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彩電行業(yè)的趨勢中發(fā)現了“新大陸”?
眾所周知,大型體育賽事扎堆的季節(jié),通常是彩電銷售的旺季。然而,在歐洲杯、奧運會的加持下,今年的彩電行業(yè)卻有些慘淡。2024年上半年,全球彩電的出貨量,只同比增長了1.9%,增長額僅為0.5%,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國內市場的出貨更是一路下跌:據洛圖科技的數據,在剛剛過去的三季度,中國市場的彩電出貨量為811.5萬臺,同比下降了6.6%,較上半年4.2%的降幅有所擴大。
種種跡象表明,全球彩電市場正步入存量時代。然而,看似“停滯”的彩電行業(yè),內部卻并不平靜。
以TCL為代表的中國企業(yè),正在不斷蠶食韓國企業(yè)的市場份額。上半年,TCL電視的全球出貨量市場份額,從去年的12.5%上升至13.3%,增長勢頭強勁。而反觀韓國三星的電視全球出貨市場份額,從2020年的21.9%逐年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18.3%。
而據TCL電子日前發(fā)布的三季度銷量數據,今年前三季度TCL電視全球出貨量呈現雙位數高增,達到13%。特別是第三季度,更實現20%的增長。TCL電子半年報也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TV業(yè)務收入同比增長23.2%達259.1億港元。
在海外同行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當下,TCL卻跑得更快了。
TCL電子的增長來自哪里?給行業(yè)帶來什么啟示?
《DT商業(yè)觀察》將結合TCL電子的業(yè)績、銷售數據及行業(yè)數據,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新大陸
關于中國彩電行業(yè),有一組有趣的數據:別看出貨規(guī)模逐年下跌,但銷售額實際相當穩(wěn)定。
據中怡康的數據:2023年中國彩電零售量約為3,310萬臺,相比2022年少賣了約184萬臺,但銷售額增加了1.3%,達到了1,169億元。預計在2024年,中國彩電市場仍將繼續(xù)維持這一趨勢。
“出貨降、銷售額增”,意味著彩電成交的均價正不斷攀升。
電視核心零部件“面板”價格上漲,是造成均價提升的原因之一。但除此之外,背后其實還有一個更關鍵的推動力:電視市場的產品結構正不斷升級。
事實上,目前的彩電行業(yè),有兩大不容忽視的趨勢:
一是“大屏化”。
雖然彩電大盤銷量停滯,但超大尺寸電視這一細分市場,卻一直保持著相當可觀的增長速度。
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銷量增長最快的三個彩電尺寸,是100英寸、85英寸以及98英寸,分別同比增長了360.7%、111.4%、35.6%。
據洛圖科技的數據,在2023年,65英寸的彩電取代55英寸,成為中國最暢銷的彩電尺寸,銷量占比高達21.7%。而在今年,彩電市場更進一步加快了大屏化的腳步:在剛剛過去的三季度,75英寸彩電已經取代65英寸,成為中國最暢銷的彩電尺寸了。
而75英寸及以上超大尺寸電視的市場滲透率,也一路攀升至31.9%,同比飆升了5.9個百分點。
其次是“高端化”。
據洛圖科技的數據,三季度4,000元及以上價格段的彩電銷量,繼續(xù)保持了同比全線增長,合并銷量份額達到42.7%,增長額提高了6.4%。
換句話說,如今的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購買尺寸更大、質價比更高的彩電。
在電視大盤萎靡的當下,“大屏+高端”的趨勢為企業(yè)在利潤端帶來了額外的增長紅利;但相對應,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
一方面,量產大尺寸電視仍有不少技術難題需要攻克,技術門檻并不低;而高端化也需要更強的產品力、技術力做支撐。如果只是“加價不加量”,消費者顯然也不會買單。
面對紅利與挑戰(zhàn),TCL電子顯然是做得最好的企業(yè)。
據TCL電子公布的銷量數據,今年前三季度,65英寸及以上TCL電視全球出貨量同比增長16.8%,75英寸及以上全球出貨量則同比增長35.3%。
