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新時代下的AI浪潮,各大廠商應如何把握時機
AI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個無形的三角飛輪,那就是算力、大模型和終端應用。算力是一切奇跡的起點,模型在算力的加持下化腐朽的數據為神奇,然而縱使講得再天花亂墜的大模型,也需要直面消費者的AI終端應用來最后買單。
英偉達就是一個最好理解的例子,靠著壟斷AI的GPU,成為當之無愧的AI算力龍一,是最純正的賣水人;作為Open AI的最大資方身份特殊,微軟自己也有訓練大模型,這使得其成為大模型最領先的玩家,同時微軟提供的云算力服務,從這個角度來看它也是半個賣水人;此外,微軟還擁有吊打一切的辦公套裝,Copilot因此也是最被寄予厚望的AI應用,即使已經連續幾個季度不及預期。蘋果將錯過整個AI浪潮,4月份卻靠AI終端的概念,股價原地上拔30%,上演大象起舞王者歸來的故事:妥妥屬于兵馬未動,預期先行。
三家公司圍繞著AI,股價螺旋式創出新高,其實反映的是市場對AI飛輪不同階段的追捧。其中算力和模型,在一年多內被反復學習,已經沒有太多的認知差。而拼圖的最后一塊,AI終端,雖然還在模糊中,但產業脈絡與財富脈絡均已逐漸清晰起來,這可能是我們研究AI,不得不更著筆墨的一大方向。
從去年AI風剛開始興起的時候,大家就開始暢想AI應用的遍地開花。其中,微軟具有 OpenAI 獨家授權的 API 接口,在AI 模型服務(AI MaaS)上明顯領先于亞馬遜和谷歌,成為意外的贏家。
起初大家并不看好AI終端,因為智能終端如手機、電腦,受制于功耗和體積,主芯片的算力很難像服務器集群那樣無限堆積,這也就導致終端AI的智能化程度不夠。從行業發展規律上來推演,我們的手機、電腦等智能終端,在云端大模型的加持下,反而成為AI的天然載體,是相得益彰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隨著功能的日趨強大,如今AI終端已經成為用戶的智能助手和私人秘書,可以自動提供個性化的功能和建議。
不同于在AI算力芯片的競賽中,英偉達由于十年前GPU就大幅領先,因此確定性的一家獨大,AI終端的局面終將繁榮但又多變。在AI手機側,除蘋果拿到一張確定性門票外,其他的變數仍大;而PC端,變化甚至可能將是顛覆性的。此外,AI終端產業鏈更長,參與方也更多,未來值得探討的話題還很多。當然,現在各大廠商在比調門高低,按照現在的產品力推演,大概率今年下半年眾多看客是會失望的,AI終端產品真正的元年,可能要到2025年才能到來。但不管怎么樣,AI終端的風,終將吹向你,可以乘風起飛,也可以借風乘涼。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