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輸了,愛奇藝“贏”了嗎?
愛奇藝又“焦慮”了?
作者 | 張含菁
編輯 | 趣解商業TMT組
最近,國足結束了與日本和沙特的比賽。由于央視沒有買到轉播權,國內唯一一家轉播平臺為愛奇藝體育,而這兩場比賽均需要付費觀看,且愛奇藝影視會員和體育會員是分開的,即使是愛奇藝視頻會員也沒有免費觀賽權限。
付費界面出bug、比賽直播卡頓甚至是黑屏,配上國足客場7:0慘敗日本的比分,“愛奇藝”相關的話題詞條一度被頂上了微博熱搜。
圖源:微博截圖
這已經是愛奇藝今年第三次,因為“付費問題”上熱搜了。今年6月,由愛奇藝出品的真人秀《種地吧》第二屆麥田音樂會線下門票免費,線上直播收費觀看且有觀看期效限制,就引發了很多節目粉絲的憤怒;7月份,愛奇藝嘗試推廣“需要看廣告的基礎會員套餐”,也讓很多用戶感到不滿。
不過,愛奇藝近期表現不好的不只有這次直播,還有第二季度的業績。從財報數據來看,今年前兩個季度,愛奇藝(IQ.US)總營收都出現了同比下滑,在二季報中,其利潤還出現了大幅下降;2024年Q2,愛奇藝凈利潤6869萬元,同比大跌81%。
圖源:財報截圖
愛奇藝自從2022年扭虧后盈利狀態一直較為穩定,如今又再次陷入“增長焦慮”了嗎?
01.爆款和會員都少了
從長視頻興盛的那天起,愛奇藝一直是公認的爆款制造機,尤其是在劇集領域。
最近四年,網絡播放量年冠劇集幾乎都來自愛奇藝,從2020年的《愛情公寓5》,2021年的《贅婿》直到2023年的《狂飆》;尤其是2023年,在《狂飆》的“助攻”下,愛奇藝的市場熱度和盈利水平都達到了新的高度。
據“趣解商業”了解,去年網絡播放量前十的劇集中,有八部都在愛奇藝播出;但進入今年以后,情況卻發生了改變,出圈的爆款劇里似乎少見愛奇藝的身影。
近日,“云合數據”發布的《2024暑期檔劇集網播表現及用戶分析》顯示,在“霸屏榜”排名前10的作品里,愛奇藝的獨播劇僅占一部;相比去年,愛奇藝今年的爆款劇在肉眼可見地變少。
圖源:云合數據
甚至有網友表示,今年自己打開愛奇藝的頻率明顯變低了,反倒是為了《慶余年2》和《墨雨云間》續上了騰訊視頻和優酷的會員。
長視頻市場早已是“存量競爭”。東吳證券研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優酷和騰訊視頻市場份額同比提升,愛奇藝市場份額則呈下降的趨勢。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優酷和騰訊視頻明顯增多的熱劇“分流”了市場。
優酷今年涌現出好幾部以小博大的“黑馬劇”,比如講述女性復仇的古裝劇《墨雨云間》和《花間令》,創下了站內的熱度記錄;騰訊視頻則更是“高舉高打”,從新年伊始的《繁花》、國民IP續作《慶余年2》,一直到暑期檔劉亦菲主演的《玫瑰的故事》,大熱劇集基本沒斷檔。
尤其是強勢回歸的《慶余年2》,開播不到一周站內熱度值便突破了34000,刷新了熱度值的最高歷史紀錄,更是憑借23個合作品牌的吸金力被冠上了“劇王”稱號。
圖源:微博截圖
相比之下,愛奇藝就略顯失意了。從開年到暑期檔,愛奇藝既沒像優酷一樣跑出“大黑馬”,頭部劇集的熱度也難與騰訊相抗。今年上半年,愛奇藝播得最好的是一部年代刑偵劇《南來北往》,在“云合數據”的劇集榜單中排名第5,正片有效播放量比《慶余年2》少了將近20億,市占率才是其一半。
圖源:云合數據截圖
截至目前,愛奇藝今年熱度破萬的劇集僅有《追風者》和《唐朝詭事錄西行》,而去年同期破萬劇已經有3部。
口碑熱門作品的減少,也直接影響到了會員的訂閱熱情。今年前兩個季度,愛奇藝的會員收入分別為48億元、45億元,同比下滑13%、9%。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17日發布的愛奇藝一季報中,并未公布具體會員數。對此,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表示,會員數只能部分顯示會員業務發展的好壞,過分強調此數字會干擾日常的工作;并表示公司之后將不再在每個季度財報中公布具體的會員數量。
圖源:微博截圖
但根據披露的會員收入和ARM(月均會員收入)的變化,愛奇藝今年會員數在持續下降;也就是說,繼《狂飆》助力會員數創下新高之后,愛奇藝的會員體量便一直在走“下坡路”。
02.降本“后遺癥”?
