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引領行業縮影:蒙牛瑞哺恩如何憑首創,成為新華社首選
站在2025回望2024,過去這一年可謂中國科技成果井噴的一年: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上線,國內首臺1.2萬米深智鉆機成功交付,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正式入列,尤其不久前亮相的“全球最快高鐵”CR450,更是狂攬全網點贊。
當大眾目光聚焦在這些“首創”的國之重器時,不可忽視的是,我們身邊早有不少中國品牌創新涌現,讓大家在生活中就能切實感受“科技躍進紅利”。而這些品牌也正憑借創新實力,逐步走向行業“引領地位”。
最近,在新華社科技類欄目《新質科創腦》中,看到一個標準范例。這檔節目首期瞄準了我國嬰配粉行業創新,還特別邀請行業專家和蒙牛瑞哺恩一起展示中國品牌在該行業的新質生產力和科技創新實力。
看到這里相信不少人都好奇:中國奶粉品牌繁多,產品各有特色,為什么新華社偏偏選中了蒙牛瑞哺恩?
看完節目后,才明白這個“行業代表”選得真妙:
打破科技壟斷的行業標桿
盡管“奶粉”作為有孩家庭必需品,但其實多數人對于“奶粉行業”的發展歷程并不熟悉。
1915年,國外科學家發明了基礎合成乳;1996年,歐盟立法制定標準,將DHA和ARA作為嬰幼兒奶粉的可選營養素;2011年,添加OPO的進口奶粉進入中國;2016年,HMO嬰配粉又成為國內市場新熱門……正如節目所呈現,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奶粉行業配方、創新科技都由海外品牌引領。
但以蒙牛為代表的國產品牌們從未放棄追趕。到了2022年,蒙牛瑞哺恩首創的“母源MLCT+新型OPO”成為破局利劍,劃出由中國乳業品牌引領的新賽道。
據了解,這一技術有助提升寶寶腸道營養素的吸收效果,不易造成脂肪的不合理堆積,更利于體格發育。最重要的是,這一技術是中國奶粉品牌真正自主研發的“核心科技”。
由此看來,新華社選擇蒙牛瑞哺恩做“代表”,既因品牌已掌握“核心科技”,更在于它真正樹起了國產品牌打破海外科技壟斷的新“標桿”,對于“由中國品牌來主導行業發展方向、制定行業配方標準”都有著重大意義。
對于蒙牛瑞哺恩來說,加入新華社節目大方“秀出”科研成就,既是一次面向世界的行業創新地位彰顯,同時也是一次“科普種草”。節目中,眾多行業專家不僅多維度科普了這一科技成果,還在現場邀請主持人在300杯消化液中,找出了更清澈的含MLCT那杯,用小實驗演示其更好消化吸收的效力,將奶粉中看不見的創新直觀呈現給消費者。
品牌的“嚴肅科普+趣味實驗”種草,以中國品牌領先優勢激發國民自豪感的同時,也面向更多品牌目標人群強化了品牌信任感。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憑借一個個“核心科技創新”,如同蒙牛瑞哺恩一樣的中國奶粉品牌們,將重塑消費者對于國產奶粉的忠誠度。
中國品牌科研進階之路的縮影
當大家見證了種種“核心科技”、“首創”成就,難免會好奇,中國品牌們從“跟隨者”到“首創者”到底經歷了什么?
