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微信上線朋友圈廣告@好友功能?這背后是個581億的大生意
作者:特污兔,首發:兔展
原標題:微信朋友圈的新功能,讓你快速實現一鍵被拉黑!
在年初,張小龍曾提到,每天有5億用戶吐槽微信不好,有一億用戶想教他怎么做產品。今天,隨著微信朋友圈廣告@好友功能上線,微信再次迎來網友瘋狂diss。
實話說,兔子第一次看到這個功能的時候還是覺得很實用的,畢竟以后看到買不起的東西可以“@老板”求加薪。不過,作為微信擁有10億用戶的產品經理,真的預料不到這個功能會被用戶diss嗎?我看未必,微信之所以會做這個功能,是有原因的:
愛是一種克制
先說背景,在現在的微信生態體系中,刷屏成為了越來越難以實現的事情。無論是前陣子咪蒙公眾號永久停更,還是兩天前刷屏海報被封禁,都能反映出微信對爆款營銷內容的克制。這種克制背后是微信對用戶體驗的一種維護,是微信對用戶的愛護。
一方面,絕大多數刷屏式的海報和鏈接對微信用戶帶來的都是負面體驗,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朋友圈重復出現一樣的內容,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指望著一條朋友圈能換蘭博基尼。
(前幾天刷屏被封的海報)
另一方面,對刷屏內容的監控可以降低色情(優衣庫事件)、謠言、雞湯(咪蒙)等內容造成的社會負面影響。當然,這也不排除是因為政策因素影響,我們不便多講。
然而,朋友圈沒有刷屏內容出現,對用戶而言有什么損失嗎?
并沒有!我們明顯可以感覺到,沒有刷屏營銷內容反倒是讓整個朋友圈變得更加清凈了。不過,對另一群人來說,刷屏失效就變成了一種噩夢。
后刷屏時代的企業營銷焦慮
是的,微信解決了用戶體驗的問題。但是,中國成千上萬企業廣告主的營銷需求卻沒有得到滿足。
對于那些仍然期待通過打造爆款實現規模化曝光的企業來說,微信對傳播量進行控制無疑是斷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是這種局面對騰訊而言是有利的,營銷內容的刷屏概率降低,那么這些廣告主就成為了騰訊潛在的客戶。因為,他們的營銷需求可以嫁接到朋友圈廣告上。
你可以理解為騰訊在吆喝:別再浪費錢搞什么10W+刷屏了,既不實際效果也不一定有效。來投我們的騰訊社交廣告吧,精準又管用。
列個數字,騰訊2018年整個網絡廣告的收入達到了581億元。什么概念?康師傅市值才600億不到。錢和用戶體驗,相信這并不是一個很難的選擇。
(來源:騰訊2018年財報)
你別小看一個小小的@功能,它能成為女生@男友買化妝品,朋友之間互相@推薦產品的工具,再附帶上潛在用戶打標簽的功能的話,足以讓朋友圈廣告的投放更加精準。能讓廣告主更愿意掏錢,微信何樂而不為?
企業如何在微信的生態體系下玩轉營銷
假如說,微信希望霸占所有企業的營銷預算,那么企業除了默默掏錢,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當然有。小程序和微信服務號,仍然是企業營銷的首選。
1、小程序官網—不用下載、不占內存的APP
在PC時代,用戶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瀏覽網頁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注意力基本就集中在了微信和少數幾個APP上。如果把微信當作PC時代的搜索引擎或者瀏覽器,那小程序就像是PC時代的企業官網。
對比APP,小程序的獲客成本更低。一、小程序不用下載,二、微信基本人人都有。而且,隨著微信對小程序能力的不斷開放,小程序的交互體驗甚至比市面上絕大多數的APP都要好。
(某些軟件在安卓上的體驗真的差的不行)
也許,小程序從一開始就是絕大多數app的替代方案。中國目前有近5000萬家企業,哪怕只有萬分之一想做app,那就有5000個app,更別說類似騰訊、阿里這種擁有無數app的巨頭,一個128G的手機又能裝幾個?(所以說,為什么支付寶、百度也紛紛入局小程序。)
2、服務號—讓內容營銷更加精準
對大多數企業而言,訂閱號已經不再是內容營銷的必選方案。新媒體小編都知道,現在一個正經的公眾號,發一次推文掉的粉一個星期都未必能吸回來,一天一次推送不僅沒有意義,還影響KPI。
反倒是服務號一周一次的推文頻率,以及能夠獲取用戶Openid進行分組,并通過模板消息進行精準觸達的營銷方式更加靈活。
尤其是當你將菜單欄、關鍵詞回復、二維碼等用戶接觸公眾號的入口實現營銷自動化,連運營公眾號的人力成本都能節省下來。(要失業啦!!)所以說,內容營銷并不只有打造爆款這一種途徑,將內容運營自動化、精準化也是一種有效的營銷方式。
—— —— —— —— —— —— ——
2019年,不管微信朋友圈廣告加不加@功能,刷屏失效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不過,企業并沒有什么好慌的,即便刷屏沒失效,也不見得你就能打造出爆款10W+。
而且,就算沒法刷屏,已經被證實有效的抽獎拼團砍價等裂變玩法、用戶標簽化管理、以及營銷自動化等營銷方式正好可以彌補企業營銷缺失的環節,這可比看得見摸不著的10W+靠譜多了。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