶家。
現在我只想吃巧樂茲,只想吃四個圈,只想吃四個圈里面那個神奇的、魔幻的、入口即化的、吃完了還要咂摸半天嘴,喝上半碗水的大巧克力塊。
那時候,我還不知道這是為什么。
直到很久很久之后,我學會了看配料表。
看到它背后每一條都是為了擊穿我快感閾值而放進去的原材料和添加劑,我忽然意識到這其實也是一種【工業升級】。
在科技與狠活面前,田園浪漫起構筑的堡壘還是太脆弱了。
四個圈里,有大量的脂肪。
emmmmmmmm。
我好像知道我肚子上那四道圈是怎么來的了。
可是對當時的我來說,這些東西——
全,都,不,重,要。
我不知道也不在乎它的熱量有多高,這是現在人到中年體檢報告像恐怖小說的我才需要考慮的問題。
我甚至有過一個夢想:
有一天,能一次吃十根巧樂茲。
我知道有些人吃這個會覺得太甜了,第二根可能就膩了,一次吃太多了胃也容易受不了。
但那時候我還很生猛,新陳代謝高的一批,而且還在練足球,每天像一個旋風小馬達一樣在球場狂奔。
無論是極致的冷飲還是極致的熱量,我的胃都能照單全收。
阻礙我實現夢想的從來都不是也不應該是身體扛不住,只會是兜里沒那么多錢,屁股扛不住我媽的衣架。
至少,當時的我是這么想的。
3
所以,這是我今天第三根巧樂茲。
其實我已經有好多年沒吃過巧樂茲了,也沒什么特別的原因,就像我們少年時期曾經沉迷過但又疏遠了的很多東西一樣——
四驅車,陀螺,游戲王;
星球杯,辣條,QQ糖。
某一天我忽然就失去了對它們的興趣,直到很多很多年后又忽然想起。
但這些年我其實還挺想念巧樂茲的,尤其是前幾年看到那些雪糕刺客熱搜的時候。
當年巧樂茲鎮壓小賣部冰柜的時候,我從來沒聽說過什么雪糕刺客。
雪糕刺客的刺殺,在于出其不意。
你想吃雪糕但又沒什么特別想吃的,看到一個新包裝新雪糕出現在冰柜里很好奇于是拿起來嘗試一下。
但就算在冰柜里放滿雪糕刺客,只要里面還有一根巧樂茲,我就不會選別人。
而且我不管它們的成本和原材料有什么牛叉的,但我知道它們的味道一定配不上價格。
四個圈現在的電商批發價是30支68.49元,折合一根2.283元。
比起當年,幾乎沒漲價。
你一根雪糕賣到十幾二十塊,我就算你用的是象牙海岸產的可可豆,從阿爾卑斯山取的冰,難道你還能比巧樂茲好吃上五倍十倍?
我,不,信。
某種意義上,巧樂茲就是那個時代的雪糕錨定物。
至少在當時來說,至少在我能接觸到的范圍內:
比它便宜的沒它好吃,比它好吃的還不存在。
我對夢龍、對哈根達斯也是有童年濾鏡的,但巧樂茲和它們還不太一樣。
哈根達斯是那種經常在電視上看到但現實中完全吃不到的,魅力完全來自于傳說。
我會想象它很好吃,甚至在心里暗暗用巧樂茲來捧它,覺得說不定真能比巧樂茲好吃十倍。
但我說不出它好在哪。
我可以繪聲繪色地告訴你四個圈的四重口感和它的無敵巧克力塊,但說到哈根達斯我只知道電視里的小孩都在吃。
某種意義上它對我來說甚至是個幻想產物,約等于雪糕界的奧特曼變身器。
而夢龍則是我現實中能吃到的雪糕里,價格最貴、X格最高的。
即使是在當年那個雪糕批發店冰柜專門放貴雪糕的那一半里,夢龍也是獨一擋的存在,是能蓄滿我媽怒氣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我也幻想過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吃夢龍。
但是在吃到四個圈以后,我馬上就把這個夢想換成了四個圈。
它更便宜,更容易被實現,并且更好吃。
當時唯一有四層口感的雪糕,含金量就是這么高。
其實巧樂茲出的第一個產品是2003年的巧脆棒,就是下面這張圖里的C位。
圖是我從伊利官網找的,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四個圈甚至沒有一席之地。
巧脆棒也很猛,不僅有巧克力脆皮還有曲奇餅干和花生碎,當年也是在雪糕市場亂殺的存在。
靠著巧脆棒和香奶棒,巧樂茲2003年的年銷售額達到了2億。
強調一下,這是2003年的2億,當時深圳新建住宅的銷售均價是每平方米5680元。
后來一眾雪糕刺客問世,我還心想是不是巧樂茲沒落了,怎么什么妖魔鬼怪都能冒頭了。
不過,巧樂茲不但沒有沒落,還更猛了:
2022年,僅前三季度的銷售額就突破了50億元。
強調一下,這是在單根雪糕沒漲太多價的前提下,達到了50億。
你知道么,那一瞬間我覺得有點恍惚,甚至有點欣慰。
當年曾經帶給過我那么多快樂的雪糕,十幾年后依然活著——
活得很好,越來越好。
于是我買了很多根巧樂茲,打算陪一根。
4
所以,這是我今天第四根巧樂茲。
說實話,吃到第三根的時候我就已經有點膩了。
第四根我是皺著眉頭吃完的,不是覺得難吃,而是我的胃開始疼了。
十幾年前從來沒有疼過的胃,這幾年確實老疼。
我今天刻意忘掉的血糖,應該也已經變成了個恐怖數字。
我忽然覺得挺難過的。
雖然我的夢想是一天吃十根。
其實也沒有說,非要一次吃十根。
但現在僅僅是四根,放在十幾歲那會兒,我才剛剛開胃。
二十歲的時候我和大學同學打賭,比賽喝果粒橙。
我一次喝了6大瓶果粒橙,中途沒上廁所,雖然最后吐了,但好歹比同學吐的晚。
我還辦過吃包子比賽,作為第三名去頒獎,因為前兩名進了醫院。
我曾經有過一個金剛鐵胃,它是我肆意妄為的底氣。
我以為我可以一直生猛,就連時間都捶不了我。
但很顯然,我錯了。
我早就被捶爛了,只是自己還沒發現。
亦或者,不愿意承認。
就連那些為巧樂茲帶來一年幾十億銷售額的消費者,大概也都已經是另一批人了吧。
畢竟,現在已經是秋天了。
夏天過去了。
2024年的立秋,是公歷8月7日清晨08:09分。
我仔細回憶了很久,也沒想起來那一刻我在干什么。
連那一天是怎么過去的,都已經忘記了。
甚至今天,我以后也不會有很深的印象。
哦不對,我會記得今天。
因為我在挑戰兒時夢想的時候吃了4根巧樂茲。
去了7趟廁所。
屬于我人生的夏天,也不會再有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