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實車特寫流出,網友直呼:丑爆了…
自去年12月雷軍主動揭開YU7厚重的面具以來,大眾對小米YU7的期待值就一直居高不下,甚至已經開始“指導”YU7車型的設計工作。
近日,網絡上又曝光了一組小米YU7的高清實車特寫照片,讓大家近距離看清了它的廬山真面目。
近看YU7,“丑爆了”
從照片中能清晰發現,小米YU7采用了極具運動感的流線型車身,大溜背的轎跑風格更是點睛之筆,在路上奔馳,回頭率絕對爆表。
圖源:微博
根據此前工信部申報信息,小米YU7的長寬高分別為4999/1996/1600mm,軸距達到了3000mm,妥妥的中大型SUV,空間寬敞,一家人出行也不會覺得擁擠。
前臉設計很有辨識度,前唇向外凸起,大燈造型像一雙犀利的眼睛,時刻散發著科技的光芒。車燈上部為真實風道,并通過前蓋后部出口導流,日行燈呈十字型,中間有隔斷,下部為兩個LED燈體,車燈下方還設有風道。
圖源:微博
再看車身側面,隱藏式門把手、大尺寸輪圈、全景式天幕,科技感與力量感完美融合。
車尾部分,采用了貫穿式的倒C字形設計。有網友表示該后轉向燈設計跟霸氣的前大燈相比,有點小家子氣了。也有人直呼“丑爆了”。
圖源:微博
新車后部小鴨尾上方設有后擾流板,后窗上方還有一個擾流板,進一步突出了其運動特性。
圖源:微博
內飾方面,雖然目前仍無法完全看清內飾細節,但根據之前的諜照,新車將新增一塊長條形貫穿式屏幕,預計會兼顧儀表盤、導航及其他娛樂信息的顯示功能。
車內還將配備三輻式方向盤和大尺寸中控屏幕,中央通道區域取消了物理按鍵,整體內飾設計更加簡潔、現代化。
圖注:小米YU7內飾
動力方面,小米YU7提供單/雙電機可選。
雙電機四驅版車型的前后電機最大功率分別為220kW和288kW,綜合功率達到508kW(691馬力),最高車速可達253km/h。
這動力,簡直就是“速度與激情”的現實版,一腳油門下去,推背感十足,超車什么的,輕松加愉快。
單電機后驅車型的最大功率為235kW,最高車速為 240km/h,也完全能滿足日常駕駛需求。而且,還配備了高性能的磷酸鐵鋰電池,續航能力也不用擔心。
回顧此前小米YU7曝光的信息,再結合此次高清特寫照,不難發現小米YU7在設計上融合了科技與運動元素,不僅在外觀上極具辨識度,在性能和智能配置上也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
與競爭對手特斯拉Model Y相比,小米YU7在車身尺寸上更具優勢,預計能提供更寬敞的車內空間。
在動力方面,小米YU7的雙電機四驅版綜合功率達到 508kW,高于特斯拉Model Y高性能版的357kW,展現出更強的動力性能。
在智能配置上,小米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其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技術也備受期待,有望與特斯拉Model Y一較高下。
市值破萬億
小米造車不慌了
如果說小米YU7是小米汽車版圖中的重要拼圖,那么小米汽車則是小米集團邁向萬億市值的關鍵驅動力。
2025年2月4日,小米集團市值首破萬億港元,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標志著小米集團在科技領域的影響力達到了新的高度。
圖源:百度股市通
回顧2024年,小米集團的股價漲幅高達121%,遠超同期恒生科技指數的18.7%,在一眾科技巨頭中脫穎而出,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等都只能望其項背。
從營收方面來看,小米集團也是亮點滿滿。
2024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團的總營收入就達到了2569.01億元,凈利潤更是達到了146.32億元。第三季度,總收入達到了925億元,同比增長30.5%,超過市場預期。這增長速度,就像坐了火箭一樣。
從2010年成立之初的智能手機業務,到如今涵蓋手機、智能家居、智能電動汽車等多個領域的科技生態,小米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定而有力。
在智能手機市場,小米憑借高性價比的產品和創新的營銷策略,迅速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成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
在智能家居領域,小米打造的AIoT平臺連接設備數達8.22億,米家App月活躍用戶9690萬,構建了龐大的智能生活場景。
圖源:微博@小米智能生態
