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錢酒店,正在成為打工人的“進貨天堂” | 報告
在“青春沒有售價”頻頻成為出行口號的時代,幾十塊錢一晚的青旅,甚至是在洗浴中心通宵,就能讓特種兵旅游的年輕人低成本直達“遠方”。誰都憧憬像凱魯亞克《在路上》那樣,“背包一甩,去尋找自由。”
時間來到2024年,縣城酒店爆火、國賓館走紅、周末去酒店“Gap day”、雙11囤高端酒店券……
人們的出行方式中,對“住酒店”這件事,有了新要求——
人們不僅關心酒店是否有游泳池、健身房等配套設施,也關心周邊半小時靠步行能抵達哪些景點。對于即將入住的人來說,今夜可以不關心人類,但不能不關心床上的枕頭舒不舒服,明天的免費早餐會不會限時結束、能不能送到房間。
酒店不再只是一個可以“落腳睡覺的地方”,更應該是一個有多功能、豐富配套的“休閑圣地”,是“住進去就能快速回血的容器”。
這些發現,都是從社交媒體上的討論上來的。社媒的討論,往往藏著大家的真實需求,也更容易發現某種集體趨勢。
《DT商業觀察》從最近三年與“酒店推薦”相關的社媒討論入手,結合行業數據和流行現象,捕捉到今年有關“住酒店”這件事上的四個新變化,它們分別是:
性價比為王、進貨式住酒店、親子度假和酒店“慢充”。
趨勢一:性價比為王,但部分貴價酒店“很香”
最近三年,在“酒店推薦”的相關帖子中,“高性價比”一直是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雖然2024年其詞頻已經低于2022年,但明顯高于其他詞。
這不僅是因為大家的消費更理性了,也是因為“高性價比”是一個綜合性的評價,它是消費者對價格、入住體驗、酒店位置等多維度綜合衡量后的整體感受。
我們查看了抖音上#高性價比酒店推薦#互動量TOP10的短視頻,發現它們指向的不全是經濟型連鎖酒店,甚至其中超過一半酒店的單晚價格都在500元以上,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為什么貴價酒店也能高居推薦榜前列?“房間寬敞明亮”“睡得超舒服”“自助早餐豐富”……都是上榜原因。
三亞的亞特蘭蒂斯酒店每晚1988元起,但依舊穩居“高性價比酒店”的討論榜首,入住就能免費暢享的水族館、海底世界和水上樂園項目為其加分不少;希爾頓逸林等被提名“高性價比”,原因則可能是作為入門級的五星級酒店,人們只要花中檔的錢,就能擁有高檔的體驗。
價格和星級不再是單一的判斷標準,住起來的綜合感受才是。
在社交媒體上,就算檔次再高,一些“老干部式”的五星級酒店也會被吐槽老、破、服務不好,“在大堂極盡窮奢極欲,房間里卻能省則省”。
而縣城大酒店之所以受歡迎,則是因為“200元的價格享受到了一線城市500元的體驗”;各地的國賓館被年輕人擠爆,也是因為能用地道價格享老牌服務。
當然,部分貴價酒店并未失寵還有一個原因,它們在降價。
就拿今年國慶節舉例,STR數據顯示,2024年“十一”期間,高端、超高端、奢華酒店的入住率都高于去年同期,但平均房價均下降超過10%。
在如何才能“花小錢當老錢”這件事上,酒店可能比消費者本人更努力。
趨勢二:體驗至上,酒店成新晉“進貨天堂”
2023年,一則名為《在寶格麗,到底能帶走多少東西》的帖子在社交媒體上火了,博主曬出入住一晚寶格麗能“帶走”的物品:各種洗護套裝、飲料小吃,滿滿當當裝了兩大手提袋,如同是去酒店進貨。
現在,“進貨式住酒店”的方式已經從奢華酒店擴大到中高端、甚至是連鎖經濟型酒店。
為了不讓人覺得帶走一次性洗漱用品是帶有負面性質的“薅羊毛”,很多連鎖酒店會在顧客退房時主動奉上小禮物,并貼心地稱之為“伴手禮”。
當然,如今的年輕人住酒店早已拋棄虛無縹緲的“面子”問題,既然花了錢,那核心目標就是要“物超所值”。
在小紅書搜索“酒店薅羊毛”,你能得到的答案已經不限于一次性拖鞋、牙膏牙刷和礦泉水。
酒店自帶的溫泉、泳池、健身房,不限時、不排隊,體驗到就是賺到;早餐、歡迎水果、行政酒廊、下午茶,要么包含在房費里,要么能用積分兌換,一分都不用多花;至于酒店特供版的身體乳和洗手液,尺寸大小剛好可以作為小樣隨身攜帶,不拿白不拿。
可以免費洗衣并提供烘干服務的全季酒店,還因為被年輕人當成換季“洗衣房”火了一把。拖著一行李箱的羽絨服和毛衣開個鐘點房,掐指一算比送到干洗店還要劃算。
還有些酒店如迪士尼樂園酒店、珠海長隆企鵝酒店還會送出各種帶有IP元素的徽章、拼圖、貼紙、明信片、行李牌、當地特色的抹茶包、曲奇餅干……這些“小玩意兒”未必真的值錢,卻會給人帶來“小確幸”。
從這個角度來看,酒店住得劃不劃算,不僅僅體現在實打實的物品價值,還體現在能給人帶來多少情緒價值上。
趨勢三:火熱的親子酒店,躺平式遛娃圣地
2024年,“帶娃出游”是一大旅行熱點。