很顯然,TCL電子能夠跑贏大盤,直接原因在于把握住了“大屏+高端”的行業(yè)趨勢。而這背后,又與TCL的技術布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支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電視尺寸、均價迅速攀升的同時,還有一項數據也在增長:
在不久前的國慶假期,Mini LED背光電視的線上市場銷量份額,從2.5%同比增長至28.9%,翻了十倍有余;線下市場銷量份額也增加了20.2個百分點,達到了27.4%。
Mini LED背光是一項基于LCD顯示的升級技術,而它正是TCL在大屏、高端市場攻城略地的“支點”。
在一款電視中,面板是價值、技術含量最高的零部件,直接決定了一款電視的性能。
此前,最為主流的面板技術,是LCD背光。它有兩層結構,分別是LED背光層與液晶層。其中LED是光的主要來源,而光線色彩則通過液晶層進行調整,最后面板上呈現出色彩鮮明有層次的畫面。換句話說,LCD結構類似于一個對著百葉窗照射的手電筒,通過調節(jié)百葉窗,讓手電筒照射出不同的光線。
這一設計的缺陷在于:由于中間隔了一層百葉窗(液晶層),導致對外照射的光注定會有損耗。因此,LCD電視的發(fā)光效率和畫面對比度都較為一般,畫質仍有進步空間。
為了改良這一缺陷,行業(yè)內出現了兩種技術路線:
首先是“改良派”的Mini LED背光。
它沒有改變LCD的原理,轉而研發(fā)出更微小的LED。這意味著,面板廠商可以在基板上排布成更多的LED(手電筒),大幅強化“手電筒”的性能,從而實現更加細膩的畫質。
一塊LCD面板通常有100個LED,而一塊Mini LED背光面板則會用到1,000-5,000個LED。
而更重要的是,Mini LED背光技術可以直接在原有的LCD產線上升級,降低廠商更換產線的成本。
而另一種技術路線OLED則屬于“革新派”。它完全取消了LCD的兩層結構,轉而借助全新的有機化合物材料,使得每個像素點都能單獨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
OLED對顯示效果的提升同樣十分明顯。然而,這么設計并非沒有代價:由于自發(fā)光的性質,所以屏幕運作時產生的熱量較大,容易產生燒屏,影響使用壽命,并且大尺寸屏幕良率也比較低,制造成本高昂。
在“大即王道”的電視領域,兼具性能、性價比、壽命長優(yōu)勢的Mini LED,顯然是更適合的答案。尤其在大尺寸電視這一市場,Mini LED占據了相當高的比重。
盡管直到2020年,各家的Mini LED電視才陸續(xù)問世;但到了今年二季度,其滲透率已經超越了起跑更早的OLED電視。
在彩電這一市場,技術路線的切換,通常都伴隨著一輪行業(yè)格局的洗牌。例如在LCD面板剛問世時,率先占領技術高地的日本電視,就擊潰了堅守前代顯示技術的美國廠商。后來,隨著韓國廠商更加激進地投資LCD,又將日本廠商拍在了沙灘上。
如今,在Mini LED的領域,TCL站在了行業(yè)的頂端,豐富的技術沉淀,才是TCL逆風增長的根本原因。
2016年前后,Mini LED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彼時,TCL已經開始了相關布局與研究,是行業(yè)內最早布局這項技術的企業(yè)。2019年,TCL電子率先實現量產,發(fā)布了全球首臺Mini LED背光電視。同年,TCL將“發(fā)展Mini LED”定為公司的另一大核心戰(zhàn)略。
今年上半年,TCL電子的研發(fā)費用達10.93億港元,重點發(fā)展的正是Mini LED、量子點等新一代顯示技術。
正是受益于Mini LED面板技術的種種優(yōu)勢,TCL的大尺寸化與高端化之路,才走得頗為順暢。
先發(fā)優(yōu)勢與長期投入,換來了堅實的護城河。今年前三季度,TCL Mini LED電視全球出貨量漲幅達162.8%,其中,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更同比增長181.1%;同時,多家第三方數據顯示,TCL Mini LED背光電視的全球出貨量,長期穩(wěn)居全球前二,中國市場第一。
如此看來,TCL能夠跑贏大盤,也就不算稀奇了。
向外之路
顯然,TCL電子能夠逆風增長的關鍵,是在于對行業(yè)趨勢的精準判斷,以及對新技術的長期投資。但在當下,TCL電子對于我們還有另一重啟示。
一個外界比較容易忽略的事實是,消費電子行業(yè)的競爭向來都是全球性的。不論是智能手機還是彩電,很少會局限在某個單一市場。一旦牽扯到出海,光靠修煉好內功,還是不太夠的,尤其在地緣環(huán)境愈發(fā)復雜的當下,科技企業(yè)尤其需要有全球化的視野。
而TCL作為出海最成功的科技企業(yè),是個值得學習的樣本。
