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資深員工舉報董事長,IBM中國“危機重重”
“藍色巨人”走向何方?
作者 | 郝聞
編輯 | 趣解商業TMT組
“我,一個普通IBM中國員工,秉承善意報告陳旭東董事長潛在的錯誤舉動及不當行為!”
近日,一位IBM中國資深員工發布內部舉報信,實名舉報IBM中國董事長陳旭東存在多項違規行為,并主要列舉了其收受渠道饋贈、私下泄漏公司機密、決策失誤、拉幫結派、任人唯親、對不聽話的員工打擊報復等“七宗罪”。
圖源:微博截圖
對于 IBM 而言,倘若舉報內容屬實,那么陳旭東和IBM中國將面臨重大的危機;而事實上,眼下的“藍色巨人”IBM,正在中國市場同時面臨著來自內部管理問題和外部競爭環境變化帶來的多重挑戰。
01.15頁內部信,老員工舉報董事長
這封舉報信長達 15 頁,將陳旭東的種種不當行為詳細地呈現在眾人面前,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 IBM 中國內部乃至整個行業內掀起了軒然大波。對此,IBM 官方確認該內部信的存在,并表示將“高度重視并徹底調查任何可能違反公司商業行為準則的行為”。
據了解,實名舉報的員工名為李紅焰,在IBM工作已有28年,她曾擔任IBM大中華區科技事業部數據、人工智能及自動化總經理;此事件導火索或源于9月底,李紅焰突然接到董事長通知,因其業績不達標被解除勞動合同。
圖源:微博截圖
作為IBM中國董事長,陳旭東肩負重任,然而此次實名舉報事件,卻讓他和IBM中國一起陷入了輿論的漩渦。據“趣解商業”了解,在進入IBM之前,陳旭東已經在多家知名科技公司擔任高管職位,有著豐富的行業經驗和領導能力。
公開資料顯示,陳旭東畢業于北京大學概率統計專業,畢業后就加入聯想集團,在聯想集團任職 24 年(1993 年-2017 年)期間,領導過包括聯想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和全球服務在內的多項新興業務。在聯想工作期間,陳旭東為聯想電腦在中國市場確立領導者地位做出了突出貢獻,幫助聯想在中國個人電腦市場實現了市場份額的大幅增長,同時利潤也得到顯著提升。
圖源:微博截圖
離開聯想后,陳旭東還經歷了三段較為短暫的職業歷程,分別是在 2017 年加盟三胞集團任職全球執行副總裁,2018 年 3 月加盟美團點評集團任高級副總裁,2019 年 4 月加入紫光集團擔任紫光集團常務副總裁。值得一提的是,陳旭東在美團工作期間負責大零售事業部的B2B業務(快驢業務),還牽頭組建了5000人團隊將食材供應鏈業務延展到全國40多個城市。
憑借著不同行業的豐富歷練和領導經驗,2022 年3月,陳旭東“空降”加入IBM擔任大中華區總經理,并在之后出任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兼總經理,成為IBM大中華區的“一號位”。
圖源:微博截圖
事實上,陳旭東對于 IBM并不陌生。作為任職24年的聯想老將,陳旭東經歷了聯想對 IBM PC 和 x86 服務器業務的收購,這兩段重要的商業整合歷程無疑讓他對 IBM的業務模式、企業文化以及市場定位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當時有業內人士認為IBM選擇本土派的陳旭東“空降”加入,“應該是對中國市場表現不滿意,希望有一個對業務了解,對中國市場又足夠熟練的人來拓展市場。”
2024 年初,陳旭東明確了 IBM中國的三個戰略重點,即深耕重點大客戶、突破新市場和大力拓展渠道;陳旭東希望通過這三個戰略重點的推進,重塑 IBM 在中國市場的輝煌。
然而,隨著此次實名舉報事件的發生,讓加入IBM才2年半時間的陳旭東在 IBM中國的領導之路似乎蒙上了一層陰影。截至目前,IBM大中華區未公布調查進展,而自舉報信流出后,尚無關于陳旭東的公開活動信息。
02.IBM中國業績下滑,外部強敵環伺
無論此次員工實名舉報事件最終結果如何,均暴露出IBM中國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內部管理問題;而在公司的業績表現上,IBM中國也已經出現明顯的頹勢。
根據 2023 年財報顯示,IBM全年營業收入為 618.6 億美元,凈利潤 75.02 億美元;和十年前相比,IBM的營收縮水近四成,凈利潤縮水近半。從地區來看,在整個亞太地區全年增長 1.6% 的情況下,IBM在中國的收入卻直線下降 19.6%。
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IBM中國的業績繼續呈現下滑態勢,銷售額同比下跌 5%。相比之下,2024年上半年,IBM在亞太地區的收入整體呈增長態勢,而IBM中國的業績表現與亞太地區的整體情況形成反差,這也凸顯出IBM中國面臨的嚴峻形勢。
圖源:百度股市通截圖
目前,IBM 在中國市場面臨著不小的挑戰;究其原因,除了自身產品創新速度未能完全跟上市場變化節奏外,外部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劇也是重要因素。
近年來,隨著阿里巴巴、華為、騰訊等眾多本土科技企業的崛起,在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不斷發力,逐漸蠶食著 IBM 的市場份額。
根據2023年的數據,IBM 在全球云基礎設施服務市場的占有率約為 3%,但卻未進入中國云計算市場的前列。相比之下,中國本土云計算巨頭如阿里云、華為云和騰訊云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顯著提高;據“趣解商業”了解,2023 年,阿里云占據了39%的中國市場份額,華為云緊隨其后占19%,而騰訊云則占16%。
與這些本土巨頭相比,IBM 主要聚焦于混合云解決方案和企業服務,但由于阿里云、華為云和騰訊云等國內本土企業能夠更好地適應國內客戶的需求,并且在價格和創新方面具有競爭優勢,使得IBM 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受到了進一步的擠壓。
