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拍造假?千萬網紅“東北雨姐”塌了!
作者 | Hiu 來源 | 互聯網品牌官
立秋之后,螃蟹黃滿膏肥,正是最佳的品嘗時機。
然而,因為這只螃蟹,互聯網正式進入了多事之秋。
先是辛巴和小楊哥這兩大頂流主播,借著大閘蟹的“低價”買賣生意上演了一場撕逼大戰;后是“東北雨姐”栽倒在其宣傳的盤錦稻田蟹上,視頻存在造假疑似“塌房”了。
關于前者之間的恩怨情仇,上周不少同行都扒了一個底朝天,今天咱們將C位讓給后者“東北雨姐”。
9月4日,在抖音平臺坐擁2400多萬粉絲的“東北雨姐”,因一則宣傳盤錦稻田蟹的視頻被網友“打假”了。
在原視頻中,“東北雨姐”帶著同伴們在稻田抓盤錦螃蟹,場面相當熱鬧。
圖源:抖音
不過,基于專業知識,評論區出現了不少質疑聲。
網友們化身為賽博福爾摩斯,從抓螃蟹時間、盤錦稻田蟹的品質特征到蟹的數量、拖鞋的干凈程度等細節,印證“東北雨姐”所抓的稻田蟹是提前安排好的,視頻存在擺拍造假問題。
其中,有來自“官方”的親自下場打假——自稱是當地養殖稻田蟹村民的網友表示,“盤錦稻田蟹很黑”“抓螃蟹都是晚上在岸邊抓”“正宗的盤錦稻田蟹沒這么大”等。
面對該網友的貼臉開大,“東北雨姐”說出了真相,在評論區回復稱,“這個段子是受到官方平臺豐收節活動邀請、為家鄉盤錦田蟹做宣傳,由于活動時間指定,以及夜晚拍攝不便,才造成大家的誤解。”
在9月7日的直播中,“東北雨姐”再次進行回應,也承認了盤錦田蟹是放到稻田里的,但自己沒在平臺上掛過螃蟹,櫥窗也沒掛,不是為了賣螃蟹,是為了宣傳家鄉。
圖源:微博@藍鯨新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天的兩場直播中,“東北雨姐”累計銷售額達到了約1000-1500萬元。期間甚至一度居于帶貨總榜榜首的位置,其小黃車里并沒有掛螃蟹類產品。
目前,“東北雨姐”已經將該涉事視頻下架了,但因稻田蟹而起的風波還在蔓延。
在她最新發布視頻的評論區,仍有部分網友聲討盤錦稻田蟹事件。
相關話題的走向十分有趣,從9月7日#網傳東北雨姐視頻造假塌房#到今天的#東北雨姐算塌房了嗎#。
圖源:微博
歸根到底,是網紅博主傳播內容的真假界線越發模糊了,或者說其實這種“真”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過渡到了“假”。
如同影視作品,大家都知道是依據劇本拍攝的,不同之處就是這個故事是由真實事件改編還是純屬虛構的呢?
