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暴跌后,上汽把靈魂賣給了華為!
幸福的人沒有過去,而不幸的人除了過去一無所有。
對于蟬聯了18年中國最大車企桂冠的上汽集團來說,為了避免不幸——遺忘,就成了面對殘酷市場競爭時的求生態度。
這里所說的遺忘,并非指遺忘過往的輝煌成績,而是遺忘過去躺在風口上高價賣車的優越地位、遺忘過去對新興技術的高傲姿態——“要學會跪著做人”——正如上汽集團總裁在內部會議時說的那樣。
事實上,大家都知道越大的公司轉型越困難,這歸結于大公司的系統結構性問題,涉及到管理問題,舊得利群體反對問題等,最終導致轉型敏捷性不足。
都說船大掉頭難,船小好調頭,像今天的騰訊、阿里、字節等互聯網巨頭,無一不是發跡于微末之中。
根據這樣的邏輯,我們或許可以理解四年前上汽“靈魂論”對華為智駕方案的抗拒,但時過境遷,市場的毒打到底是讓上汽痛定思痛了,決定丟掉歷史的包袱,開始擁抱新技術:
根據最新消息,上汽確定要跟華為進行智駕領域的合作了。
上汽還是選擇了華為
其實說上汽不愿擁抱新技術也有點冤枉上汽,上汽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還是不少的,比如跟英偉達展開合作、投資智駕魔門塔自動駕駛公司、推出“智己”“飛凡”等新能源汽車等。
但很可惜,這些動作都沒有得到明顯的成效,起碼沒有在銷量上體現出來——2024年,上汽集團總銷量為401.3萬輛,同比跌幅高達20%。
對此,上汽的轉向的其實已經非常迅速,開年不久,就有多方消息證實——上汽與華為在1月9日正式簽約。
圖源:微博@默默-KG
該消息的炸裂之處在于以下幾點:
首先,上汽老總此前的車企“靈魂論”過于經典,此次上汽簽約華為,在很多人看來這是自我打臉的行為,不少人都抱著看樂子的心態;
其次,上汽作為豪取18年中國最大車企的巨無霸,華為作為當下車企的銷量發動機,二者的聯合到底會給市場帶來怎樣的殺傷力是每個人都期待的;
最后,大家也好奇上汽會和華為采取怎樣的合作方式,是在華為四界之外再出一界?還是只是普通的智駕賦能?
畢竟此前有消息稱廣汽也要跟華為合作,甚至有打造第五界的想法,不少人也想從此次與上汽的合作中看看有沒有關于第五界的爆料。
對于第一點,其實上汽難免感到冤枉,因為當年的原話是“上汽很難接受由單一一家供應商為我們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這樣它就會成為靈魂,而上汽就成了軀體。對于這樣的結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我們的靈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也就是說,上汽從開始的想法就是可以和華為、百度等進行智駕合作,但不能只和某個品牌合作,因為上汽不是東風小康之中連年虧損的小車廠,需要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上,起碼說不能受制于人。
不能說上汽的思路錯了,但在實操過程中,上汽才發現自己沒有這樣的能力。
因為在燃油車時代,上汽是通過合資車的利潤,慢慢補貼自主品牌,慢慢抄合資車的作業,逐步提升自主技術水平。
但到了新能源時代,上汽才發現國產的技術迭代節奏有多快,讓習慣了慢節奏的上汽根本適應不了。
對此,上汽決定化整為零,開始由自己研發車機系統轉向為跟智駕公司開展合作,以此來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事實上,上汽即使“低頭”,但也不會讓自己完全依賴華為,華為智駕對上汽來說只是眾多方案中的一個,,就比如這次上汽除了簽約華為,還簽約了OPPO。
但無論如何,華為與上汽,確實站在了同一輛戰車之上,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看看上汽與華為本次合作的具體事宜。
飛凡奧迪,華為賦能后會有多強?
按照不少網友的期待,希望此次上汽能把智己品牌拿出來和華為進行合作。
理由很簡單,因為智己是上汽名副其實的“親兒子”,其成立于2020年12月,是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同打造的“新勢力”,注冊資本高達100億元,而且在之后的B輪融資中,智己又獲得80億來自國家隊的投資。
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智己汽車作為上汽集團新能源轉型的排頭兵,是資源足、實力強的“車二代”,甚至其宣傳文案直接就是“上汽集團技術All in、資源All in、服務All in智己汽車”。
但最終,上汽并沒有選擇讓智己和華為進行合作,這說明在與華為的合作中,還是存在一絲保留的。
而據多位接近上汽集團的消息人士透露,上汽拿出了飛凡汽車與華為合作。
圖源:微博@上汽集團ROEWE榮威
飛凡汽車計劃用華為方案重啟內部代號為ES37的新車項目,也就是飛凡RC7。
RC7是飛凡旗下的第三款車型,定位于中型純電SUV,早于今年5月申報,原計劃于今年內亮相及上市,但遭遇品牌整合,ES37項目于是被擱置。
今年10月,上汽乘用車官宣榮威和飛凡合并,這標志著R標飛凡汽車結束單飛回歸榮威。
此前官方曾表示,RC7定位20萬級,而R標會作為榮威高端產品系列一直存在,并不斷推出新車型。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重啟后ES37項目將搭載華為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不排除會有更深層次的合作。
實際上,除了飛凡之外,上汽奧迪更早官宣了采用華為智駕——早在十月底,奧迪就官宣,新款奧迪A5L將搭載華為智駕,預計售價在30萬元以上。
奧迪A5L將全面取代奧迪A4L,上市以后,燃油版奧迪A4L就不再生產了,此外,奧迪將采取一套全新的車型體系,奇數代號為油車,偶數代號為電車。
而上汽除了采取華為的智駕方案外,上汽集團可能還將會對華為智能汽車業務子公司——引望智能進行戰略投資。
而且,假如飛凡與華為的合作非常成功,那么二者也是必會采取更深入的合作。
智駕之年,華為的朋友圈還在擴容!
猶記2024年的開年,余承東回到自己的母校西北工業大學進行演講,在動情處,他這樣說:
“我們還有一句話: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我們追求的高度、我們定位的高度,決定了我們未來取得多大的成績。比如我們要進入哪個行業,一定要做那個領域的不僅是中國第一,還要做到世界第一。”
實話說,華為把手機做到世界第一的輝煌已經成了歷史,包括那傳奇的經歷、拼搏的汗水,都只能存留在互聯網的記憶中。
但在智駕領域,我們能看到余承東所說的“做到世界第一”是如何一步步變成現實的。
圖源:鴻蒙智行
2025年,對于華為引望是關鍵之年。據已有的消息,除了老朋友四界的新車外,嵐圖和阿維塔會繼續提升含華量。
除了這些熟臉之外,還有上汽和廣汽的加入,搭載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的產品都會有,東風、長安、北汽、上汽、廣汽、奇瑞都在擁抱華為。
這樣一來,大國企里就剩一汽和紅旗不曾與華為合作了了,當然,現役中國最大車企比亞迪也跟華為的智駕有合作。
如今的華為朋友圈,陣容可謂豪華到了極點。
但2025年,也是必會是智能化大戰的關鍵之年,華為要面臨的對手不可謂不強大。
比亞迪已經準備好了天神之眼,下放至五位數的車型,即將吹響在智駕領域反攻的號角;特斯拉FSD方案也有可能在華落地,進化為完全體;再往下,小鵬、理想、小米、百度等智駕強者也虎視眈眈。
在這樣的壓力下,不知道華為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呢?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