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魅南”大法,遇上“邪惡的發芽土豆”
作者 | Tniniuo
編輯 | 藍蘭
最近哈爾濱人在網絡上的精神狀態有點應激。
主要是社交媒體上,各種哈爾濱避雷貼突然有點多。
比較難評的有,“哈爾濱竟然不是天天都下雪”、“冰雪大世界排不上免費滑梯要退票”、“我說我們是南方人了,他還要我們錢”、“出站之后沒有人幫忙免費提行李”、“哈爾濱4點半天就黑了”、“冰糖葫蘆包里放不住會化”、“14個人點4道菜不夠吃”......
再無厘頭一點的有,“2人燒烤吃了90元嫌貴要退款”、“3個女生外帶食物,早餐高峰期,在早餐店里花6.5元坐了一個多小時。嫌棄店家服務差,要店家發視頻鞠躬道歉。”
沒想到這兩個無厘頭維權,哈爾濱文旅還給予支持。
但涉事商家特別硬,直接說寧愿關店,也不道歉。
原本哈爾濱文旅為了樹立人設曾放話:“遇到問題找我們,保證不讓任何小土豆在東北受委屈!”
結果現在受委屈的不是外地人,而是本地人。
官方向拼多多致敬,只要投訴就有理,玩起了“僅退款”。
哈爾濱人看得血壓飆升。
內心OS:哈爾濱發展的是旅游業,不是奴隸業。
這群“避雷針”、“邪惡的發芽土豆”到底要干什么?難道是今年冬天哈爾濱的太陽太大,多少有點曬臉了?
哈爾濱為啥不能支楞起來?非要搞討好型人格,“魅南”營銷那一套?
哈爾濱確實很難支楞起來。它太想進步了。
畢竟全年就這么幾個月雪季,還要和幾個北方地區競爭。說的好聽是“魅南”營銷,說不好聽就是“求人來”。
2023年哈爾濱GDP總量5576.3億元,東北四大城市(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中墊底。
來源:國民經略
其中,第一產業第一產業占11.30%,下降0.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占23.20%,下降0.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65.50%,增長1.1個百分點。
以往哈爾濱是一個工業城市,不是服務業城市。但第二產業GDP占比23.20%,意味著哈爾濱大部分GDP已經不再是自己工業造血產生的,產業空心化嚴重到無法估量。
可是2023年黑龍江省旅游收入也不行,只有2215.3億元,不到遼寧、吉林的一半。
這些背景下,坦率說,哈爾濱這套“魅南”大法是有效果的。
最直觀的數據是,2024年元旦黑龍江全省累計接待游客661.9萬人次,同比增長173.7%,旅游收入69.20億元,同比增長364.7%。
但這個數據不能細琢磨。
元旦期間黑龍江全省旅游收入69.20億元,但有59.14億元來自哈爾濱。累計接待游客661.9萬人次,但有304.79萬人次在哈爾濱。
這意味著,整個元旦期間哈爾濱人均旅游消費1940元。哈爾濱之外的黑龍江城市,人均旅游消費卻只有282元。
而隔壁的吉林,幾乎沒啥大動作,但2024年元旦假期客流和收入增速東北第一。接待國內游客604.33萬人次,同比增長406.69%;旅游綜合收入53.21億元,同比增長659.06%。
這就出現了一個比較尷尬的事實。
黑龍江傾全力打造的哈爾濱,沒有帶動黑龍江境內其它城市旅游,反而流量被吉林吸收了。
畢竟目前的黑龍江,承接不住深度游。
基本上5-7天的行程中,深度游都在吉林境內。哈爾濱是一個停留點,最多會在黑龍江雪鄉再做個停留。其余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吉林境內的長白山、延吉、長春、二道白河以及各種雪場。
