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廣告公司集體失業?最近廣告圈是怎么了?。?/h1>
首發:姜茶茶
周末,一個名叫「青島廣告圈的天塌了」的帖子在廣告圈迅速擴散,這是哪個客戶大家一看就懂了。翻譯一下,就是要inhouse很多工作了。青島廣告公司集體失業了。
找青島的朋友核實了一下,應該是真的。這的確對于青島的廣告圈是地震。。。
這個事情我周末和我的好朋友聊了一下。他目前經營著一家廣告公司。還做得挺好,還有增長,這放在今年已經非常牛逼了。
我表示有點憂心,很悲觀。每天看到廣告行業都是這種新聞。加上上周就聽說北京、上海各有一家知名熱店,欠款超過千萬。每天都是負面。我也不想天天寫文章都寫壞消息啊。
他卻不太在意,非常淡定地解釋道,首先創意,只是廣告中的非常少的一部分,創意是不咋賺錢的。 就像wpp賺錢的大頭也不是奧美,而是群邑。真正賺錢的是媒介。媒介不可能死的,媒介不死,創意也不會死。其次,甲方真正收回創意的目的,可能也并非為了控制成本。
我有點不解,那是為了啥?他說,有些產品的品類。就非常依靠營銷。比如隨便說個東西,橙汁,就很依賴營銷。你在超市里,買a家的橙汁,或者b家的橙汁。幾乎沒什么區別,有可能有細微的差異,但是大部分人都不在意。那消費者買哪個品牌,那就是拼渠道和營銷了。
所以這種品類,營銷費怎么可能省呢?如果a不投廣告了,那消費者就會慢慢忘掉a,去買b的產品。對于這個品類來講,營銷能力可能才是核心能力,而并非產品能力。所以品牌要把營銷能力,穩定地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掌握在廣告公司那里。
這里我正好想到最近聽的一個播客,很貼合我朋友講的這個事情。里面講了個例子就是紅牛。紅牛2006年就開始做新媒體了,贊助了無數的極限活動和運動員,從f1賽車到各種各類的運動。每年營收中的30%拿來做營銷,在ins上有2000w+粉絲,在油管上有1500w+粉絲,發了超過1w多個視頻,紅牛已經深深地把極限運動這個詞綁在自己身上了。所以,你甚至可以說紅牛是一個運動飲料,也可以說他是一個極限運動的mcn。
這種想法我之前沒想到,也是給大家提供另外一種思路,去看待一些行業變化。行業是在收縮,但是總有機會。
過去一兩年,負面消息不斷,我也一直有點喪,后來有天我朋友實在忍不住了,罵了我幾句,我才意識到問題。也許,當代不缺聰明人,也不缺高學歷的人,缺的可能一種“打不死的小強”。缺的是明明知道可能性很低,但還是想努力試一下的人。
前幾年奧美出過一本《以紅之名》,里面講述了奧美的成長史,也可以說是中國廣告人的成長史。推薦大家讀一下。
里面有個故事我印象很深:幾十年前,林桂枝從香港到北京,每次回來,都要偷偷塞一些廣告畫冊回來,把國外最新的創意帶回來。(因為那個時候沒電腦,不像現在這樣方便)她每次都很緊張,放在內衣里藏好,生怕被海關沒收了。
讀到這里我其實挺感動的。這就是知識的傳遞。所以,哪怕你說,啊,4a沒那么光鮮了,沒落了,但也不能否認,4a把最新的知識和體系帶了回來。它培養的人,在各個互聯網大廠,甲方,開花散葉,讓整個行業,都共同進步和成長。就拿社會化營銷來講,我覺得中國的創意水平已經比國外高了??纯炊兑羯蟼鞑サ亩桃曨l,難道沒受那些所謂“古典”的營銷策略影響嗎?
退一萬步講,縱使廣告行業沒機會,可絕不是廣告人沒機會啊。有那么多廣告人轉型,做網紅,歌手,脫口秀,創業。路有多寬,是自己走出來的。
反正,我覺得這依然是最好的,我最喜歡的行業之一。因為有趣的人密度太高了,與其說我喜歡這個行業,不如說喜歡每個活生生有趣的人。而且,這個行業給予了人一點點表達的話語權,你總能夠有機會,做出自己喜歡的作品。喪氣的話正確卻沒用,那就保持希望前進下去吧。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