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季酒店,和寺廟搶生意?
1
很多人不理解,全季作為一家酒店,怎么總找藝術家合作。
有時候弄一場話劇,有時候弄一場表演。
今年更狠,全季人文大賞聯合上海張軍昆曲藝術中心,上演了一部沉浸式的實景園林昆曲。
全季對此的解釋是,他們舉辦的只是一場簡單的寵粉活動。
為廣大會員和住客提供走近傳統文化藝術,與大師們近距離交流的機會。
只是一場平淡無奇的精神放松而已。
不是,哥。
你說這話你自己信嗎?
上一次把酒店和表演聯系到一起的,國內的是少林寺,國外的是迪士尼。
火星上的是馬特達蒙。
全季的“寵粉”,只是表面說辭。
真正聰明的地方,其實是他們找到了一條全新的賽道。
和它競爭的不是酒店,而是寺院和景區。
2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酒店行業到底有多卷。
汽車市場的卷在酒店市場面前,就是小卷見大卷。
過去還能從床墊軟硬程度,馬桶的沖水力度和前臺的服務態度上作區分。
現在的話,大家同質化嚴重。
你有的,別人都有。
都是一張床幾盞燈能吃飯有個機器人給你送外賣。
而且選的位置也差不多。
從前是景區多酒店少,沒房了就只能睡肯德基。
現在是酒店把景區給包圍了,無論從哪個門出,都能訂到一家酒店。
同樣是花錢,我一定是想找一家不一樣的酒店。
最好是那種既陌生,又熟悉。
陌生的是,這酒店的裝修和我家最好別太一樣,還是要體現它自己的特色。
熟悉的是,最好一步到位,讓我有種進來禪修的感覺,雖然身體離家了,但是精神回家了。
之前還能從裝修風格上做區分,什么豪華精裝,什么創意簡裝,睡點不一樣的。
自從民宿這東西誕生后,直接把裝修風格給窮盡了。
三體人看完現在酒店的裝修都得大呼666。
沒想到地球上能有十體。
沒錯,就是后羿射日主題房間。
一個房間一個神話故事。
從一樓睡到五樓,能從中國神話睡到北歐完結。
講真我第一次看到這種主題的房間后,我突然覺得復仇者聯盟的故事也就那樣吧。
畢竟我床下面,是真正的阿斯加德。
但是你又能明顯感覺到這類酒店的敷衍。
因為他把神話故事的背景都寫錯了。
就,你能感覺到他們試圖有文化。
但弄巧成拙,反而暴露了自己文化素養不足的事實。
關鍵是半夜起來上個廁所,一整面墻的英雄人物直勾勾地看著你。
終于知道為啥要哭著說童話里都是騙人的。
因為嚇壞了。
這時候,我就只想住一個有疏離感,但別有隔離感的酒店。
這,就是全季的機會。
3
這時候你回頭看就發現,在服務同質化和裝修怪異化的今天。
全季簡直是一股清流。
最起碼沒搞出神話套裝。
沒有讓我一進大廳還以為是英雄聯盟的登錄大廳。
但從這一點來說,就很有文化了。
如果再留意一下細節,那真是把“東方文化神韻”牢牢地刻在酒店的方方面面里。
而這些細節,能直接和我們的精神進行互動。
其實我們中國人有一個很神奇的BUFF。
就是我們的DNA里自帶的某些文化符號。
只要是上過小學,甚至不需要畢業。
就會莫名其妙地養成一些愛好。
比如喝茶,比如養花。
比如裝修喜歡用木質家具等等。
就這種靈魂深處的文化認同在平時是看不出來的。
但是當我們路過景區,路過寺廟,路過道觀。
路過一些古建筑后。
我們就會覺得心安。
沒有人會覺得這類建筑放在這有什么違和感。
只會覺得想在里面坐坐。
曬曬太陽。
喝喝茶。
打打麻將。
而全季做的這些文化活動也是這樣。
平日里你看不出有啥特殊的。
但我匯總一下,你都不需要看現場的圖片。
只通過文字,都會感受到一種文化帶來的熟悉感與親近感。
“華陰老腔”
“禪茶”
“云門舞集”
“詩歌”
“北島”
“稻谷”
“梯田”
“《牡丹亭》”
“白先勇”
“賴聲川”
“《暗戀桃花源》”
真的離譜。
就這里面的文人和作家和文化名詞,單獨拿出來某一個,都不會覺醒我的東方文化血脈。
雖然我很喜歡白先勇版本的青春版《牡丹亭》,也不止一次看過賴聲川的《暗戀桃花源》和《寶島一村》。
可這些都還是停留在對“劇作”本身的喜愛。
但是當全季一年搞幾次,把上面提到的活動全弄了一遍之后。
這種文化組合帶來的沖擊感。
就形成了自己的一種風格。
如同你一看極簡,就能想起muji風。
你一看復古,就能想起ins風。
這回你一看“東方文化”,直接想起“全季風”。
終于,想你的風還是吹到了全季。
吹醒了我體內的文脈傳承。
4
全季今年還整了新活,聯合了上海張軍昆曲藝術中心,弄一場“不插電”(無麥)實景園林演出的昆曲《牡丹亭》。
一個酒店搞這個,講真,有點超綱了。
就跟超級學霸還是體育冠軍一樣。
這會你就能明白,全季帶來的那味兒。
不僅僅是彌漫的茶葉味道。
還有DNA里被激活的東方元素。
更深一步來說,你都不能把全季當酒店。
而是要把全季當成迪士尼與環球影城一樣的主題酒店。
甚至當成寺廟里提供的清修之旅都可以。
睡覺這一需求,反而是被弱化的。
強化的是文化,是傳承,是有趣。
是東方神韻,是修身養性,是我到這里,天然就覺得親近。
為什么小孩子都喜歡迪士尼的酒店。
因為里面都是各種王子公主和動畫角色。
是動畫電影游戲ip。
而全季掏出來的,則是“東方文化精髓”。
和它價格類似的,沒有全季的文化氛圍。
比全季文化氛圍濃厚的,也玩不轉東方神韻。
全季,相當于高端酒店+寺廟+東方文化ip的集合體。
然后給了你一個友情價。
對我來說,出門住酒店,已經不是為了睡覺那么簡單。
一定是要一種完全不同的體驗。
它疏離我的生活。
卻能走進我的精神。
如果一個酒店,還沒有我家裝修看著“上檔次”。
那我睡這個地方,就渾身難受。
總覺得這錢花虧了。
如果一個酒店,裝修太過豪華。
我錢包遭罪。
我更覺得這錢花虧了。
如果裝修太過詭異。
那就不僅僅是虧錢。
連智商也吃虧了。
一邊是全季的文化之旅。
住酒店,身在外,祖先的文化DNA動了。
另一邊則是掏錢就給你提供標間的睡個覺的地方。
換成你,你選誰?