因哈爾濱旅游大火,機票價格高,飛長春龍嘉機場其實是不錯的選擇,高鐵一小時就到哈爾濱。既然落都落在吉林了,不如順路玩玩。
還有一個原因是黑龍江基建不行,看雪、看冰雕、冰燈、雪雕黑龍江有優勢,但滑雪、溫泉、霧凇一定是吉林省的強項。
哪怕是哈爾濱,旅游基建也差強人意。
哈爾濱市內僅有3條地鐵,總里程只有82.1公里,在全國排在第30名,不及一些普通地級市。由于哈爾濱2023年的債務率約為893%,新一輪地鐵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叫停。
市內高星連鎖酒店也較少。如果你是萬豪的高卡,只有一家JW萬豪,位置也不算優秀。剩下能搜到的所有萬豪,都是山寨店。
再比如滑雪。黑龍江的亞布力滑雪場是頂尖的。但吉林省的長白山滑雪場、北大壺滑雪場、松花湖滑雪場也都是頂尖的。稍微差一點點的還有蓮花山滑雪場、妙香山滑雪場、凈月潭滑雪場。吉林的可選性太豐富了。
一個目的地適不適合做旅游,只要看旅游流量轉化成經濟的效率。
但很明顯,從元旦的數據來看,黑龍江的旅游經濟轉化效率不高。
因為,交通便利度、酒店接待的豐富度、本地文旅場景的豐富度、城市代表性單一主體吸引度、城市魅力影響度等等因素都一般。
普華永道的《機遇之城2024》報告顯示,哈爾濱在十大維度的綜合排名里,位列入圍的57個城市中第44位。在文化與生活維度中排名第39位。
哈爾濱從2023年12月開始網紅化出圈。
2023年黑龍江各季度GDP分別為:0.31萬億、0.66萬億、1.06萬億、1.59萬億。2024年黑龍江第一季度——第三季度GDP分別為:0.31萬億、0.66萬億、1.08萬億。
2023年哈爾濱各季度GDP分別為:1131.2億、2451.6億、4158.1億、5576.3億。2024年哈爾濱第一季度——第三季度GDP分別為:1173.1億、2492.6億、4329.3億。
可以看到,旅游經濟轉化有一定的長尾效益,但沒有想象中那么“猛”。且最關鍵的第四季度數據還沒有披露。
因此對哈爾濱來說,這一階段最穩妥的做法就是“聽勸”,堅持“魅南”大法,對游客有求必應。
但東北服務行業理念比較特殊。他們有一定的服務熱情,但是指望其伺候游客,那肯定是不愿意的。
展示出來的精神狀態就是,“你愿意來我家你就來,不來我也沒求著你。說我不好的,我也不掙你的錢,掙錢也不差你這一個人”。
主打一個不求人,想站著把錢賺了。
然而這個精神狀態,遇上討好型人格的“魅南”營銷,以及部分“事精”游客,必然出現矛盾沖突。
只不過,對于矛盾沖突的調和,當地做的有點粗糙,與其它地方文旅相比差了點意思。
前幾天有個去云南旅游的哥們,自己坐車沒做明白,卻發帖吐槽說,自己被當“豬仔”被賣了五次,差點被賣到“緬甸”。
云南文旅直接強勢開麥,讓其公開道歉。
貴州有個“痛客行動”,大概意思就是,游客可以提意見,但不是什么意見都會被支持。不過只要你說的有道理,被采納了還有現金獎勵。
而面對各種稀奇古怪的無厘頭要求,哈爾濱卻學起拼多多“僅退款”。
但顯然,“僅退款”提高不了“旅游經濟轉化率”,也救不了地方文旅。只能滋生“羊毛黨”,及對立情緒。
已經有當地人開始在網上吐槽“擺爛”,打算過完冬季,南下旅游把差評刷回來。主打一個互相傷害,誰也別好。
一座城市想要健康發展,網紅之外,一切仍要回到產業。只有產業強才是真的強,無論是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都是如此。
沒有文旅資源,沒有一流的城市底蘊,沒有獨特的風情,靠炒作或重金打造出的網紅城市,終究只是曇花一現。
圖片來源于攝圖網和網絡截圖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