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安福路 再敘辨與詩
01
梧桐落葉季,走在安福路上,我像配備激光雷達的地圖繪制車一樣眼睛到處掃描:
Casa Casa走了,陶醉還在,它家的菠菜肉醬面配長相思店酒最宜一人食。
現在的GAI溜子都攤開四肢躺在了店門口,但梧桐區文藝中心還得是話劇藝術中心……
一路“掃描”跟大腦記憶畫面逐一對比確認,
我是否回來過。
2014-2024正好十年,這條街講恍如隔世也不為過。
WPP大樓正前面是長樂路,后花園是安福路。那個沒有“騎士”的時代,每天出去覓食就像必須充電才能回到工位。
所以考古一下,當時在大樓里OT是怎么吃到的博多的沙姜雞外賣?
以前都是借口brainstorming溜出來聊天打P到天黑的安福路,
曾經是我們創意人的隱身衣,現在終日bling bling年輕閃耀。
02
現已失去名字的JWT,紀念150周年揭曉貓頭鷹古典Logo石膏雕塑時,
那個歷史性的平常下午,與我對它夜店風office里的馬毛凳子扎屁股的輕微痛感,印象竟然一樣清晰。
但即使W+K的殿堂光環不再閃耀,資本游戲吞并我曾瑞思拜的Droga5,
又有什么關系呢?
世界之大依然會吐故納新小而美,ROI信息流瀑布之外,仍有直覺驅動創意的獨立公司如GUT存在。
如果你曾見過的真實景象都能稱之為奇觀,
那或許是今天的現實過于boring,鮮少誕生新的傳奇。
當我們說創意這個詞時,它不是小米,不是義烏,也沒有白牌平替。
無論鼓吹還是唱衰,即使冬天變得更冷,創意人也不必懷舊取暖。大部分的人并沒什么熱情,有的只是欲望和渴求。
真正的熱愛,不會輕易磨滅,但會以別的方式存在。
創意人并不限于圈內creative和各個director,
而是藝術家、填詞家、作曲人、樂隊、攝影師、編劇、導演、插畫師、手藝人、設計師、專利發明者等......
還有那些命名不了身份頭銜還在創作的人,唯獨不是重復過去的自己。
03
辨與詩今年干了很多“不務正業”:
我們開設非虛構內容欄目——不虛,名字恰恰來自于虛妄。今日中國就是個巨大的內容素材庫,每個人都是一本非虛構讀物。
以「不少數民族文化」重新看待“少數”,對人類“物種多樣性”保持觀察。
成立「來jam」情緒音樂原創lab的初衷,想寫給和我們一樣,在無序波動的世界中,尋找內心秩序的人。
古建有譜??|以柱作弦,斗為磬,聽見建筑隱藏的韻律。
用一段平平仄仄平,平息短視頻停不下來的起心動念。寫一段旋律,滑過氣流云層,帶你通往另一處情緒秘境。
PetsHz佩茲赫茲??|寵物音樂,安撫毛孩子,治愈自己。
無論你的世界如何動蕩不安,至少毛孩子就是疲憊生活里的現世安穩。
我們跨學科還跨物種,學習巴赫的十二平均率,解構古建筑幾何視覺,
研究貓咪呼嚕白噪音,探尋睡眠、情緒、人寵關系還有什么未知。
嘗試IP、市集、文創、展會、找供應鏈,另一種忙碌不亦樂乎。
04
重返安福路,如果你當年吹的牛回來過。
理想和心氣曾經回來過,總有回響會在未來call back。Keep
walking永遠激勵人心,只有變得寬廣,才能寬容些許理想。
永遠練習你的洞察之眼,鏈接真實的人與實感的生活,探尋“廣場與院墻”,如何向內開放。
這個正在變得越來越窄的世界,為什么讓給千篇一律,而不是多元綻放?
感謝今年所有友情支持辨與詩的聯合創作者們:
攝影師肥英、創業酵父阿華、光芒空間前輩小刀、實驗音樂藝術家Yao、伯克利音樂學院心靈捕手紫璐
藝術家符特老師、插畫藝術家阿目、全能的炯炯、斜桿青年小豬、偏才小綠、不是美術館老刁、首席毛孩子樂評家三花“小號”…
—
這是創意人所有的夜晚,
祝離開的人都有新動向,再見面時興高采烈。
—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