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撐起了溫哥華豪宅市場
作者 | 李怡
編輯 | 藍蘭
前言
當我問到,如果說溫哥華的豪宅市場是華人買家撐起來的,你會介意這種說法嗎?她很坦率的說“我不介意,因為這是事實。”
剛剛過去的10月,聞旅到訪加拿大,走訪了溫哥華地區的房地產市場。期間,與溫哥華備受矚目的高端地產項目——橡樹嶺(Oakridge Park)的營銷副總裁Irene Quan(權宗惠)女士進行了專訪。
作為此項目中的華人高管,Irene女士也以自己的視角談了華人在加拿大的生活以及華人群體對當地經濟做出的貢獻。在加拿大溫哥華這片充滿機遇與活力的土地上,華人群體以其卓越的經濟實力、獨特的文化底蘊以及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在諸多領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尤為顯著的是華人在溫哥華高端房地產市場的突出貢獻,他們猶如堅實的支柱,撐起了這一市場的繁榮景象,而橡樹嶺項目可以說是這一現象的生動例證。
橡樹嶺項目
此行筆者還拜訪了本拿比市的市議員、代市長,也是中國大陸移民在加拿大從政的第一人王白進(James Wang),以及幾位在溫哥華生活了20多年的華人朋友。從他們口中了解到了華人在溫哥華的生活,以及在這些年來華人群體如何影響了溫哥華地區的房地產經濟。
01
華人之于溫哥華房地產市場
改變規則的大玩家
在溫哥華的房地產開發領域,華人開發商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著名的 Concord Pacific,其創始人是李嘉誠,是加拿大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還有 Landa、ASPAC、Keltic 等華人背景的開發商,在溫哥華開發了眾多知名項目。這些開發商的參與為溫哥華的房地產市場帶來了更多的供應和多樣化的選擇。
在溫哥華高端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歷程中,華人的身影始終占據著核心位置。近十幾年,中國大陸中產階級和高凈值人群帶著大量的資金在加拿大買樓置業,華人的形象再不是華工、社會底層,而是改變當地樓市的“大買家”,受到當地開發商和房產經紀的熱捧。
加拿大國家銀行數據曾顯示,2015 年中國買家占據了溫哥華房地產的 1/3。雖然這一比例在之后有所變化,但華人買家仍然是溫哥華房地產市場的重要力量,彰顯了強大的購買力。在2019年,加拿大房貸和住房公司(CMHC)公布的調查數據就顯示,在大溫地區,海外業主投資主要集中在豪宅市場。
華人除了用“鈔能力”在溫哥華房市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之外,還把賣房的“花樣”也帶了過去。
在溫哥華生活了20多年的李先生告訴我,早年間,有很多香港人移民至加拿大,他們也將在香港熟悉的房地產投資與開發模式一并帶去,比如“樓花”的概念就是香港人引入的。
這一概念的引入,讓加拿大感嘆“還是你會玩!”可以說,華人在加拿大樓市的深度參與逐漸改變了加拿大房產交易的生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地房產市場的發展軌跡。
這里所說的溫哥華指大溫哥華地區,面積2878多平方公里,包含溫哥華市、列治文市、白石鎮等21個市鎮。每個城市就相當于國內城市里面的區。例如溫哥華市到列治文只有十多分鐘的車程。
