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ToB營銷的平替
感覺這兩年職場里最慘的是誰?一個是要畢業的學生,一個是營銷人。
學生朋友們確實白紙一張可以讓公司隨意揮灑,可惜現在所有公司都開始用廢紙雙面打印了,小伙伴們連塞進送紙槽的機會都沒有。
至于營銷人,就更慘了,崗位不賺錢老板可真不慣著,三天兩頭拎出來薅一把。可這花錢的習慣早養成了,硬戒哪兒那么容易緩過來?公司也是,一不想要里子,二不講究面子,只要錢。
最近找我吐槽的這兩撥人明顯有說不完的話,讓我有種感覺,發現“只可意會”的ToB營銷原來近在咫尺:求職就是最基礎的ToB營銷。
咱們一起聊聊ToB營銷和個人求職,互相借鑒殺出一條出路。
01 做個“值錢的貨”?
扎心了吧,但事實就是:我們都算是“貨”,有明確的適用范圍、定價、供應商(獵頭),甚至有上一家公司的“使用案例”。區別?ToB產品出問題還有專人維修,而我們出問題自己去醫院掛號。
流程相似:
ToB的銷售鏈條是需求部門→采購部門→老板;求職者的鏈條是用人部門→HR→老板。都是要搞定從懂業務到啥都裝懂的再到“啥都知道一點”的三重關卡。
價格相似:
ToB的合同大多幾萬到幾十萬,雇個人也差不多這價。買產品能臨時調動整個供應商資源,但到期就拜拜;雇人能全職買斷,但資源嘛,就那點兒。
忽悠相似:
甲方對我們說:
對求職者:公司在快速的成長,需要抗壓有責任心的人加入,與公司共同成長
對ToB企業:業務快速發展,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成就我們的同時,也是貴公司重要的成功案例。
說人話:這有一個坑,不(是一般的)大,需要找個貨/人跳下去填上,丑化我可說了哈,別回頭哭的時候說我忽悠你。
我們對甲方說:
求職者:我這個人吃苦耐勞,非常有責任心,非常擅長學習,能快速適應。
ToB:我們的團隊全部都是大廠的關鍵部門的核心人員,行業里最優秀的
說人話:這到底是要干啥!?算了,給錢就行。
《日常的深處》作者王小偉所說的“持存化”生活——你我都是標準件,沒有內在的尊嚴和價值,我們吃東西,睡覺,都是一種為了不斷輸出勞動力的功能性存在。
02 人貨銷售使用類型?
為什么公司要花幾十個W雇個人或者買產品?當然有他自己的“陽謀”,主要分這幾種套路:
1.老黃牛型:真的是要找個靠譜人幫公司發展,這種人/外部力量就是公司成長的“燃料包”。你好我好,齊頭并進,但可惜,這種機會多發生在經濟向好的時候,未來估計就少得可憐了。屬于“瀕危”職種,且行且珍惜。
2.吃螃蟹型:公司急著搞出個新業務,眼下沒人能搞定,更沒人知道該咋干!于是就跑出去找個“吃過螃蟹”的人或團隊來試試。運氣好的話,這人能帶公司沖出一片新天地,搞不好嘛,也就是裁掉或扣錢了事。這種機會,經濟好的時候像雨后春筍一樣多,吸引了一大票“敢死隊”。但如今,大家過冬謹慎了,機會少,風險大,但搏一搏也許還能迎來一線爆發的生機。
3.備胎型:純降本增效,原來的人/供應商太貴了,換個便宜點的,湊合用。這類機會雖然不算驚喜,但至少還有口飯吃。不過要注意,既然你能替代別人,別人也能替代你!所以最關鍵的是要和公司深度綁定,變成那顆“大樹”,讓公司想拔你時得先掂量掂量會不會動筋動骨。
4,.炮灰型:當企業發展到相對穩定,內部就會變得粘稠,老板看到大家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就會焦慮。總得替大家找點兒鯰魚活躍氣氛,你看東哥隔一段時間就作個妖,收拾收拾“兄弟”,再犒勞犒勞“小兄弟”。最好的方式就是新招一個炮灰開路,權限開滿,開始搞改革,目的就是惡心走那些性價比不高的“老兄弟”,等鬧騰得差不多了,炮灰也會跟著被掃地出門。留下一幫“聽話的好兄弟”,工作氛圍就又燃起來了。“東哥”的兄弟盡量不要當,為了快錢賠了名聲不值當。
5.定制型:夢幻工作還要看定制型的業務和職位,打開招標網站隨便點一個,在巨無霸企業找一個限定極多但是工作有簡單的崗位,十有八九是蘿卜坑,先有的蘿卜,再量身定做挖的坑。這類工作并不能完全的批判,它只是各方利益平衡的結果,恰恰局內人沒有一方受損。不過這樣的高端局沒地兒學也不敢教,找個別太貴的咨詢公司反而能了解門路。
03 “海王”進階攻略?