如果將“東北雨姐”這個視頻當做是一段抓螃蟹的表演/廣告宣傳片,那么所謂的造假就等同于影視劇里的穿幫鏡頭/虛假宣傳。
所以,對于“東北雨姐”塌房這個說法,有網友表示“頂多算不嚴謹”。
顯然,這是基于默認所有的短視頻都是劇本擺拍的前提下,做出的評論。
而另一部分持質疑態度的網友,則認為“將擺拍當成真實事件且不注明是擺拍”便是錯的,容易誤導觀眾,更讓人可氣的是他們這么做無非都是指向利益。
畢竟,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不管出于何種目的,作為擁有龐大粉絲基礎且有巨大影響力的網紅,對自己發布的內容應該踐行最基本的實事求是準則,且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幾乎所有的網紅博主都是靠包裝走到大眾跟前的產物,他們借助粉絲基礎進行定向營銷,其實將網紅行業視作一種商業模式,便很好理解了。
就以本文主人公“東北雨姐”為例。
《互聯網品牌官》了解到,“東北雨姐”是一位來自東北遼寧的農村女性博主,身高178cm,身材魁梧,扎著小辮,農活干得利落,形象干練、彪悍。
在她的鏡頭里,會出現以下畫面:一個扛起一只羊、抄起電鉆裝門、一腳踹倒豬圈舊墻、放倒幾百斤的年豬……主打一個狂野豪放,網友將其奉為“戰狼版李子柒”。
從這個稱號可以得知,“東北雨姐”跟李子柒、“張同學”一樣深耕的是三農賽道。
在“張同學”爆紅后的第4個月(2022年2月),農民出身的“東北雨姐”在抖音發布了個人第一條短視頻內容。
在賬號前期,并沒有掀起太多的水花。直到2022年11月后,“東北雨姐”憑借多條農村日常視頻開始走紅抖音,粉絲數快速增長。
經過兩年半的時間,“東北雨姐”已經收獲了將近2500萬粉絲,近期作品的點贊量幾乎都維持在百萬級別,賬號累計獲贊高達2.3億。
圖源:抖音
作為對比,熱度退卻的“張同學”,近期抖音點贊量極其不穩定,低的只有數千,高的數十萬,平均在10萬左右的水平。
同樣都是東北人,展現的都是東北鄉村生活,為什么“張同學”逐漸熄火,而“東北雨姐”能后來居上呢?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人設兇猛,形成強烈的反差,增添了敘事的趣味性。
作為女性的雨姐,外表粗獷,家里的粗細活都一把手給包圓了,用真實行動演繹了什么叫做“婦女能頂半邊天”。
而視頻的另外一個主角,雨姐的丈夫老蒯,呈現的則是截然相反的形象。
他通常游手好閑,整日無所事事,是一位倍受雨姐寵溺的小鳥依人的中年男人,因此常常被網友調侃“老蒯這丫頭嫁得真好”。
圖源:抖音
除此之外,還有多位形象鮮明的角色。
在他們的共同作用下,雨姐的人物形象變得更加立體,也讓短視頻內容更加有看頭。
是不是人設包裝?
不用質疑,百分百是的。
雨姐也沒藏著掖著,之前就曾表明確實有團隊,有劇本。
幕后的總策劃不是別人,正是網友眼中的“閑人”老蒯。
編導專業出身的老蒯,是雨姐系列視頻背后的操盤手,一手包攬了團隊的視頻策劃、運營、招商、剪輯等工作,就連“小嬌夫”的人設都是他自己給自己安排的。
既然“演”的成分這么高,為什么人們還愿意看,甚至是追著看。
跟追劇的心理是一樣的,但雨姐的視頻更具生活氣息,更接地氣。
雖說存在演繹的成分,但活是真干,飯也是真做,提供的情緒價值也是真的。
2024年開年,憑借一首《大東北我的家鄉》DJ版BGM,“東北雨姐”在年輕人群體中徹底破圈了,用其旺盛的生命力征服了不少脆皮年輕人。
飛瓜數據顯示,“東北雨姐”的粉絲構成中,新一線、一線和二線的用戶占到44%,三線城市用戶占24%,他們中不乏Z世代、小鎮青年,還有新銳白領、資深中產等。
這個粉絲畫像跟李子柒可以說是高度重合的,也有人直接將“東北雨姐”視作李子柒代餐。
她們拍攝的短視頻,描繪的都是鄉村生活面貌,不過一個是粗糙狂野版,一個是恬淡精致版。
還有最大的一點差別是,李子柒更加注重保護自己的個人IP,而“東北雨姐”更加追求經濟效益。
早早開啟直播帶貨的“東北雨姐”,在去年年底曾因帶貨的大鵝被質疑為雁鵝(市場售價更低),深陷輿論風波。
不過當時她提供了《檢疫合格證》,并承諾假一賠三。
一腳邁入直播帶貨領域,就像一腳踏進深海,“水”很深,浪很大。
在瘋狂收割人民幣的同時,也意味著被無數雙眼睛給盯上了,一有風吹草動(負面事件),都會被無限放大。
輿論是最不可控的,奉勸網紅們還是安分守己,不要以身試法,將自己置于萬劫不復的境地。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