溫哥華居住成本最貴的地區有三個,分別為:溫哥華市西區簡稱溫西(Vancouver Westside)、西溫哥華(West Vancouver)和北溫哥華(North Vancouver)。溫西是最有名也是最貴的高檔住宅區,這里的人文環境在整個大溫地區當屬一流。溫西著名的公立和私立學校林立,加拿大著名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簡稱UBC(在2024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第34位??)就坐落在此。
UBC
在溫哥華從事房產經紀人工作多年的Sophia女士表示,在她多年的經驗中,高價值的房主的確大多是華人,比如近期正在出售的一幢近500萬加幣的豪宅(約2500萬人民幣),房主是一對中國老夫妻,他們在溫西還有另一套價值700萬加幣(約3500萬人民幣)的住宅,出售的原因是“只有兩個人,實在住不過來。”
Sophia總結華人在溫哥華買房的特點是“高、大、上”。高就是價格高,華人的購房預算相對更充裕,在華人的清單里,買房子的錢從來都是準備最充足的,從不吝嗇。大就是面積大,如上文提到的老夫妻,即使只有兩個人,所住的房子也有6-7個臥室。上即“能上好學校”, 教育資源是華人購置房產的重要決策因素,豪宅必挨著名校。
前不久,《溫哥華太陽報》專欄評論員Douglas Todd發表觀點文章,認為溫哥華市中心的高端豪宅公寓最近大量賣盤涌入市場,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是原因之一。簡言之,他認為,中國人不買房了,所以溫哥華的豪宅賣不出去了。而就在疫情前,也是這位評論員發表言論認為,中國人的資金炒高了溫哥華的房價,使溫哥華的房價“難以承受”。按照這位評論員的思維,溫哥華的房市全由中國人“擺布”。
02
橡樹嶺的華人生意經
“如果中國市場不需要,我就沒興趣!”
根據2023年底的一份報告,在溫哥華,豪宅價格達到了每平方英尺2000美元以上(相當于每平方米15w人民幣),橡樹嶺項目就是這個售價區間的典型代表。
橡樹嶺座落于溫哥華溫西社區,周邊頂尖的公立和私立中小學林立。由于加拿大的入學方式也是根據住址就近入學,因此選擇橡樹嶺項目意味著為孩子選擇了進入溫哥華頂級教育機構的機會。
2023年數據顯示,橡樹嶺住宅項目的銷售量占據了溫哥華豪華公寓市場87%的市場份額,表現優于幾乎所有競爭對手,顯示了在豪華住宅市場中的領導地位。華人買家依然保持著較高的購買熱情,使得該項目在市場上始終保持著較高的熱度,成為了溫哥華高端房地產市場的標志性項目之一。
而也正是看準了這一趨勢,很多豪宅在開發之初就是瞄準國際市場,尤其是針對華人買家。為了吸引華人購房者,在列治文的另一個新建豪華公寓的配套設施特別配置了麻將室、卡拉OK等供業主日常娛樂。
高端公寓配套的麻將室
知名地產開發商Westbank的營銷總監Michael Braun在2018年曾說:“我有一條規則:如果中國市場不需要,我就對它沒興趣。”橡樹嶺項目是正是由國際地產集團 QuadReal Property Group 和Westbank 聯手、合力打造的加拿大溫哥華地標和文化中心。
橡樹嶺項目的營銷副總裁Irene Quan女士十多年前移民來到加拿大,在溫哥華高端地產開發公司從業的經歷也讓她見證了當地房地產的發展。作為公司中為數不多的華人高管,她以營銷專業背景,在移民后的事業所達到的高度令人稱贊。而她職業路徑的順利發展,除了她本身具備的精英職業素質和勤奮工作之外,她所在行業的終端消費者-華人的超高比例,也是她贏得目前職位,并且能出色完成項目推廣、充分打開市場從而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采訪中,當談到獲得這一職位是否與自己的華人背景有關時,她坦言公司肯定有這方面的考慮。因為華人買家在溫哥華高端住宅市場的重要地位,“中國背景”在Irene身上并不成為她在加拿大從業的“文化差異”絆腳石,反而成為其了解所在行業目標受眾的天然優勢。