這就跟問小孩子,你是想睡在有白雪公主巴斯光年的酒店。
還是想睡在啥也沒有的酒店一樣。
小孩子喜歡做選擇。
成年人也一樣。
5
當然,如果僅僅是在活動上死磕人文情懷,那全季還是沒辦法抓住“東方文化神韻”,成為寺廟清修之旅的平替的。
就像小時候覺得迪士尼的酒店酷,是因為房間里真的畫著巴斯光年和胡迪警長。
全季也是一樣。
只不過它放的不是米老鼠玩偶,是茶海套裝。
這個感覺是真的離譜。
當年紀大一點,也不需要太大,成年即可。
人就會開始自覺地往“傳統文化”去靠攏。
十歲的時候還在想茶葉是個什么難喝的玩意。
二十歲的時候已經開始熟練地掌握泡茶各種手法。
等到三四十歲的時候,飯可以不吃,茶不可以不喝。
終于懂了,為啥古代歐洲人不遠萬里也要來這么一口。
不怪他們,我們自己也上癮。
全季的房間,就是成年人的“巴斯光年”。
拿全季的曉山青為例。
進門先是“刷新”一遍我們的五感。
視覺上,感受光線帶來的朦朧美。
聽覺上,不同時辰播放不同音頻和能量的自然音樂。
嗅覺上,茶葉清香撲鼻而來。
味覺上,遠道歸來的奉茶之道。
觸覺上,原木家具的圓潤光滑。
黑神話悟空有的,全季也有。
山水園林,古風古韻。
雖然我不認識他大廳的水墨風到底畫的是什么。
也聽不懂入住時候大堂放的古典音樂演奏的是啥。
但我能吃出來,五常大米粥,正山小種茶葉蛋,自助加糖現磨豆漿和一口一個的老面包子。
這早餐滿足了我的中華胃。
算上早餐,在我的評分標準里,全季已經比寺廟得分更高了。
畢竟廟里沒有肉餡包子。
普通的旅途,酒店只是睡覺的地方。
全季的旅途,酒店是用來修行的地方。
現代人沒時間去廟里住,也未必吃得慣廟里的飯。
也沒必要花很多錢去住那種高奢。
除非是花公司報銷的錢。
這時候一看,全季就是最有意思的選擇之一。
文化上,有共鳴。
中國人天然親近這種感覺。
反過來,外國人要是來中國旅行,
全季也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在酒店里就能把東方文化看個遍。
這不是酒店,是橫店。
里面的裝修,是文化充電。
山里的師傅一下來,也抗拒不了全季。
熟悉的環境。
睡著踏實。
我們都在全季找到了和平時生活不同的感覺。
但同時又遇到了某些熟悉的味道。
6
所以說,全季死磕人文,把酒店和文化牢牢綁在一起。
成功地從一家酒店變成了一個文化符號。
這就跟我們去迪士尼睡酒店一樣。
你是為了休息才去的嗎?
不是,你是奔著米老鼠去的。
奔著哄孩子哄老婆哄小時候的自己去的。
同理,全季死磕人文下去。
你還是為了單純地睡一覺么?
想想全季的早餐,想想全季的茶葉以及茶葉蛋。
再想想奢華酒店的價格,以及去廟里凈化一次心靈的難度。
還是選全季吧。
疏離感有了,和家里不一樣。
親切感也有了,文化上共鳴了。
差異化也有了,和其他酒店也都不一樣。
你就會發現,住全季,哄父母比較容易。
帶父母旅游,父母不認識什么高奢。
但是和咱們一樣,文化DNA一樣悸動。
他們滿意。
帶孩子旅游住全季,也能趁機讓孩子從景區到睡覺,都沉浸在東方文化神韻里。
最重要的,是哄哄辛苦的自己。
生活已經很累了。
躺在酒店里,讓全季對DNA來一次深度的文化SPA。
出門在外,放松一下,比什么都好。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