蒙牛瑞哺恩這條進階路其實并不好走,它幾乎復現了多數中國品牌“歷經艱難科研,實現行業彎道超車”的完整歷程:
1、從0開始的研發:在行業空白里開辟新熱門
經過多年市場教育,奶粉消費者已對乳鐵蛋白、益生菌、DHA這些成分術語十分熟悉。多數品牌產品升級方向,也都局限在這些熱門領域。
但對于品牌而言,無人踏足的方向,往往才能走進新世界。
本就作為乳業頭部的蒙牛,成為了探路者。據公開報道,2006年蒙牛就啟動了中國母乳成分研究,隨后在2011年成立了歐世蒙牛中歐母嬰營養研究中心,旨在打造“母乳科技樹”,并同步建立了母乳數據庫。
正是在加速科技布局的進程中,背靠蒙牛集團的瑞哺恩也在科研上特別關注到了“母源MLCT”。這一脂肪成分對于孩子神經、大腦發展都十分關鍵。母源MLCT和新型OPO加起來的量,又占母乳脂肪約50%,但彼時相關成分研究趨于0。
顯然,“對孩子發育至關重要的營養物質,卻缺少科研發現和科技升級”的境況,促使著蒙牛瑞哺恩聯合江南大學,在“母源MLCT+新型OPO”這個“空白領域”中打響了歷經12年的“攻堅戰”:
面對空白的研究數據庫,科研團隊做了17個省、24個城市、加上2個國外城市共5000例母乳樣本的采集研究,并將市面上五百九十多種配方奶粉全都納入研究。
而研發成功后,在產品中應用母源MLCT+新型OPO時,品牌還必須面對“配方申請注冊,無應用先例”的問題。為此研發團隊在12年科研進程中,結合研究成果發表了80篇+文獻,并用“半人高”的資料做依據。
可以說,蒙牛瑞哺恩從0到1的系統性研究,不僅僅讓品牌升級配方成功面世,搶占了市場先機,更深度影響全行業——2022年,蒙牛瑞哺恩嬰幼兒配方奶粉成為了行業首批獲批含有母源MLCT的新國標產品,獲得眾多行業專家權威認可,還拿下了2022年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產品創新獎一等獎”等行業大獎。
2024年12月,蒙牛瑞哺恩獲全球新經濟產業第三方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授予的“全球母源MLCT和新型OPO嬰幼兒系列配方奶粉開創者”市場地位確認。
這些成果更為后來者提供了參考依據和繼續深入研究的科研方向,將切實推進整個奶粉行業產品升級,強化中國奶粉的營養競爭力,為整個市場帶來新活力。
2、嚴苛的“塔尖實證”:全方位論證有效創新
不同于多數消費品,消費者對于嬰幼兒奶粉還有著更為嚴格的安全性和營養有效性需求。
顯然蒙牛瑞哺恩也早已洞察到了消費者的核心訴求。據節目介紹,這個品牌不僅以研究和文獻報告做理論驗證,更從母源MLCT+新型OPO研發到相關產品上市前,經歷了堪稱“嚴苛”的臨床實證,已經把安全、有效和營養的“實證”做到了金字塔尖。
從體外或細胞實驗、動物實驗(鼠、豬等)、到人群觀察性研究、嬰幼兒臨床干預實驗等等,每一個實證等級均進行了充分研究,真正讓奶粉消費者們買得放心,讓孩子吃得安心。
在萬事“求快”,品牌以流量效率為主的時代,蒙牛瑞哺恩卻能“慢下來”,用12年科研,將“產品主義”落地——這不僅讓品牌實現了真正的“原始創新”,還在彰顯行業核心科技“實力”的同時,驗證了中國品牌已經具備“可持續自主創新”的“能力”。
換言之,像蒙牛瑞哺恩一樣的中國品牌,已然能夠憑借“具有前瞻性的行業洞察、成熟的科研團隊合作研發模式以及完備的塔尖論證模型”,在更多未經探索的領域,抓住先發優勢。
正如對蒙牛瑞哺恩而言,“母源MLCT+新型OPO”僅僅是親和脂肪的重要一環。在此基礎上,品牌還圍繞親和蛋白、親和益生元、親和奶源等維度,打造專利親和配方,繼續進階滿足貼合中國寶寶的營養需求。像蒙牛瑞哺恩一樣具備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新質生產力的中國品牌,將持續邁進“引領者”步伐,讓科技優勢差異化進一步拉開。
堅守初心的品牌也在“卷同行”
打破科技壟斷、復現科研進階之路、實現行業首創,一路看下,為什么蒙牛瑞哺恩能堅持做了12年,還做成了行業創新標桿?