QuadReal地產集團橡樹嶺市場營銷副總裁 Irene Quan權宗惠女士
橡樹嶺項目目前還在建設當中,預計2025年夏季完工。而自預售伊始,Irene女士帶領的營銷團隊就在小紅書、微信公眾號等開設社媒賬號向華人群體傳播橡樹嶺的內容信息。
區別于其他的單一住宅地產項目,橡樹嶺項目是集合住宅、零售、辦公、美食、社區、藝術、公園等的大型綜合體。除了前文提到的教育資源優勢,在綜合體內的每一個部分都能看出項目團隊在布局和細節中打動華人買家的巧思。橡樹嶺項目的成功,也與此番考量息息相關。
根據橡樹嶺營銷團隊的市場調研,富裕的華人業主群體及整個溫哥華龐大的華人群體在時尚消費上具有極強的購買力,并且對高端品牌有著天然的偏愛。這為橡樹嶺商場針對奢侈品商戶的招商帶來了獨特的機會。
Irene女士透露,總面積近8萬平方米(85萬平方英尺)的橡樹嶺商場立足高端,2024年2月起,宣布入駐的獨立商店包括Louis Vuitton、Prada、蒂芙尼(Tiffany & Co.)、寶格麗(Bvlgari)、勞力士(Rolex)等幾十個著名奢侈品牌,包括華人喜愛的周大福(Chow Tai Fook)也已確定入駐,未來將有總計140余個商家共同在橡樹嶺為顧客提供服務。
Irene女士還介紹,過去溫哥華市中心的商業項目確實吸引許多奢侈品牌進駐,但他們認為,目前的商業項目沒有能完全滿足溫哥華消費市場的切實需求。溫哥華作為加拿大的重要門戶城市,擁有大量國際游客,溫哥華也是購物、美食、文化等多重體驗的目的地。
橡樹嶺的項目定位和規劃正是基于以上種種因素綜合得出的方案,Irene女士介紹,為了向本地及海外華人顧客提供更符合其消費習慣的服務,橡樹嶺支持包括支付寶,銀聯支付在內的多種支付方式。
民以食為天,橡樹嶺項目內還將落成為加拿大第二個美?文化廣場 Time Out Market,廣場將集結 “溫哥華最佳美?”,還有當地音樂文化表演烘托氣氛,將高端餐飲和文化活動結合起來,與零售、圖書館、文化中心等配套,成為溫哥華的地標中心。
像這樣龐大又位于市中心的多功能商業綜合體,停車位的限制一定是消費者的一大困擾。不僅停車位置有限,及停車費高達每小時7加幣(35元人民幣)。Irene女士表示,橡樹嶺會提供4小時的免費停車,且橡樹嶺直通溫哥華輕軌站,15分鐘即可抵達溫哥華市中心和國際機場,當地和海外游客都能輕松抵達,不會在交通上有顧慮。
聽完Irene女士介紹的如此多針對華人客戶的需求設計的布局及營銷方案,難以不好奇,在已下單橡樹嶺的業主中,華人比例究竟有多高?由于客戶隱私保護的原因,Irene女士沒有給出橡樹嶺買家中華人比例的確切數字,但當被問到,“如果說溫哥華的豪宅市場是華人買家撐起來的,你會介意這種說法嗎?”,她很坦率的說“我不介意,因為這是事實。”
購入這類豪華公寓的華人群體畫像也是多種多樣的,Irene女士透露,有專門為了學區的父母,有專業投資人士,還有在橡樹嶺辦公商業區同樣購買了辦公室的生意人。
前文提到的20多年移民生涯的李先生也給我了一個他的答案。李先生兒女已經成年,他自己也有幾套房產在對外出租,他說在加拿大租房子經常“受氣”,因為政策原因,當地的規則更偏向租房者,即使碰到房客不交租的情況也不能立刻驅逐,他就遇到過不少糟心事。
他自己現在和妻子住在自己的獨立屋也就是別墅里。未來孩子都各自成家,他正在考慮把獨立屋換成一個配套設施齊全的高級公寓去居住,“雖然需要交些管理費,但好的公寓有配套的健身房、安保和娛樂設施這些服務,而且交通方便,更滿足我們這個年紀的需求。”他說不少像他一樣孩子成年了的夫妻都有這種想法,對兩個年紀越來越大的人來說,房子的維修、清潔都很費事費力,房間空空的也沒有人氣,“大別墅”對他們而言已經是負擔了,反而愿意去住市中心的公寓。
