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做兼職,比上課還好使
1
我有個侄子上大學了,想做兼職,但又不想做沒技術含量的兼職,但自己本人確實沒有啥技術含量,問我咋辦。
我覺得他這個問題本身就很有技術含量了,有一種沒有被邏輯學污染過的美。
但我還是有方法。
我建議他去海底撈做兼職。
他很迷惑,覺得這也沒啥技術含量啊,而且感覺海底撈的服務員都很社牛,自己比較內向,不合適。
我笑了,技術含量,就在這里。
去海里撈兼職,就是一種讓你學會如何社牛的課程。
注意,不是讓你從內向變外向,海底撈沒這個本事,他們只有豬肚雞湯沒有心靈雞湯。
而是讓你,在關鍵場合,可以不怯場的站出來。
拿走身邊同事和同學的機會。
海底撈,是最好的脫敏訓練營。
2
沒開玩笑,沒開玩笑,沒開玩笑。
在當代社會中,勇于展示自我,勇于不怯場,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技能。
你不需要做一個開朗的人,但你需要關鍵時刻不怯場。
大家一定發現身邊有很多人其實水準和別人差不多,但就是玩得開,就是關鍵場合能站出來,所以就是升職升的快。
他并不比別人厲害,只是比別人放得開。
大學前的讀書生涯,是鼓勵沉默的。
你不需要管有的沒的,只要刷題,一切自有分數報答你。
但大學及之后的生活,是鼓勵你站出來,拿下機會,獲得結果或者試錯。
你就會錯失很多機會。
不要怕失敗朋友,失敗也是一種試錯,公開丟臉更是讓你的閾值變高,這都有利于你的下一次閃耀。
不然,悶著,干嘛呢?
校園歌手大賽,你唱歌很好,但你不敢上臺。
于是,社交的話題中心成了別人。
公司述職會議,你工作能力超標,但一看到人群就兩眼一黑。
于是,老板只看到那個口條流利的同事。
短視頻流量爆發,你創意很好但不敢面對鏡頭。
于是你的創意帶來了無限流量,而你自己還在被別的賬號白嫖。
成年后的生活充滿不確定性,因此需要高強度的試錯。
許多試錯機會,都需要你站在臺前,被人看見。
不然,那就是人家的。
《年會不能停》里有一句臺詞特別真實:
“工作是我辛辛苦苦做的,但人家比咱會匯報,那功勞就是人家的。”
3
說到底就一句話,沒有人有義務主動了解你。
屬于你的機會,你不爭,那就不屬于你。
得承認有時候做得好就是不如說的好,所以,你不用改變性格,你日常不顯山不漏水沒有問題。
但關鍵時刻,你得站出來,不能怯場。
問題是,不怯場的能力需要長期培養。
就像我,從過去到現在,都性格內向,不善言辭,討厭社交,天天宅家,人一多就煩躁,人稱emo本O。
但外在你完全看不出來,因為我會演。
真需要的場合,我隨時可以切換成商務形態開始敬酒輪轉。
面對更需要的場合,我甚至可以切換成商K形態開始狂舔不止。
面對升職答辯,我直接化身商戰形態那個氣勢讓老板都恨不得自己下來讓我坐上去。
為什么?
只因我從小參加辯論,雖然是被迫的,但確實有助于我關鍵時刻不怯場。
我依然內向,日常社交基本都在網上,死活不愿出門,但不妨礙關鍵時刻我能支棱起來。
這不是天賦,這是,后天訓練導致的臉皮脫敏。
真的,訓練很管用。
我有個關系很差的朋友,他爹媽給他報了各種才藝班,從小就得參加各種文藝匯演,當眾演講彈鋼琴,人再多也不怯場。
平時那個嘴就不停跟鴨子一樣,就是去會所上班也是銷冠。
嘎嘎嘎。
4
現代社會,大家都是讀書讀上來的,都是內斂過頭不夠開放,面對機會不敢果斷押上。
你從小做題,報的不是英語輔導班就是奧數加強班,問你還知道啥班,你說宇智波斑。
老師讓你上臺回答個問題,你看著臺下三四十個同學,褪黑素都想當場加班。
就這么一晃十幾二十年過去,你題刷完了,上大學了,進單位了,回頭發現版本變了。
大學老師說,你們小組作業挺好,你上去講吧?