圖源:罐頭圖庫
盡管IBM中國將云計算和軟件業務作為公司的核心收入來源,但由于其在云計算領域的布局起步較晚,錯過利用開源生態系統構建產品和服務的機遇,導致 IBM在中國云計算市場的競爭力相對較弱。
在開源生態系統日益成為云計算發展重要驅動力的當下,國內本土企業積極擁抱開源,通過參與開源項目、貢獻代碼等方式,不斷提升自身技術實力和產品創新能力;而 IBM 在這方面的滯后,使得其在技術更新速度和靈活性上難以與本土頭部企業抗衡。
而在AI領域,自2023年起,IBM開始將重心投入生成式AI,推出了企業級AI與數據平臺watsonx;并且還在今年初宣布將繼續發力混合云和AI,聚焦企業級AI應用,構建開放的生態伙伴體系,以應對戰略轉型、業務出海、數據治理、安全合規等方面的新挑戰。
圖源:微博截圖
按照IBM對于AI戰略的規劃,其希望將企業級基礎模型的客戶案例拓展到處理自然語言以外的領域,并計劃開放為特定客戶量身定制的、參數超過 1000億的模型。
據“趣解商業”了解,在全球已經有數千家企業客戶正在了解和試用 watsonx,并有超過700個試點項目、超過500個成功簽單以及150多個案例。盡管數據表現尚可,但IBM在AI領域同樣面臨著來自競爭對手的全面挑戰。
目前,全球AI市場的競爭格局由多家技術巨頭主導,如谷歌、微軟、亞馬遜和OpenAI等。特別是在生成式AI領域,OpenAI 的 ChatGPT 和微軟 Azure OpenAI 服務已獲得大量市場關注和實際應用。
相比之下,IBM 的 watsonx 雖然在企業級 AI 市場表現出一定優勢,但在技術創新和市場認知度方面,面臨強勁的競爭壓力。例如,微軟和 OpenAI 的合作推動了 GPT 模型的企業級應用,谷歌也通過 Bard 等生成式 AI 進行積極布局,IBM 要在這片紅海中脫穎而出,難度不小。
圖源:罐頭圖庫
而在市場定位與用戶教育方面,微軟、亞馬遜的 AI 產品在面向中小企業市場的拓展更為靈活,通過云平臺生態簡化了客戶接入 AI 服務的流程;而相比之下,IBM 的 AI 產品更多聚焦于企業級市場,這一市場雖然有巨大的增長潛力,但客戶決策周期長、需求復雜,并且對數據安全和合規性有嚴格要求,這使得 IBM 在推廣 watsonx 時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來進行客戶教育、需求匹配和項目定制化開發。
03.中國研發部門關停,IBM戰略調整
隨著業績水平和產品能力的下滑,IBM 中國不得不開始進行業務收縮和戰略調整。
今年8月,IBM中國表示將徹底關停IBM中國開發中心(CDL)、IBM中國系統中心(CSL)等研發測試部門,涉及的員工數量超過1000人。這一舉措在業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動。
圖源:微博截圖
對于IBM中國而言,此次大規模的裁員和部門關停或許也是其在當前困境下的無奈選擇。盡管IBM宣稱會根據需要調整運營,為客戶提供最佳服務,但關閉這些核心研發部門后,IBM可能進一步削弱其在中國市場的研發實力和創新能力,并且難以快速推出符合中國市場特色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事實上,IBM 研發部門撤離中國或許早有跡可循。2021年,IBM 悄然關停了中國研究院(CRL),此舉意味著IBM在華研發體系的重大調整。要知道,IBM中國研究院早在1995年便已成立,是 IBM 在全球設立的 12 大研究機構之一,也是其在發展中國家設立的第一個研究中心。成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IBM中國研究院一直處于科技創新的前沿,為中國帶來了世界領先的信息技術理念和技術成果,涵蓋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多個領域。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科技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如今伴隨著 IBM中國研究院、IBM中國開發中心、IBM中國系統中心等研發部門的先后關停,盡管IBM一直表示重視中國市場、看好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屬于IBM中國的輝煌正在悄然落下帷幕;而中國本土科技企業以更加靈活的創新機制和對本土市場的深刻理解,逐漸在各個賽道迅速崛起。
圖源:罐頭圖庫
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科技巨頭,“藍色巨人”IBM依然在全球和中國市場有著獨特的競爭力與核心優勢,尤其是在咨詢與系統集成領域,IBM仍然能夠為眾多行業的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這種全面的服務能力,使得 IBM 在幫助客戶實現數字化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市場,IBM目前也已經持續深耕40年時間,擁有廣泛的客戶基礎與合作生態,這也將是 IBM 在中國市場持續發展的支撐和保障。
如今,面對內部管理問題和外部競爭環境變化帶來的雙重挑戰,IBM若想重新贏得中國市場份額,仍需要加大在中國的資源投入和重視程度,并深入了解不同客戶的特定需求,推出更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而擺在眼前的首要問題,或許還是如何妥善處理內部員工實名舉報董事長的輿情危機以及企業內部管理和體系所存在的問題,給員工和公眾一個滿意的交代;這不僅關系到董事長陳旭東個人的前途命運,更關乎IBM在中國市場的未來走向。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