03
華人眼里的溫哥華
熟悉的陌生人
溫哥華似乎是個又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首先,溫哥華的華人多。據統計,華人是溫哥華最大的少數族裔族群之一,超過總人口的20%。此次聞旅在溫哥華的行程,也是筆者第一次到訪溫哥華。
從下飛機一刻起,“含華量高”這個印象已經開始并不斷加深,溫哥華國際機場的所有指示標語都配有中文,并且入境時的手續也是在自助機器的中文界面辦理完成。
在大溫哥華地區多個市鎮都能看到高比例的華人身影,尤其在列治文市,70%比例的華人使這個城市的商店、街道、超市仿佛從中國平移過去,別無二致。這也使得當地加拿大人大多對華人及中國文化非常了解。
此行中,筆者遇到的一位年邁的加拿大本土居民指著遠處一家廣東餐廳跟我說:“我太喜歡中國菜了,你一定要去吃這家餐廳,我的中國朋友跟我說這家餐廳比在中國的粵菜還正宗,你一定要去吃,然后告訴我他有沒有騙我。”
列治文市內餐飲商鋪
其次,華人在溫哥華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等都有深度且全方位的參與。此行筆者有幸拜訪了加拿大地區本拿比市的市議員、代市長,也是中國大陸移民在加拿大從政的第一人王白進(James Wang)。
王白進作為華人在加拿大從政,為促進中加交流以及提升華人在當地的影響力做了不少積極的貢獻。例如,他推動了本拿比市與中國多個城市的友好互動;在教育方面,推動本拿比市成為加拿大卑詩省第一個從小學、幼兒園開設中文課程、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學區。并且他積極參與當地華人組織的一些活動,對華人團體的活動表示支持和鼓勵。
作為現任本拿比旅游局理事,原加中旅游協會的理事,他為加中旅游交流合作做了許多工作,把豐富的中華文化帶到了溫哥華,為當地的文化旅游產業增添了新的亮點。過去幾年,他在當地組織和參與了許多文化活動,諸如加拿大中華傳統文化節、本拿比環湖跑、加拿大多元文化鼓節等大型文化藝術活動,吸引了大量當地居民和游客前來參與和觀賞,促進了多元化文化在溫哥華的匯聚和交流。
左一為王白進 James Wang
然而作為一個旅游目的地,加拿大似乎又被中國游客“忽略”了。從攜程發布的2024年十一出境游數據來看,日韓東南亞仍然是最熱門的出境目的地,而長線目的地則是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在規劃出境游時,加拿大似乎缺那么一個抓住中國游客的“點”。
其實,溫哥華終年氣候溫和,四季宜人,溫帶海洋性氣候讓這里冬季不常降雪,港口不結冰。作為一個大都會城市,這里有高樓大廈,也有山有水有樹林,作為著名的楓葉之國,楓葉季的溫哥華可以說四處都是打卡地,紅葉的色彩豐富立體,美的動人。
除此之外,溫哥華有全中國各個地方菜系餐廳,也有日餐、韓餐、法餐等等的全球美食。最重要的是溫哥華的大部分熱門景點、酒店、像橡樹嶺這樣的綜合體都提供中文服務或有中文介紹資料,路上的華人面孔也都給人滿滿的安全感,當地的華人朋友常說,老年人來溫哥華旅游都能“獨自行走”。因此,對于想體驗歐美國家社會文化,而英語不那么好的游客來說,溫哥華可以被強烈推薦。
據央視新聞報道,中國與加拿大之間的直航航班從加拿大當地時間11月10日開始陸續增加和恢復。中國的北京、上海直飛加拿大溫哥華的航班將大大降低去溫哥華旅行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下一個假期,不妨從溫哥華開始。
圖片來源于Wei Ma及Oakridge Park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