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節日節氣營銷,做對了什么?這4招讓你立馬打開思路!
馬上就到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這個詞條也意料之中地登上了各大熱搜,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24節氣,這個充滿詩意與智慧的古老歷法,如今正成為品牌營銷的新寵。根據《2023-2024節日營銷趨勢報告》的數據顯示,不少節日節氣營銷熱度呈增長態勢,春分的熱度漲幅更是達到了驚人的400%,而前一年的夏至也同樣達到了400%的漲幅。在熱度飆升之中,節日節氣營銷已成為品牌競爭的重要戰場。
但大部分節日節氣營銷,與產品關聯性并不大,既無效又浪費精力。于用戶而言,可能只記住“節日節氣”,并沒有加深品牌印象。 不過,以下這波品牌的節日節氣營銷卻是順理成章,成為了品牌氣質的一部分。不妨看一看,好的節日節氣營銷究竟做對了什么?也為節日節氣營銷打開新的思路。
第一招:有生活,借由對節日節氣的洞察,消解社會情緒
案例:立春 —— 餓了么《立春,卷的哲學》
立春時節,國人素來有“咬春”的習俗。餓了么的立春短片也以“春卷”為主題,一語雙關提出“卷的哲學”,希望大家在立春把生活中的“卷”一口吃掉。炸得香脆可口的春卷、超越常人認知的大蔥餅和大飯包、色香味俱全的烤鴨……類似春卷但不只春卷的食物,卷起的是人們的口腹之欲,是一抹春色,更是對生活“內卷”的反擊。
當今社會的“卷”充斥生活各個角落,也不斷重重敲打著人們的內心,餓了么則通過美食與輕快文案的搭配,將春卷的哲學轉化為對社會情緒的消解。
第二招:有情感,讓品牌價值觀與節日氛圍感同頻共振
案例:中秋 —— 嘉實基金 《愿所想,如月圓》
嘉實基金的中秋宣傳片不卷節日科普,不卷中式美學,而是通過中秋節特定的“想念”情感,傳遞品牌文化與關懷。作為一個金融類品牌,嘉實基金抓住當下觀眾的情感訴求,從節日文化根基中汲取情緒養分,將中秋佳節與團圓圓滿的美好愿望做結合,給予受眾溫暖與鼓勵。嘉實基金中秋宣傳片是品牌節日節氣內容營銷的系列作品之一,「愿所想,如月圓」的中秋節日主題,也與嘉實基金25周年的品牌主題「投你所想,向實而行」不謀而合。
共鳴與傳情,是嘉實基金作為一個有責任的金融類品牌長線系統表達的制勝法寶。
第三招:有內涵,存乎社會責任感
案例:驚蟄——蕉下《驚蟄令》
在我們的印象中,想要喚起消費欲望,直給訴求是最快的,但蕉下在驚蟄節氣《驚蟄令》選擇用情感召喚帶動大眾情緒,再引導至購買場景。這種方式雖然更難,但保證了營銷效果,更兼顧了品牌形象的樹立。
集體儀式感、歷史傳承感和情緒社交感三者的共同作用,助力了此次蕉下《驚蟄令》的破圈傳播,讓蕉下打破大眾想象,樹立起全新的輕量化戶外品牌形象。
第四招:有創新,存在受眾記憶點
案例:七夕—— 京東《七夕拆遷隊》
當別的品牌還在你儂我儂、愛來愛去的時候,京東主打一個反其道而行,發布《七夕小家電 為愛開拆》。結合京東小家電的個護產品,每一個都像王母娘娘一樣在拆CP,并提出了‘七夕拆遷隊’的概念。“拆開禮盒、拆散CP、一拆兩用”,實際上是為了解決人們生活中的小難題。
京東跳出常態化的追熱點,借勢再度拔高,善于把握用戶情緒而賦予品牌與產品的更多的內涵,打造獨特記憶點。
總之,借勢節日節氣借勢營銷深化品牌效應,也彰顯出了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責任感,有效提升品牌好感度與影響力。如果品牌們對于節氣有想法、有需求,節日節氣就是一個重要的營銷時刻。而最終拼的,還是品牌們的用心程度:更貼近受眾也更貼近品牌的節日節氣營銷,才能大獲成功。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