2024年三季度,TCL電視的國際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15.2%,特別是歐洲和北美市場,出貨量更分別達到35.5%和8.2%。
TCL在海外市場的成功經驗,可以簡單歸結為一個詞,即“本土化”。也就是說,不止輸出產品,也輸出包括制造在內的各項工業(yè)能力,參與全球產業(yè)鏈重構。
TCL創(chuàng)始人李東生曾說過:
“TCL的目標不僅是國際化,更要全球化。國際化業(yè)務與全球化經營代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經營理念。國際化經營是以自身企業(yè)為中心,全球化經營則是以全球市場為中心;國際化更多是將產品賣出去,全球化是要建立一個全球的經營網絡和全球經營業(yè)務的能力。”
具體來講,TCL的經驗,大概可以拆分成以下三個點:
人才本土化
2023年,TCL電子重塑了營銷部門的組織架構,拆分成北美、拉美、歐洲、亞太、中東非,以及中國本部共六個營銷平臺。彼此間層級相同,統(tǒng)一匯報給總部。這么做的好處在于,減少了決策鏈條,讓各個部門可以做出更貼近本土市場的決策。
與此同時,除了總部派駐的“鐵三角”,TCL電子在全球分公司更多地起用當地的人才。這些人更了解當地的文化以及消費習慣,通過這樣的方式,TCL能更好地開拓當地市場,為消費者提供更貼合需求的高品質的服務。
供應鏈本土化
從上世紀末開始,TCL就開始在全球各地建設生產基地以及相關產業(yè)鏈。目前,TCL電子在越南、墨西哥、波蘭以及巴西等地,都設有工廠,電視全球年產能已超過3,000萬臺。
而今年,TCL更進一步,供應鏈思維從以前的“中國出發(fā)、中國集中”,躍升到“全球規(guī)劃、區(qū)域齊套、國家交付”,將核心技術留在中國本部,供應鏈的路徑則與當地市場緊密結合,進一步縮短了供應鏈的響應時間,提升了供應效率。
品牌本土化
“全球化就是品牌與文化融合。” 這一本土化理念深深地嵌入TCL的發(fā)展戰(zhàn)略中。海外市場中,消費者對于體育活動是比較熱衷的,因此通過體育營銷,可以快速和當地消費者建立連接。
以歐洲市場為例。2023年TCL電子宣布成為法國橄欖球聯合會的官方合作伙伴,而在今年的歐洲杯賽事上,TCL電子也成為了西班牙、德國、意大利等6支歐洲國家足球隊的官方合作伙伴。精準的體育營銷成功地提升了TCL品牌的形象,從而帶來了可觀的市場表現。據GfK數據,TCL品牌電視在法國、瑞典、波蘭等國家零售量排名前二,在西班牙、希臘、捷克排名第三。
而在北美市場,TCL也堅定地通過品牌與本地文化結合,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當地消費者。 除了打通美國六大主流零售渠道,TCL還贊助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NFL),通過參加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冠名TCL好萊塢中國大劇院等多種方式,在體育、文娛等各領域增強品牌影響力。Circana數據顯示,TCL品牌電視在美國市場穩(wěn)居零售量前二。
尾聲
在商業(yè)世界中,喊口號容易,但是找到正確的方向并長期堅持下來卻很艱難。
毫無疑問,TCL的崛起離不開各個前瞻性的判斷。然而,對一家科技制造企業(yè)來說, 光有預見其實遠遠不夠,長期堅定地推動戰(zhàn)略執(zhí)行,則需要企業(yè)有足夠的定力。
在全球化的道路上,TCL也碰到了不少荊棘,然而這些荊棘并沒有讓TCL選擇退縮。因為TCL明白,只有敢于穿越最荊棘的叢林,才能穿越周期,獲得最豐厚的回報。
作者 / 炒餅
設計 / 戚桐琿 運營 / 蘇洪銳
企劃 / 宋慈航 主編 / 張晨陽
[1] GfK報告丨2023年彩電市場總結&2024年趨勢展望
[2] 黑電行業(yè)深度:Mini-LED加速滲透,產業(yè)鏈持續(xù)受益,華西證券
[3] 年報 | 2023年中國電視市場出貨量創(chuàng)
下十年來新低;65寸成第一尺寸;減量市場下品牌分化,Runto洛圖科技觀研
[4] 季報 | Q3中國電視市場特點:出貨量下跌6.6%;品牌集中度創(chuàng)新高;“以舊換新”見成效;產品結構顯著上移,Runto洛圖科技觀研
[5] 奧維云網
[6] TCL 系出海報告(黑電篇)——TCL 專題報告系列二,國盛證券
[7] 萬物生生:TCL敢為40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