攜程黑板報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6月,親子游訂單同比增長4成,跑贏整體大盤。美團數據也顯示,在主要旅游場景中,家庭游客的占比越來越高。“2024年上半年,親子游用戶的比例為18.2%,比2023年上半年多了6.4個百分點。”
帶娃出游熱,帶火親子酒店。
在社交媒體上,無論是自發分享入住感受的經驗帖,還是求推薦求避雷帖子的評論區,都能引發爸媽們的熱烈討論,畢竟帶娃出游雖好,但“很廢爸媽”。
我們根據“俠侶親子”官方,拉出綜合人氣、口碑、配套等多個維度TOP10的親子酒店,試圖從其特點和共性中,描摹出當代家庭對出游、住宿的真實需求。
首先,受歡迎的親子酒店大多距離景區非常近,或者本身就風景好。
湖景、海景、竹林、沙灘,主打一個返璞歸真,療愈放松。無論是孩童還是大人,開門就能無痛享受大自然,累了就一起去泡溫泉做SPA,或者直接回房休息睡大覺。
其次,這些親子酒店既考慮兒童的需求,也考慮到大人的參與感。所謂的“親子”,不止停留在兒童房型、卡通夢幻的設計,還有可以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的騎馬、劃船射擊、喂養小動物等項目。
此外,專為月齡兒童設計的早餐、泳池,合適高度的馬桶,這些細節讓寶爸寶媽們可以更省心地“躺平式遛娃”。
@暴躁掛媽 帶娃去了一趟莫干山開元森泊度假樂園,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站式親子度假體驗,比較適合我這種懶媽媽,吃喝玩樂都在酒店,不喜歡和特種兵一樣走景點,帶娃已經那么累了,放過自己。”
如果有了這一切,還能提供簡單的拍照服務,記錄親子相處的瞬間,那將是“絕殺”。
趨勢四:去酒店“慢充”,風景和美食是“新剛需”
當人們討論哪些酒店更好住,風景、景點、美食、餐廳被更多提及,這些原本被視為“有的話最好,沒有也行”的元素,正在逐漸變為新的“剛需”。
我們留意到,今年,去酒店“staycation”在社交平臺上的聲量遠超過去兩年。
所謂 staycation,是由 stay 和 vacation 兩個單詞拼接而來,最初用來描述在離家較近范圍內的“宅度假”活動。現在,則更多指向——在酒店stay著尋找vacation的體驗。
在小紅書上搜索“ staycation”,你會發現很多人會趁著假期或者周末來一場“短逃離”:
找一個景色好的酒店,周六早上睡醒拉開窗簾,滿眼都是青翠的樹木;不用打卡網紅店和網紅景點,就在酒店里吃吃飯、游游泳、散散步,悠閑舒適地過完一天;哪怕是在酒店加班,去酒店學習,換一個配套完善,寬敞明亮且服務好的地方,心情也會不一樣。
2024攜程美食林榜單數據也顯示,現在人們不止是住在酒店,也是吃在酒店、玩在酒店。
2024年下半年,攜程美食酒店榜瀏覽量環比增長170%,酒店在上線酒店+美食套餐后,訂單有明顯增長。
90后旅客鄭躍喜歡不扎堆、不計劃、不打卡的“慢充式旅游”,是否自帶餐廳成為他選擇酒店的首要條件:
“如果從2個酒店中選擇,我一定選擇帶餐廳的那個,游泳后享受晚餐可以讓我洗去一天的疲憊。”為了更方便吃到當地美食,他每次旅游都會選擇帶餐廳的酒店。
4個趨勢,對酒店品牌有什么啟示?
如果要總結上述趨勢的共性,我們認為,現如今的消費者,正在把酒店當成新的“生活空間”。
因為是生活空間而不是“臨時落腳點”,所以需要豐富的設施配套、貼心的服務細節,來提供更好的居住體驗。
酒店品牌實打實的業績,也能印證這一點。
盡管2024年酒店行業的整體趨勢是“以價換量”,也就是降價來換入住率,但亞朵和華住這兩個品牌仍然取得了亮眼成績。
亞朵靠著枕頭、早餐、洗衣房成為“有限服務酒店中的全服務酒店”。2024年第三季度,亞朵營收為18.99億元,同比增幅達46.7%;凈利潤為3.81億元,同比增長45.3%。
華住也用絕對碾壓的規模把曾經的對手甩在身后。截至2024年9月30日,華住中國有10707家在營酒店,其主力品牌全季,今年就曾靠著“曉山青”的東方審美設計,在社交媒體上掀起裝修“全季風”。
在亞朵和全季的公開資料中,這兩個品牌對于酒店和空間的理解有異曲同工之處——它們都提到了“生活方式”“理想居住”“溫暖連接”等詞。
從這個角度來看,消費者喜歡的、理想中的酒店,或許更像是一個“臨時的家”,甚至是“家的延伸”。
它既是一個物理空間,是齊全的、開闊的、智能的,可以滿足日常活動;它也是一個情感空間,可以提供情緒撫慰,讓人享受片刻的放松。
作者 / 張晨陽@a18811650028
編輯 / 鄭曉慧、孟萍萍
設計 / 戚桐琿 運營 / 蘇洪銳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