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9102年了,視覺中國和奔馳還是做不好危機公關
作者 | 蘇秦
來源 | 營銷通(ID:iyingxiaotong)
全國網友都應該有這樣的感受:2019年4月的熱點,比往年來得更多、更猛一些。
4月第二周,你的朋友圈狀態很可能是這樣:前腳剛剛被黑洞照片刷屏,后腳就被“天下苦視覺中國久矣”的文章帶了節奏;還沒吐槽夠視覺中國,西安女碩士在奔馳車蓋上哭訴的短視頻又把吸引你的注意;奔馳事件還未水落石出,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消息又震驚全球(惋惜)……
人們愛追熱點,因為它能刺激、調劑我們單調的生活;而對當事的品牌企業而言,“下一個熱點”恰恰是解除自身危機的良藥,因此,難怪有人戲稱:視覺中國要感謝奔馳,奔馳要感謝巴黎圣母院。
然而網友或許健忘,可一旦公關不到位,輿論危機對品牌造成的負面影響并不會真的消失,反倒有可能成為企業歷史的一大污點。
很可惜,都9012年了,視覺中國和奔馳還是做不好危機公關。
1
因“黑洞”圖片版權爭議招致全網幾乎一邊倒地吐槽、批判、質疑,視覺中國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就不贅言了。關鍵是,他們應對危機的表現也不盡人意。
4月11日下午,危機爆發數小時后,視覺中國創始人柴繼軍便以接受采訪的形式對爭議做出回應。
作為視覺中國的第一次危機公關,這次采訪看似反應神速,但并不明智,公關效果也并不理想。
其一,危機公關雖有“黃金24小時”原則,超過24小時公眾會認為企業在逃避責任、沒有擔當或態度傲慢,但并不意味著越快越好。
面對輿論壓力,企業既需要進行輿情分析、性質判定甚至調查取證,更需要制定成熟的解決方案和備選方案,對公關話術字斟句酌,哪些問題能回答、怎么回答等都要思慮周全,而且還要提前預判公眾可能有的反應,以及后續形勢會如何演變等。
如此龐雜繁復的工作,24小時內加班加點都不一定能完成,視覺中國短短幾個小時如何能確保速做到萬無一失?視覺中國倉促出手,很有可能錯漏百出,留下更多、更大的把柄。
其二,公關人員安排有誤!
創始人是什么概念?一般情況,他是企業的靈魂核心人物,是企業的臉面、人格化IP;正面宣傳自然可以往前沖,但出現危機時,應當成為最后的底牌,不能隨隨便便出手,一旦表態就不能輕易更改,否則對內對外都沒有公信力可言。
企業第一次發聲,可以是公眾事務負責人或相應的高管,無論大眾買不買賬,都還有挽回的余地。在這方面,經常被黑的騰訊、阿里等大廠堪稱典范,他們的公關總監往往沖在第一線,基本無需老大出馬。
而視覺中國第一次公關,柴繼軍就沖鋒在前表了態,不但沒能蓋棺定論讓危機畫上句號,反而因其回應的內容引發了更多的不信任?!皠撌既恕边@張牌已經打出,企業后續的公關動作(又是道歉,又是宣布關閉網站)只能依靠“冷冰冰”的官微去做,不僅體現不出誠意,還生生地打了自家創始人的臉。
其三,站不住腳的公關內容,體現出視覺中國完全錯誤預判了局勢。
接受采訪時,柴繼軍回答了媒體的多個問題。但他的答案,確實經不起推敲,某種意義上引起了更大的危機。
如,關于黑洞圖片版權,柴說是通過合作伙伴獲得了授權,可版權方后來稱,視覺中國從來沒有與其取得過聯系;視覺中國說黑洞圖片只能用做新聞傳播,但版權方稱全人類都可以使用,用作商業廣告也行,只要備注來源即可。
而關于國徽、國旗圖片版權,他又將責任拋給了供稿人,被大眾批評為甩鍋、推卸責任……
總之,這次采訪給人的感覺是,視覺中國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企業已經因黑洞版權爭議暴露在大眾的怒火中,形勢岌岌可危。
或許視覺中國以往對付自媒體的強硬手腕已然成為一種慣性,從而在面對危機時,不夠重視,只想著快刀斬亂麻、迅速擺平,這也就解釋了為何視覺中國會犯下一上來就亮底牌的低級錯誤。
殊不知,欲速則不達,缺乏“敬畏心”和“危機意識” ,是危機公關的大忌。視覺中國自負、霸道的形象,恐怕短時間內難以消除。
2
相對于靜態的圖片,短視頻所承載的信息量無疑更多,給大眾的感官更為直觀立體。奔馳就因西安某女碩士的“短視頻維權”,“拯救”了視覺中國,自己卻喜提熱搜、遭遇危機。
經過近一周的發酵,“女碩士坐奔馳蓋上維權”的來龍去脈,想必大家也是耳熟能詳了。而奔馳的危機公關又是怎樣的呢?