你說,我怕緊張,讓別人上吧。
你喜歡的人在臺下看著你兄弟激情四溢,芳心暗許。
領導說,有個業務報告你上吧?
你說,我口條不行,讓同事去,我幫他弄材料。
你的助力,成就了同事的升職奇跡。
你說但凡小時候爸媽給我報個興趣班都不至于現在一張嘴就喉嚨抽筋。
你看著同一批進來卻步步高升的同事,恨自己為什么總是怯場。
你也想擁抱新的人生,可技能已經成型,洗點重練也來不及了。
因此,我建議大學生有機會一定要去海底撈兼職,這是給你重新加點的最后機會。
再說一遍,這不是要你改變性格,這是讓你,掌握技能。
這個技能點,叫【不怯場】。
5
所以,為什么是海底撈?
因為雖然【怯場】是一個可以通過鍛煉克服的弱點。
但大多數人在生活中缺乏鍛煉的【機會】,也缺乏主動出擊的【勇氣】。
讓你在地鐵里喊一聲【全體目光向我看齊】,你話都沒說出口,當場就紅溫,掛進燒臘店就是一只金牌燒雞。
而作為知名賽博夜店,海底撈會逼著你展示自我,且不管是同事還是客戶,都不會覺得你有啥奇怪的。
你進了海底撈,就不止是服務員了,你還是氣氛組,是DJ,是幼師,是伴舞,是舞法天女。
你要主動服務客戶,要接客戶話茬,要舉著牌子say嗨嗨,要當著一群人的面跳科目三。
更重要的是,你無法拒絕。
因為是工作。
這跟在酒吧舞池跳舞那種【扎堆從眾心理】還不一樣。
你在海底撈跳舞,只有你們幾個服務員在跳,大多數人依然是觀眾。
你還是會被迫地暴露在大眾面前,被強行脫敏。
在海底撈上一天班,頂得瘋狂英語上一周的課。
當場你就理解了什么叫【passion】。
在海底撈跳兩天舞,頂得上一年的班。
有人在旁邊哼個say嗨嗨,你點亮筆記本就想去給他伴個舞,博士生也是學生。
跳一天,你不怯場了;
跳一周,你瘋癲了;
跳一個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臺了。
自此,你坐高鐵都會教育旁邊小孩,電梯里都敢當眾唱學貓叫,老板叼你你甚至會跟他講好孩子不可以這樣說話。
跳了兩個月,你徹底理解了什么叫【人生是曠野】。
你自己就是狂野。
這哪是脫敏,簡直是上癮。
當你習慣丟臉后,并發現沒人在意你的臉之后,你便不會再【怯場】。
6
當你不怯場且更能放開后,你會發現,人生更輕松了。
過去,你周一上臺匯報,周五就能緊張得睡不著覺。
現在,有活動,你敢接了;
有陌生人,你敢聊了;
當眾丟臉,你都敢在線自嘲了。
讓你當joker,你能直接當clown了。
遇到更好的機會時,你也不會因怯場而放棄了。
畢竟,再丟臉,有在一堆中年人面前當眾跳科目三丟臉嗎?
自此以后,學校演出,公司年會,晉升答辯,都是你一個人的舞臺。
現實生活,也有流量一說。
這種當眾自信,會擴大你在他人眼中的曝光量。
不論是社交圈,還是職場圈,別人都更容易【聯想到】你。
你的社交、感情、事業,都可能因此拓展。
不絕對,但大概率。
最最最最最起碼,在大學這種【重社交場合】你肯定更舒服了。
很多時候,大家真就是沒啥差異。
只要你敢放開,你就贏了。
越年輕,越是如此。
7
或許看到這里,你還是會說,我不需要外向,我就喜歡內向,我就喜歡一個人待著,我表達欲不強烈。
對。
但是,前提是你【有得選】。
當你要當眾表白時,當你要當眾演講時,當你要當眾展示自己時,你得有這個能力。
只有當你想外向就能外向的時候,這東西才叫【選擇】,否則就只是【無奈】。
人生的很多機會,稍縱即逝。
抓住機會的能力,你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沒有。
你可以不要,但你不能不敢。
你可以一輩子不用。
但真到要用的時候,你要,敢于,浪起來。
這一浪,就是不一樣的未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