“自省給在求職和ToB營銷中,找到合適的機會和客戶就像海王釣魚,你得在魚塘里抓住那條“肥魚”。那么,如何精準出擊呢?三招成為職場中的“捕魚王”:
準備好你的“炸魚彈藥”
求職和ToB營銷一樣,你要把自己的技能和甲方的需求匹配好。理想中的場景是:
“我”的能力既專業又稀缺,甲方的需求高難且刁鉆,完美無瑕的合作呼之欲出。
但現實呢?更多時候是:
事實上,“我”的能力范圍巨大,大部分ToB的業務非常定制,意味著在甲方簽合同以前這個產品根本不存在地球上,拿下項目以后大家才開始研究這玩應是個啥?怎么干。
求職也是一樣,大部分人的工作能力差不多,學學就能干的范圍非常的大,巧的是99%職位的專業約束也沒有強到非特定能力不可,上手試試大多數人都能搞定。
所以,在準備“接活兒”之前,先把自己的彈藥準備好,ToB的企業就是產品和公司的介紹,求職的就是簡歷,一定把自己的邊界梳理的大一些,畢竟極有可能除了你以外,所有的人都在吹牛。
你可能是個小炮彈,但得把自己包裝成“多功能炸彈”,隨時準備炸開甲方的需求大門。能扛事的簡歷、企業介紹都是你的“彈藥”。
互聯網黑話來說,這個叫能力的泛化,根據客戶需求精準匹配。
找的魚塘得有魚吧
無論是求職還是做ToB營銷,找到對的客戶、對的市場是關鍵。魚塘選錯,渾身是鉤也沒用。你的目標客戶往往稀缺且分散,跑到招聘網站或平臺撒網雖然是條路,但成功率低還燒錢,常常讓人覺得心疼不已。那怎么辦?聰明打魚有三招:
找魚群: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活動、展會、會議等聚集場合,這些場所魚多水深,哪怕對方是大佬,和你閑聊兩句留個聯系方式也不難。
抱大腿:別羞于請教“混得好”的朋友,讓他們幫忙介紹機會。哪怕是“二傳手”,機會也比硬闖來得容易。
攀高枝:你再牛,也有監管機構、上游大佬可以“壓住場子”。和他們打好交道,輕松打開更多大門。
持續的“打窩子”
持續的營銷是為了在魚塘里一直“打窩子”,吸引更多的目標客戶聚集在一起。ToB企業需要做持續的品牌宣傳,比如通過行業白皮書、案例研究、客戶成功故事等內容營銷,把自己在市場中塑造成獨一無二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換成求職者,在自媒體時代,就需要在你的目標崗位人員關注的地方持續輸出,程序員就要在技術的社區,營銷就要在數英網這樣的平臺持續表達看法,別看我的這個賬號內容沒幾篇,關注者沒幾位,但已經實打實為我帶來了客戶。
在持續的輸出過程中,能減少大量甲方對“你”的相互了解,多多利用好現在自媒體時代的紅利。
互聯網黑話來說,這個是持續輸出核心價值,高頻觸達目標用戶。
C端的市場肉眼可見的衰退,越來越卷也不可能回到往日的輝煌,ToB確實足夠的粗糙、原始,但是文明進化的過程我們才能有喝湯吃肉的可能,在現在的情況下,確實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希望您關注我們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