球迷們這次對愛奇藝的不滿,不止是因為比賽收費的問題。
國足與日本對戰當晚,相當一部分用戶都遇到充值后依然無法觀看的情況。“愛奇藝 花錢看不了”的詞條也迅速登上了熱搜,有不少網友直言“國足都丟了一個球了,我還在這看黑屏。”
圖源:微博截圖
對此,愛奇藝體育的回應是因瞬時流量過大導致“技術服務資源分配超出限額”,并宣布退還所有用戶重復購買的金額,同時還補償一張觀賽券。
圖源:微博截圖
愛奇藝這次事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上個月網易云因“基礎設施故障”導致的無法使用。之后“鳳凰網科技”提到有知情人士認為“近幾年互聯網公司多出現大型技術事故,多與降本增效相關”,而由于網易此前裁員,導致“連故障排查都要很長時間”。不知道此次愛奇藝體育的問題是否也為“降本增效”所拖累?
圖源:微博截圖
不只是在互聯網行業,“降本增效”也是影視行業近兩年的關鍵詞之一;長視頻平臺如今越來越重視項目的“性價比”,不賺錢的就先不做。愛奇藝自2021年末大裁員后,也砍掉了很多不賺錢的項目。
由于影視作品上線具有滯后性,如今平臺爆款乏力,或許就是兩年前開始的降本策略所致。
從財報數據能看出,愛奇藝的內容成本收縮得相當明顯。2021-2023年,其內容支出分別為207億元、165億元、162億元,連續三年下降;今年前兩個季度,其內容成本仍在同比下降。可見愛奇藝對新項目投入的謹慎與嚴苛。
想要精品化是好事,但是過于謹慎的動作,也有可能會影響到平臺自身的競爭力。
如今自制劇在平臺內占比越來越高,制片公司往往是先把項目遞給平臺,過會后雙方再進一步合作。面對好的劇本、好的團隊,平臺給出的價格越高、流程速度越快,合作就越容易談成。
有的制片方在與愛奇藝合作時經常為“回款慢”的問題所困擾。據新媒體“市界”此前報道稱,有知情人士透露“愛奇藝過會特別難”,而且會“拖欠款項,一拖就是大半年、一年多不付款的項目也很多。”
圖源:公眾號截圖
據“趣解商業”了解,今年,有些以往和愛奇藝長期合作的制片方開始接洽其他平臺。例如,從愛奇藝走出的馬東,就帶著旗下團隊“跳槽”到了騰訊視頻。
圖源:微博截圖
米未出走愛奇藝,有行業人士認為是因為“就是錢沒談攏”;對此,馬東在節目中并未直接回應,只是說“米未只是制作公司,觀眾才是唯一的甲方”。
可見,長期合作,并不意味著長久綁定。長視頻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如今平臺如果不拿出更多的合作誠意和資源扶持,恐怕會越來越難得到更好的作品和好團隊。
03.增量在海外?
