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汽車會“介于蘋果和寶馬之間”
第64期
“重逢島”為Lens于2016年創辦的原創視頻品牌
? Lens拍攝了一輛很酷的汽車,以及一座居住最舒服的城市
不久之前,德國最大的報紙之一《德意志競技報》將一輛電動汽車形容為“某種介于蘋果和寶馬之間的新產品”。
“后院車庫,低調創業,很長時間才能聚集一點名氣……公眾對于這樣的傳奇版本已經很熟悉了。”《競技報》寫道,“然而蔚來卻不一樣。”
蔚來慕尼黑全球設計中心
作為一家初創企業,蔚來最不同的起點,就在于它是家純電動汽車公司。
“作為電動車,我們能夠挑戰很多基本的結構限制。我們在提供想象之外的東西。”蔚來設計副總裁Kris Tomasson說。
“未來”的基點,是人還是技術?
對于汽車來說,什么是未來?
其中繞不開的就是“完全電動”和“無人駕駛”兩個關鍵詞。
隨著新時代的逐步到來,“作為司機的駕駛經驗將更多轉變為作為乘客的乘坐經驗,因此,(車內的)空間和時間,都需要被重新設計。”Kris說。
在蔚來外觀設計總監Juho Suh看來,無人駕駛并非觸不可及的事情。
“我們今天已經在享受無人駕駛了——比如飛機這類公共運輸工具,乘客是看不到飛行員的,他所感受到的’旅程’,只是坐在那里,利用這段時間完成不同事情。”
空間、觸感、氛圍、色彩,未來的汽車體驗將越來越關乎乘坐感受
因此,在Kris看來,“未來汽車可能變成家的延伸,成為’第二起居室’。”
“假如不再扮演司機,人們就希望擁有一種特別舒適的空間,你會愿意在那里待上更久,可以真正作為乘客享受四周的風景,體會大自然,欣賞建筑。”
未來,人們也不該再忍受路怒的情緒困擾。
“城市規劃和自動駕駛工業應該同步發展。”Kris說,“未來每個停車位都該成為充電位不是嗎?車輛可以把你放在某地,然后自動停到城郊去,這也需要規劃者相應在城外建造巨大的停車設施。”
“電動車被視為汽車行業中的游戲規則改變者,它驅動改變了一切習以為常的東西。”Juho Suh說。
“因此,在設計層面,也必須帶來與眾不同的思路,比如幾何線條、細節把握,以及功能轉變。”
從EVE概念車到ES8
從老牌車企推出的電動車到勁旅特斯拉,再到2017年先后亮相的蔚來EVE概念車及最新量產車ES8,電動車不斷突破著人們對汽車外型的想象。
為什么電動車可以更好看?它的設計自由度來自何處?
“心跳尾燈”是蔚來將科技感轉變為設計語言的例證
“設計不該總反映當下正發生的事情。”Juho說,“很多時候,人們并沒有體會到技術發展和外型的一致性。而我認為,科技也該成為一種設計語言。”
在重新定義汽車——尤其是汽車內部過程中,Kris認為和技術同等重要的是對人性的再考量。
蔚來曾經對北上廣三地司機路面駕駛情況進行過大規模數據分析,對于如今擁有一輛汽車在行政、售后服務、日常體驗方面的各種痛點也進行了調查。
“我們要搞懂人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決定其中哪些可以運用科技得到解決,與此同時滿足人們的直覺需求和舒適感。”Kris說。
蔚來認為,擁有一輛車應該重新變成一件愉快的事情。
談論設計時,我們首先談的是愉悅的生活
蔚來慕尼黑全球設計中心在城東邊的博根豪森區,站在天臺上能眺望到不遠處的伊薩爾河和英國花園。這里的員工大多騎自行車上下班,天氣好的時候,就溜達到辦公室周圍的花園里吃午餐。
這樣的工作環境其實折射著慕尼黑這座城市整體帶給人的感受。Kris已經在慕尼黑居住4年了。“它是個非常宜居的城市。這種愉悅感真的能幫助我們設計出更好的產品。”
“我們很貼近自然,可以隨時離開城市,體驗更有活力的生活方式。此外,慕尼黑在藝術方面非常活躍,這對設計也很有好處。”
????滑動巡游游客“打卡地”:慕尼黑地鐵站
近年來,極高的宜居指數使慕尼黑成為了冉冉上升的設計之都:目前國際十家領先設計服務公司中,四家總部設在慕尼黑;德國當代設計代表人物Konstantin Grcic也駐扎此地;此外,照明大師Ingo Maurer、西門子傳奇設計師Herbert Schultes、設計新星Stefan Diez等人也生活在這里。
“Design in Munich”已經成為強有力的文化名片
“走在城里,看到一張很棒的海報,就會產生積極影響……定期有設計對話、會議,城市氣氛很活躍,不斷為設計提供著活力。”Kris這樣談及緊密的設計師社區帶來的影響。
慕尼黑擁有創辦于1907年、歐洲第一家國際設計博物館。
實際上,這樣的環境也吻合了他本人的背景和思考。1992年從美國ACCD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畢業后,他曾先后擔任美國灣流宇航公司、福特汽車、可口可樂公司以及寶馬公司的設計總監。
福特SHELBY GR-1概念車、可口可樂百年紀念瓶瓶身、灣流G650私人飛機都是Kris的作品
Kris認為這些經歷帶給他的最大收獲是理解了“好設計必須能夠觸及消費者……設計最終要在’人的層面’產生作用:好用,符合直覺,能夠觸動人類感官。”
在此之前,設計師必須要做首先被觸動的那個人:先要設計生活,再設計汽車。“我認為汽車是一種生活方式產品,是針對需求存在的,而不是種工業產品。”Kris說。
而蔚來的汽車設計師們在宜居之城獲得的愉悅生活體驗,將成為對生活方式的理解,源源不斷轉化到汽車設計語言之中。
——————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視頻和文字版權為“Lens·重逢島”所有
文 / 胡陽瀟瀟 圖 / 毛翔宇 陳森
統籌 / 蔚來 柯文浩,Philipp Erdmannsdorffer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