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這次玩大了
1
為了慶祝上海新店開業,羅意威和哈啰一起出了款金色單車。
車架是純手工打磨的,車漆是用金屬漆一點點噴烤出來的,在上海的用戶都有機會騎到。
乍一看這個策劃的畫風很奇怪,一個西班牙百年奢侈品牌怎么找了個本土互聯網企業合作?
這兩個也不挨著呀。
其實很簡單,羅意威想將品牌的奢華美學和精湛工藝傳遞至更多社群,那就需要一個國民度足夠高的【T臺】。
而通過一系列手工打磨和藝術設計把原本司空見慣的共享單車變成街頭巷陌的一抹亮色,還有比這更神奇、更有討論度的藝術魔法嗎?
過去共享單車的定位是【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工具】,現在它又成為了【城市美學的參與者】。
這種時尚和出行的跨界碰撞,實用和奢華的對立統一,本身就是一次精彩的藝術實驗。
至于哈啰夠不夠資格和羅意威合作,你只需要知道一件事——
當年國內各大資本在共享單車上打得頭破血流的時候,哈啰是那個笑著從墳場里爬出來的。
這個策劃的每一個細節都不能錯,而【不出錯】,本身就是一場巨大的考驗。
平時共享單車有個什么小瑕疵,開鎖慢了或者故障了大家可能也無所謂,換一輛掃就好了。
但這些金色單車,絕對不能掉鏈子。
還有對APP的考驗,這個策劃不僅僅是在上海,全國用戶都可以參加3KM騎行挑戰拿羅意威金色騎旅限定勛章,這是巨大的流量沖擊。
無論是品控還是APP的承載力,都不是短時間能提上去的,需要的是平時就在高強度重視和磨煉。
只有卷王中的卷王,才能笑著迎接又一場廝殺。
2
網上有個收藏共享單車模型的小圈子,十年前需要收集十多款不同顏色的模型,要用兩排柜子來裝。
但現在新入圈的新人只需要收集三種不同顏色。
少掉的每一種顏色,都是這十年血雨腥風里的一瓢水。
哈啰能從這片尸山血海里殺出來又殺回去殺個七進七出笑傲江湖,靠的就是死抓細節和不出錯。
單車的結構很簡單,但正因為太簡單了,對細節的容錯率反而低到可怕。
只要一個細節沒做好那你就不用混了,一共兩道題你做錯一半,那可不就是不及格。
哈啰能把細節磨好,一定程度上要感謝同行替它踩了很多雷。
甚至那都不叫踩雷,應該叫踩屎。
早期的共享單車真就是屎一般的使用體驗,又沉又容易生銹。
還有人說沉是因為用料足,我都懷疑那個銹是不是生到腦子里去了。
雖然生銹的車架可能會抹你一手黑,但車身上貼滿的粉色小廣告又很好地彌補了這一點。
哈啰笑了,我直接用全鋁合金的車架,有本事你就把鋁合金也給我銹了。
那科學都不存在了,我一個做共享單車的也沒辦法。
喜歡貼廣告是吧,哈啰就在車身上使用防粘貼涂層技術。
你隨便貼,反正我吹口氣就撕下來了。
我倒要看看是你貼得快,還是我撕得快。
還有個問題,共享單車不可能天天給輪胎打氣,一般都得用實心胎。
但實心胎的減震能力差,騎起來肯定是沒有空心胎舒服的。
哈啰又笑了,那我就給車胎用雙密度工藝。
外層用高密度材料減少阻力,內層用軟質發泡材料減少騎行顛簸。
你很難說這個工藝有什么技術難度,但很多細節需要的本來也不是技術高,而是舍不舍得在這方面花成本。
哈啰不但舍得花成本,還能通過更精細化的流程把多花的成本打平,這才是真正困難的地方。
而且哈啰的細節控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每一代都會有大量的細節改動。
比如去年就把座椅換成了灰色+分體高回彈發泡材料,夏天不燙屁股,騎久了不硌屁股;
另外車架跨度也放低了,有人覺得不適應,但對女性用戶確實更友好一點。
這些圍繞產品體驗的持續投入短時間內可能看不到太多回報,但在以十年為單位的漫長商業戰爭中,卻會成為一道難以逾越的壁壘。
3
除了死磕細節和工藝,哈啰還把風控也玩到了極致。
在2017年夏天那場殺紅了眼的共享單車大戰里,在幾乎所有公司都盯著用戶押金的時候,哈啰開啟了全國免押金。
這是刺刀見紅的打法,要知道那個時候共享單車行業的潛規則就是把用戶的押金拿來燒,賭的就是在發生擠兌前燒死對手。
但哈啰開啟的全國免押讓同行只剩下兩個選擇,要么跟上,要么眼看著用戶投奔哈啰退掉押金。
最后爆炸。
為什么之前別的公司沒這么做?