而小米汽車的加入,更是為小米集團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小米汽車首款車型SU7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4分鐘大定破1萬,27分鐘大定破5萬、上市24小時大定數量突破8.89萬輛,2024年交付量達到13.5萬輛,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匹黑馬。
小米汽車的成功,不僅為小米集團帶來了新的營收增長點,更提升了小米集團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影響力。
在品牌形象方面,小米汽車憑借其先進的技術、時尚的設計和出色的性能,吸引了大量高端用戶,其中BBA用戶占比29%,蘋果用戶占比52.5%。
這些高消費人群的加入,不僅提升了小米品牌的用戶結構,也為小米集團在其他業務領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圖源:微博@小米汽車
在市場影響力方面,小米汽車的成功上市,讓小米集團在全球科技領域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小米集團不僅成為了全球第三大車企,更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與特斯拉、比亞迪等巨頭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貢獻了力量。
在營收方面,隨著小米汽車銷量的不斷攀升,它對小米集團的營收貢獻也越來越大。
2024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團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分部總收入為64億元,第三季度,收入規模達到97億元,毛利率為17.1%,而且還有持續增長的趨勢,未來可期。
小米手中的王牌
可不止一張雷軍
曾經的小米,與“屌絲”一詞形影不離;如今的小米,無論是在手機業務還是汽車業務上,都已經徹底撕下這個陳舊的標簽了。
回顧小米取得輝煌成就的路上,踩中的諸多因素,缺一不可。
先來說說產品創新與極致性價比。
小米一直把創新當作發展的“命根子”,在研發上的投入那叫一個毫不吝嗇。
就拿小米14 Ultra來說,不僅拍照用上了最新的AI大模型技術,還邀請張藝謀任首席影像顧問,影像能力直接突破了以前的技術水平與影像標準,成為智能手機行業的影像性能標桿。
還有小米汽車,在電池安全技術上進行創新,采用業界首次推出的CTB(Cell to Body)技術,將電芯和泄壓閥同時進行倒置設計,在小米SU7的電池安全事件中,成功防止整車起火,保障了車內人員的生命安全,也為整個電動汽車行業提供了新的安全技術方向。
而且,小米一直秉持著“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樂趣”的理念,把產品性價比做到了極致。
像小米于2014年推出的初代智能手環,以79元的超低價格,打破了手環市場的高價格局,讓更多人能夠享受到智能穿戴設備帶來的便利。
圖源:小紅書
在智能手機領域,小米也憑借高性價比的產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讓消費者用相對較低的價格,就能體驗到先進的科技產品。
再聊聊饑餓營銷與粉絲經濟這兩大“法寶”。
從小米1開始,幾乎每一款小米手機都玩起了“饑餓營銷”,需要搶購,花錢也未必能買到。
這種營銷方式,成功抓住了消費者“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的心理,激發了大家的購物欲望,形成了有利的賣方市場。
同時,小米非常注重粉絲經濟的培養,從小米論壇就能看出來,通過論壇互動,帶動忠實粉絲進行口碑宣傳。小米還會舉辦各種粉絲活動,增強粉絲的粘性和歸屬感,讓粉絲成為小米產品的忠實擁躉和免費宣傳員。
當然,雷軍的個人魅力、領導力和前瞻性眼光也絕對不容忽視。
近幾年來,雷軍親自下場營銷,通過社交媒體、發布會等多種渠道與用戶進行互動,分享產品信息和技術亮點,吸引了大量用戶的關注和支持。
圖源:微博@小米公司
雷軍的個人影響力也為小米品牌增色不少,他的“勞模”“霸總”等形象深入人心,成為了小米品牌的一張亮麗名片。
他的前瞻性眼光更是小米成功的關鍵,早在2011年,他就敏銳地捕捉到了智能手機市場的巨大潛力,預見了智能手機將取代PC成為大眾最常用的方式,為小米規劃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發展道路。
在2021年,雷軍又果斷決定小米造車,如今小米SU7的成功,也證明了他的這一決策是多么的明智。
“造車很苦,但成功一定很酷。”
即將上市的小米YU7,能否重現SU7的驚人戰績?能否真正動搖Model Y的霸主地位?能否改寫國內目前SUV汽車市場格局?
靜待今年六七月,小米呈上的誠意之作。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