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客“跌落神壇”?
“醫美茅”還香嗎?
作者 | 張含菁
編輯 | 趣解商業消費組
在醫美領域,提起皮膚抗衰,一定避不開玻尿酸;而提起玻尿酸,就不得不提到愛美客。
作為國內最早入局玻尿酸原料生產的廠商之一,愛美客(300896.SZ)一直是醫美行業的領頭羊,近95%的超高毛利率也被很多投資者戲稱為“醫美茅”。據其近期發布的三季度財報顯示,愛美客今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約7.19億元,同比增長1.1%,較第二季度營收相比減少1.3億元;凈利潤約4.65億元,同比增加2.13%。
圖源:愛美客財報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愛美客上市以來季度業績增幅的最差表現,營收和凈利潤增長幾乎停滯。持續下降的營收增速,引發了很多投資者的擔憂;另外,同為“醫美三劍客”的昊海生科(688366.SH)和華熙生物(688363.SH),也出現了營收增速下降甚至同比減少的局面。
曾經的“醫美茅”難道不香了嗎?
01.逐漸松動的“護城河”
Wind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至2024年前三季度,愛美客的營收增速分別為120.29%、45.58%、45.71%、9.46%;其中,愛美客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增速下滑非常明顯。
“頂著醫美茅”的耀眼頭銜,愛美客上市后股價一路飆升,盤中股價最高在2021年7月觸及597.63元/股,總市值超1800億元;摸到高點后,愛美客股價在震蕩中逐漸下跌,截至11月4日,報收213.82元/股,總市值646.7億元。
圖源:百度股市通截圖
在國內的美護上市公司里,愛美客是家純粹的To B型生產商,也就是其主要通過研發并生產產品然后賣給各大醫美機構賺錢。愛美客的產品有注射針劑,也有手術用面部埋線,但最大的優勢還是在玻尿酸領域。
玻尿酸又稱透明質酸,一種廣泛存在于人體中的多糖分子,能幫助保持皮膚的彈性和光澤,可以通過注射或外敷的方式減緩皮膚的衰老。在國內,玻尿酸最早應用于醫療領域,直到2009年左右,愛美客旗下的“逸美”產品成為國內首款拿下Ⅲ類醫療器械證的“玻尿酸填充產品”,才逐漸將這一分子帶進了美容市場。
圖源:微博截圖
不過,幫愛美客真正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并不是“逸美”,而是其2016年推出的“嗨體”。
愛美客的主營產品主要分為溶液類和凝膠類兩種,凝膠類玻尿酸產品主要適用需長期維持效果的面部填充和塑形。“逸美”和“嗨體”都屬于溶液類玻尿酸填充劑,主要針對淺表性皺紋,需要定期補充;其中,“嗨體”針對頸紋的效果更加明顯。
有醫美從業者提到,因為玻尿酸會逐漸被人體吸收,有些人可能半年左右就需要補針,所以“嗨體”的復購率非常可觀。美唄醫美平臺合伙人、CMO兼BG CEO黃向平表示,“嗨體”推出以后市場認可度一直很高,其系列產品線豐富,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社交媒體上也有網友提到,打完“嗨體”,頸紋淡了很多甚至完全消失了,不過也可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還有些人需要打很多次,“主要看自己頸紋的深淺度”。
圖源:小紅書截圖
也有從業者曾提到,“嗨體”的成功,主要源于其針對頸紋的獨家適應癥。直到去年,嗨體仍然是國內唯一一款經國家藥監局批準,專門針對頸紋治療的Ⅲ類醫療器械產品。
也正因為它的“稀缺性”,“嗨體”面世的第二年,其銷售額同比大增119.69%,達到7497.26萬元。根據公司招股書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嗨體就已經為愛美客貢獻了近7成的收入。這支改善頸紋的小小試劑,一直是愛美客第一大“明星單品”。
只不過,這支明星單品也沒逃過“以價換量”的命運。
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表示,近年來,玻尿酸市場的競爭加劇導致價格戰頻繁,公司為了保持市場份額不得不降低價格,從而影響了營收增速。愛美客年報數據顯示,2023年,“嗨體”所屬的“溶液類注射產品”銷量同比大幅增長48.88%至514.13萬支,但平均銷售價格卻同比下降13.25%至324.82元/支。
圖源:微博截圖
“嗨體”售價的下滑直接影響了愛美客的營收增速。另一方面,隨著行業競爭激烈且愈發內卷,愛美客的先發優勢和市場地位也面臨行業挑戰。
在醫美領域里,生產玻尿酸類產品的門檻不高,隨著更多企業進入這一領域,產品“稀缺性”優勢正在逐漸削弱。西南證券研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0月,國內外品牌玻尿酸填充劑獲批產品已增加至59款。
近兩年,同為“玻尿酸大廠”的華熙生物明顯加快了醫美業務線的布局。今年7月,華熙生物的“潤致·格格”產品拿下了國內第二張透明質酸鈉復合溶液器械Ⅲ類證,成為國內第二款“頸紋針”;前不久,華熙生物還發布了針對口周皺紋的凝膠類透明質酸產品“潤致·斐然”。
北京君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生命科學與健康醫療法律部主任張文波對“環球網”表示,醫美類上游產品,容易有品牌惰性,但用戶喜新厭舊是常態;市場總量固定,上市競品越多,市場占用空間會被自然稀釋。
除了行業競爭加劇和產品線單一的問題外,愛美客還面臨著庫存管理方面的挑戰。相關數據顯示,公司存貨周轉率已連續兩年下降,反映出庫存管理面臨困境。在醫美行業,產品的有效期通常較短,一旦庫存積壓,還可能增加產品過期的風險。
02.下一個“嗨體”在哪?