不是不想,是沒膽子。
因為免押金確實有巨大的風險,而拿著用戶押金又有巨大的好處。
但哈啰敢,膽量背后不是魯莽,而是把評估和風控體系做到了極致。
很多人說是全靠支付寶。
但問題來了,那是2017年,不是2025年,那時候支付寶的芝麻分體系可不是今天這么厲害。
那時候敢直接靠分免押的公司基本沒有,包括比哈啰大得多的前兩名,都不敢。
為什么那時候哈啰敢?
因為本身自己風控做的就好,才有這個底氣。
后面其他公司再想跟上已經晚了,僅僅三個月的時間哈啰就從行業老三連續上竄了兩名。
成王敗寇,只在一念之間。
做好每一輛單車還不超支成本的細節,以及基于風控而非魯莽的勇氣。
這兩樣東西是哈啰殺穿行業的刀劍,也是它后發先至的本錢。
4
單車的傳動系統里有一個零件,叫飛輪。
很巧的是,哈啰這個企業本身也可以理解為一個巨大的飛輪。
商業上的飛輪,指的是不同業務之間相互帶動。
哈啰飛輪的初始力來自哈啰單車,哈啰單車首先帶起來的業務,是哈啰順風車:
(數據截圖來自哈啰招股書)
根據2020年公開數據,
40.2%的哈啰順風車新交易用戶、39.9%的哈啰順風車新接單司機都來自哈啰單車用戶。
(數據截圖來自賬號羊城派—《公共服務性凸顯!《報告》稱順風車日常通勤出行需求已超1/3》)
幾年后的今天,哈啰順風車已經占據了順風車市場47.9%的份額。
哈啰的順風車業務跑通后又和單車一起帶其他業務,現在成立只有三年的哈啰租車在行業內已經可以上桌了。
飛輪越轉越快,哈啰的野心也從出行拓展到了更多領域。
2022年4月25日,從哈啰單車升級來的哈啰出行再次進化成哈啰,品牌口號也改為了【陪伴生活每一天】。
你生活里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和哈啰有關。
哈啰構建的完整出行版圖不僅可以帶動包括小哈換電、送貨、加油在內的出行相關服務,也可以以街貓為代表的寵物服務等本地生活服務提供流量入口。
畢竟只要是需要肉身去店里的服務就得有個交通方式,而不管你是共享單車騎著去還是順風車順著去還是租個車自己開過去,都繞不開哈啰。
而用戶習慣了在哈啰上尋找和體驗本地生活服務后,又會反哺出行業務,最終讓這個飛輪形成自我循環。
在武俠小說里,這個通常叫左腳踩右腳上天。
隨著各種支持民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政策發力,哈啰的飛輪已經飛出了國門。
哈啰在新加坡已經成為了共享單車頭部企業,累計騎行量超過一千萬公里;
而在悉尼,這個數字也接近100萬公里。
從新加坡到澳大利亞再到東南亞、歐洲和大洋洲的多個國家,哈啰的共享單車和電滑板已經走遍了半個地球。
真正的Hello World,原來是Hello殺穿World。
5
關鍵是,哈啰無論是做生活方式創新還是繼續向外拓展自己的業務邊界,都需要有一個能承載它不斷增長的野心的平臺。
巧了,哈啰APP現在又做好了羅意威這種品牌的全球策劃。
這種超大型活動帶來的集中流量爆破,都已經可以算是一種網絡攻擊了。
能在這種高強度考驗下穩住不崩,需要的是極強的技術實力。
之前公認能做到這個程度的生態類產品,是支付寶和微信。
一開始的支付寶也是被定位為一個理財和付款工具,但今天的支付寶已經是一個完整的生態了。
哈啰真正恐怖的地方,是它現在也展示了這樣的潛力。
命運的飛輪,再次開始傳動。
從2015年至今,共享單車已經在這十年間不知不覺地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無論是共享單車還是順風車,某種意義上都是城市的基礎設施,也是構建當代人便捷出行和舒適生活的一處支點。
十年很長,長到足夠大浪淘沙洗掉行業很多種顏色,只留下愛好者收藏柜里絕版的那幾個模型。
但十年也很短,短到只能算是一個階段性的考驗。
哈啰和它代表的這些贏得了階段性勝利的企業,接下來需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像羅意威一樣穿越百年。
答案其實和過去怎么走來一樣。
簡單,踏實,抓住本質,一步,一步,走下去。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