如今,會員付費的收入對于長視頻平臺而言,已是“頂梁柱”的存在。2023年以來,愛奇藝各季度會員收入占比幾乎都在60%左右。
而想要進一步穩住會員業務,就需要在ARPU(會員人均收入)上下功夫,想辦法讓會員掏更多的錢。
圖源:交銀證券研報截圖
愛奇藝提升ARPU的主要方式,一方面是降低打折力度,而另一方面便是在獨家付費內容上加碼。
最近國足比賽的轉播就是典型的例子。愛奇藝花高價拿下了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的全媒體獨播權,國足對戰日本和沙特的兩場比賽需要用戶付費觀看;即便如此,還是吸引了很多長視頻圈層外的體育迷付費觀看。
此外,愛奇藝也在嘗試對自己站內的大熱IP“一魚多吃”。去年熱播的古裝劇《蓮花樓》,愛奇藝就在劇集完結后舉辦了劇集主題的演唱會,線上直播會員價30元、非會員直播票價60元,而線下現場票坐席僅限年卡用戶抽取獲得,且需要每購買1張星鉆年卡才能獲得1次抽取機會。
根據網友反饋,有很多劇迷為了搶票不惜豪擲千元,甚至將會員充到了2033年。
圖源:微博截圖
將會員充值以及其他深度消費與觀看機會綁定,很可能會帶來會員的數量增長和收入提升。事實也確實如此,在愛奇藝近期的財報中,會員人均收入的提升一直是其強調的亮點。
今年一季度的財報顯示,愛奇藝的月度平均單會員收入(ARM)已經實現了連續6季度的環比增長;愛奇藝CEO龔宇表示,會員人均收入的增長未來將會持續。
不過,如果一旦操作不當,也容易引起流量的“反噬”;就像近期的國足直播,愛奇藝的播放問題惹得不少用戶大喊“退錢”。
圖源:愛奇藝官網截圖
此外,愛奇藝的廣告和會員扣費問題也一直被用戶吐槽和詬病。多位消費者在黑貓平臺上投訴稱,在使用愛奇藝平臺的過程中遇到了第三方虛假廣告、會員“隱蔽”“重復”扣費、會員權益貨不對板等問題。
會員消費問題一直是愛奇藝被投訴的“重災區”,包括會員退費難題(中途取消合約不予退費)、隱蔽扣費(扣費前不提前告知)、重復扣費(購買年卡后月卡仍然扣費)等問題。今年愛奇藝逐步推廣包含廣告的基礎會員套餐,價格更便宜,但貼片廣告無法跳過,這也引發了很多用戶投訴其“誘騙消費”。
圖源:黑貓投訴截圖
截至目前,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索關鍵詞“愛奇藝”,顯示有關投訴問題量已超42000條。
總體來看,國內內容付費市場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而為了尋找新增量,愛奇藝也在將目光看向了海外市場。
此前“愛優騰芒”都陸續在東南亞、北美等地區上線了自家APP的海外版,將國內表現較好的劇集綜藝發行到海外,但很少透露海外具體的收入數據。
直到前不久愛奇藝的財報會議,管理層特別提到了海外市場的增長。今年Q2頭部大陸劇集的海外會員收入同比增長超30%,同時也帶動了愛奇藝海外總收入的大幅增長。
圖源:愛奇藝官方公眾號截圖
居住在馬來西亞的華人陳敏(化名)表示,很多馬來西亞的年輕人愛看中國的古裝劇,像愛奇藝這類長視頻平臺,在馬來西亞知名度并不比奈飛低,有不少人會在上面開會員。
除了直接將國產內容出海,愛奇藝還與海外當地的制作團隊合作推出本土內容,今年上半年愛奇藝的自制泰劇《職業替身》就在國際版上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播放量。在國內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出海去國外搶占新的市場,或許也是不錯的選擇。
圖片來源:罐頭圖庫
對愛奇藝而言,海外市場是值得期待的第二曲線;只是海外的增長空間有多大,目前尚未可知。
但歸根結底,無論海內外,“好產品好內容”永遠是促進業績增長的核心因素。如何在“精打細算”的同時,還能保持優質爆款內容的產出,是愛奇藝等長視頻平臺要思考的問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