美護公司通常會通過構建產品矩陣來分散依賴大單品的風險,為了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愛美客也開始加速多元化布局。除了“嗨體”,愛美客近兩年發力的“童顏針”,也為公司創造了不少營收。
愛美客2021年推出的“濡白天使”,是一款含聚左旋乳酸微球的透明質酸凝膠,能通過注射刺激人體自身的組織再生,起到塑形作用,改善面部下垂,讓皮膚看起來更加緊致飽滿,因此被很多人稱作“童顏針”或“少女針”。
“濡白天使”是目前國內僅有的三款合規再生針劑之一,另外兩款是華東醫藥的“伊妍仕”和長春圣博瑪的“艾維嵐”。在再生產品里,“濡白天使”屬于價格偏貴的那一檔;據“趣解商業”了解,在北京部分醫美機構,“濡白天使”單支價格都在萬元以上。
圖源:大眾點評截圖
黃向平認為,“濡白天使”最大的優勢在于持久性和注射效果,而且產品加入了減痛成分,注射過程相較其他產品更為舒適。
“濡白天使”面世后,對其所屬的愛美客凝膠類產品收入的拉動也十分明顯。根據財報數據,2023年以“濡白天使”為主的凝膠類注射產品營收較上年增長81.43%,占總營收的比例從2022年的32.91%提升至40%;而以“嗨體”為主的溶液類注射產品營收占比則從2022年的66.68%下降至58.22%。
不過,“濡白天使”還并未達到愛美客新護城河的地步。據2024年半年報,自今年上半年起,濡白天使為核心的凝膠類注射產品的營收增速也明顯放緩,為14.57%,而去年同期該產品增速則為139%。
有從業者認為,“濡白天使”目前只是單品,并不像“嗨體”已經形成了有穩定復購的產品矩陣。
另一方面,由于再生類針劑的市場還不飽和,布局再生針劑的廠商仍在增加。今年上半年,國內首款進口童顏針“艾塑菲”獲批上市銷售,帶動其引進公司江蘇吳中(600200.SH)的凈利大漲;8月份,山東谷雨春旗下的國產少女針“塑妍真”也在國內獲批。除此之外,華熙生物(688363.SH)、錦波生物(832982.BJ)、四環醫藥(0460.HK)等多家上市公司都在布局再生醫學材料的研發和商業化。
圖源:罐頭圖庫
在再生醫學材料里,“重組膠原蛋白”因為更優質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成為了不少醫美企業“押注”的新賽道。
據“趣解商業”了解,錦波生物在2021年就推出了含膠原蛋白成分的針劑“薇旖美”,如今累計銷售量已破百萬瓶;華熙生物去年推出了四款重組Ⅲ型膠原蛋白原料新產品,目前其膠原蛋白產品已經涵蓋醫療器械級和化妝品級兩大領域。
有從業者表示,由于相似的使用效果,再生類醫美產品很可能會進一步蠶食玻尿酸產品的市場份額。“玻尿酸會被人體吸收,但再生類產品是通過刺激人體再次產生膠原蛋白,持久性會更好;對有些消費者來說,需要來補針的頻率會少一些,花的錢也會更少一些。”
圖源:罐頭圖庫
西部證券研報也顯示,玻尿酸整體規模或受再生材料的沖擊。黃向平認為,就像電車慢慢分食了油車的市場份額,新的技術產品總會影響到舊產品的銷售,產品的市場滲透率主要取決于可否占據空白領域、可否滿足用戶需求和用戶能接受的價格空間。
黃向平還提到,目前在骨相塑形領域客單價還是偏高,隨便打一針花上萬還不心疼的用戶比較少,未來上游廠商們肯定還會繼續卷技術卷產品,推出更多普通消費者用得起的醫美產品,或者拿出在效果上獨具優勢的新品。“關鍵就看哪家公司先能填補市場空白。”
另外,除了玻尿酸和再生類產品,愛美客在肉毒素、司美格魯肽等多個醫美用品賽道也有所布局。10月31日,愛美客剛剛發布了新款減肥產品“超模丸”,采用了類似胃部占位效應技術幫助使用者控制食欲。這是愛美客的首款食用類產品,也是其第一次正式進軍減肥賽道。
圖源:愛美客公告截圖