新華社節目里,也給出了答案。
在“BOSS直答”環節里,蒙牛集團副總裁、奶粉事業部負責人閆志遠博士詳細闡釋了品牌“創新”的初心:
“我們團隊都知道我們做奶粉是給誰做的,是在給自己的孩子,給朋友的孩子,當我們帶著這種愛,帶著這種責任去做產品的時候,我們才能用盡自己所有的智慧,把產品做到極致。”
“我們希望每一個中國寶寶吃著由中國科學家研制出來的優質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長大。”
總結起來就是,蒙牛瑞哺恩過去12年和未來的堅持創新,都源自“要用給自己孩子做奶粉的心態,把產品做到極致”。
從這些發言中還不難看出,蒙牛瑞哺恩堅守“提升用戶價值”的進階方向,首先將“更安全、更營養和更精細化哺育”的用戶需求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礎上,又承襲了蒙牛母品牌“要強精神”,開啟中國科學家聯合中國品牌的自主研發進程;而研發全程更秉持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品牌價值觀,將產品做到極致——這些都是支持蒙牛瑞哺恩沖破重圍的底層支撐。
最后,從個體品牌發展視角拓展到行業視角來看,蒙牛瑞哺恩的科技創新,不僅“卷自己”,更是在“卷同行”:
一方面,蒙牛瑞哺恩科研成果和塔尖實證模式,同步啟發著中國乃至世界奶粉行業對于產品營養的全新探索,并抬高了檢驗標準,讓更多行業品牌能“從無差別投放和營銷噱頭競爭,回歸到腳踏實地的營養科技和產品力競爭”。
另一方面,以用戶為主的品牌初心和踐行中式價值觀,也將同步推動更多行業品牌的發展路線“從品牌本位向用戶本位”轉向。對于蒙牛瑞哺恩和更多奶粉品牌而言,以更安全、營養的產品,為消費者創造更優體驗,再以消費者體驗和忠誠度積蓄品牌價值,才是長效增長的關鍵。
這么一看,蒙牛瑞哺恩不只創造用戶價值,更在承擔品牌行業、社會責任,沉淀行業價值。當然,也不只在奶粉行業,當下各行各業里的更多中國頭部品牌們,也紛紛以品牌之力帶動著整個行業步入高質量發展。樹立新標準、開辟新賽道的品牌們,也總能在全新發展階段下,搶占領導者地位。
現在再來看,“一定要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這條曾火遍全網的中國航天標語的含金量還在不斷上升。從航天、能源、汽車、乳業,到5G、AI、生命科學,眾多中國品牌們正向“超過世界先進水平”奮進。新華社欄目首選蒙牛瑞哺恩為代表,不僅是為中國奶粉行業創新突破點贊,更是為奮力推動行業前行的中國品牌們點贊。
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浪潮正全面襲來,不僅在奶粉、汽車、能源等行業,007也期待在新一年,看到各行各業的中國品牌都能踏浪前行,乘風而起。
本文注釋及文獻參考:
1、中國寶寶臨床實證:含MLCT和OPO配方粉的臨床喂養研究
2、專利:中國發明專利,專利號CN115702652B
3、親和配方:MLCT結構脂+新型OPO
4、母源MLCT:①母源指MLCT營養成分為母乳中存在的營養成分;袁婷蘭、韋偉、葉興旺、劉正冬、閆志遠、金青哲、王興國,母乳中長鏈甘油三脂研究進展,食品與生物技術學(J],2022.41(6):41-50;②MLCT來源于中長鏈脂肪酸食用油
5、(MLCT)對脂類營養素吸收,改善蛋白質的代謝,早期大腦與神經系統發育:袁婷蘭、韋偉、葉興旺、劉正冬、閆志遠、金青哲、王興國,母乳中長鏈甘油三脂研究進展,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22.416);41-50
6、OPO:1.3-二油酸2-棕櫚酸甘油三酯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