事件于4月11日引爆全網,直到4月13日17點44分,奔馳才發出第一份、也是目前唯一一份官方聲明,可它幾乎起不到任何功效。
一方面,公關時間已經超過48小時,給大眾的感覺就是品牌在敷衍,自恃為名牌而傲慢,沒有擔當。
另一方面,汽車作為大宗商品,關系全民的切身利益,大家都希望以這件事為突破口,打破4S店的一些套路。因此大眾要的不是奔馳的道歉,而是你如何解決問題,后續會出臺哪些舉措避免類似事件發生。
可惜,奔馳對此只字未提,大眾的失望只能轉化為更強烈的不滿。
值得一提的是,一份官方聲明,連公章都沒蓋,難怪網友犀利點評為“雞賊”!
3
與營銷需要找到你的目標受眾一樣,公關也是有關鍵對象的。
毫無疑問,奔馳面對大眾的危機公關并不成功,很大原因或許在于他們認為“擺平當事車主”才是當務之急。
怎么擺平呢?
一上來就痛痛快快地換車、退款可行嗎?這樣能與女碩士迅速達成諒解,暫時平息風波,但后患無窮。畢竟中國市場太過龐大,幾十萬奔馳車主不管有沒有遇到類似的問題,都依葫蘆畫瓢搞“短視頻維權”,夠品牌喝一壺的,所以這種示范效應奔馳不得不防。
所以合理滿足女車主的要求,維護女車主的權利是必然的,但不能操之過急,而是需要時間緩沖。事實上,4月11日事件發生,直到今天奔馳才對外宣布雙方達成協議,又是過更換新車、又是退回所謂的金融服務費,還邀請她去德國參觀,補辦生日。
奔馳花了近一周的時間才“擺平”當事女車主,不是奔馳小氣,而是利用這段時間做了各種工作,讓其他消費者明白:“只有你的權益確確實實被侵犯了,我們才會依法依規進行補償”、“大家別想趁此機會渾水摸魚,故意起哄”。
可惜的是,在處理這部分工作的時候,奔馳還是出了紕漏——他們不應該置身事外,將溝通談判工作交由經銷商去做!
奔馳作為百年車企,進入中國也有數十年,品牌維護和危機公關的能力肯定是有的,可下面的經銷商就不一定了。隨后曝光的女車主與經銷商女高管談判的錄音,充分地證實:奔馳被豬隊友坑慘了!
這位經銷商方面的女高管,簡直是公關小白:一上來就說自己出國了、去北京開會、很忙,很明顯是在為自己“逃避現實”、“消極處理”的態度找借口,初步交流就給人沒有誠意的壞印象,女車主一句話就懟了回去:“你沒電話嗎?國外沒網絡嗎?怎么可能聯系不上我!”
而這位女高管,在大眾眼中可是代表了奔馳。
隨后,女高管又打溫情牌:“我們知道今天是你的生日,還給你準備了生日禮物,祝你生日快樂……”聽到這里是不是一臉懵逼?!女車主買奔馳車的原因就是為了慶祝自己的生日,結果搞到這個地步,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而且談判是為了解決問題,啰嗦這么久還不進入話題,哪里快樂得起來?
果不其然,錄音一經曝光,又掀起了第二波輿論高潮,進一步強化了大眾對奔馳“沒有誠意、不作為”的負面印象。
只能說,奔馳的運氣與視覺中國一樣好,巴黎圣母院失火被燒毀的消息傳遍國內,多少分擔轉移了大眾的部分注意力和火力,才讓他們得以喘息,并借此良機迅速與女車主達成協議,讓這次事件告一段落。
值得一提的是,焦頭爛額的奔馳公關還做了一件敗好感卻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適逢上海國際車展舉辦,奔馳的展臺加派了很多保安,透過下面這位保安大哥直指鏡頭的嚴肅畫面,你應該能感覺到奔馳的緊張。
面對這樣嚴防死守的態勢,看展的消費者哪里能升起好感?可奔馳也的確如驚弓之鳥,不得不防可能出現的搗亂、維權等行為。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