今年三季度,愛美客研發費用為1.87億元,同比上漲17.52%,其研發費用已經連續多個季度增長。
圖源:愛美客財報截圖
在張新原看來,愛美客不斷研發新的產品,以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未來或許還有機會跑出新的明星大單品。
03.9塊9醫美,“灼傷”上游廠商
除了愈加激烈的同行競爭,愛美客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挑戰,就是來自輕醫美消費端的“價格戰”。
通過非手術、微創或無創的方式的美容服務被統稱為“輕醫美”,濡白天使、嗨體這類針劑注射,以及超聲炮、光子嫩膚等通過激光、射頻、超聲作用于皮膚的光電類治療,都屬于輕醫美的范疇。
圖源:罐頭圖庫
比起需要“動刀”的手術項目,輕醫美時間短、風險低,恢復起來也更快。據《騰訊2024年度輕醫美消費趨勢白皮書》顯示,輕醫美已經貢獻了整個醫美市場超過一半的市場規模,預計未來五年仍能保持20%-30%的高復合增長率。
正因為深受消費者青睞,輕醫美也成了行業價格戰的“重災區”。在“大眾點評”平臺上搜索醫美項目,經常能看到99元的光子嫩膚、299元的嗨體水光針;在一些醫美直播間里,上萬元的“喬雅登玻尿酸”甚至也被打到了千元價格。此前還有媒體報道,某些平臺上甚至出現了9.9元的團購醫美項目。
有從業者表示,醫美機構打價格戰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獲客。“一方面,消費者現在都追求性價比,另一方面,當各個機構的產品交付效果沒有太大差距時,低價就是引流的最佳手段。”
圖源:淘寶截圖
“上游吃肉,下游喝湯”曾經一直是醫美行業的現狀,手握產品的上游廠商享有議價權,拿走了行業里最多的利潤。然而,如今消費端低價競爭的壓力,正逐漸傳導到愛美客這類上游廠商身上。
今年9月,錦波生物向美團平臺發函要求其立即下架薇旖美相關“百億補貼”活動頁面,指責參與該促銷活動的部分商家并未取得授權認證。這不是上游廠商對價格戰第一次表示不滿。公開破價,長久以往會影響到產品銷售的增長。
不止一位從業者表示,醫美機構的價格戰直接導致上游廠商的產品銷售價格受到擠壓,上游廠商可能不得不降低產品售價,從而壓縮利潤空間。愛美客在開拓低線市場時依靠經銷商,進一步擴大了公司產品覆蓋的機構數量;然而,當愛美客的競品越來越多,合作的經銷商數量愈加龐大,愛美客的議價能力也有可能會隨之下降。
同時,消費者也可能會因為價格混亂而對產品產生信任缺失,導致上游廠商的品牌形象受到損害。例如,愛美客的“嗨體”,平時價位在千元左右,但由于經常被醫美機構拿來做低價引流產品,導致很多人以為199、299元就能打一次“嗨體”。社交媒體上就經常有網友討論各自打“嗨體”的價格,可見“嗨體”產品在終端消費的價格已經“混亂”。
圖源:小紅書截圖
除此之外,黃向平還提到,頭部醫美集團或大型醫美連鎖機構如今也開始和上游廠家合作,定制自有產品進行售賣。
例如,米蘭柏羽、長沙雅美等醫美機構推出的“芙妮薇”玻尿酸,就是由朗姿股份參與開發的產品。今年,朗姿還推出了針對敏感肌的“簡·可琳純凈嬰兒針”,和主攻美白的“簡·可琳光潤瓶”。這些由下游終端定制的自營產品,必然會與上游廠商形成競爭。
由此看來,隨著行業門檻降低導致的入局者眾,醫美行業仍處于競爭激烈內卷的變動期;而隨著醫美市場“黃金時代”的逐漸遠去,以及新的產品研發和營銷渠道的迭代創新,醫美行業或將迎來持續的“洗牌”。
愛美客作為行業頭部廠商,只有不斷加碼研發,在產品和營銷上推陳出新,適應市場環境變化并精準洞察消費者需求,才能讓自己的護城河更加穩固。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