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叫叫,我都不會帶小孩了
1
現在沒了叫叫,我都不知道該怎么帶小孩了。
沒小孩的讀者可能不知道這個App,很正常,我有娃之前也完全沒聽說過這個東西,但現在我已經完全離不開它了。
本來我覺得自己做了這么多年內容水平應該還可以,直到給我孩子講故事的時候我才發現我真的是個廢物。
比起聽我講故事,他甚至更喜歡看電梯廣告。
怎么吸引小孩注意力,怎么不讓他覺得無聊,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專業的事情。
我們大人喜歡和擅長的東西,對孩子來說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知識的詛咒了屬于是。
我還在那研究段子和金句呢,我小孩只想坐到我臉上拉粑粑。
但只要一打開叫叫閱讀,他馬上就老實了。
這個東西主要是培養小孩的閱讀興趣,讓他對閱讀這個事情有一個基本的概念。
你想啊,他才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對閱讀是什么都是沒概念的。
你直接拿一本書放他面前他就是不知道該干什么,就是覺得無聊,就是坐不住。
但叫叫弄的這個互動閱讀真就是主打一個【動】字,全程都是有動畫甚至是有小游戲來引導的。
我陪我孩子體驗的時候真的給我看傻了,開頭先是一只小黃雞在很正常地給你介紹蛀牙菌會破壞牙齒所以小朋友要刷牙,我小孩看得很興奮用手去戳屏幕上的海象,海象還會發出叫聲。
然后就全是我作為無聊的大人想不到的東西,先是各種花式小游戲——
在畫面里找蛀牙菌,找蛀牙菌喜歡哪種嘴巴,是臟臟的嘴巴還是干凈的嘴巴,點對了就給你binlingbinling亮小星星。
最后甚至讓小牙刷給我小孩打了個電話,然后平板接通攝像頭,照出了我小孩的臉。
我小孩也看傻了,大喊牙牙牙,恨不得馬上就沖去刷個牙。
真的,我只能說不服不行。
專業的事情,還是得交給專業的產品。
現在我和我老婆每天輪著陪孩子看這個叫叫閱讀,真就是小孩喜歡,大人也輕松。
尤其是我兒子喜歡上大聲尖叫以后,我每次寫文章想有一個不受打擾的空間,我老婆睡午覺想讓孩子暫時不叫,只能靠叫叫。
從這個角度講,叫叫簡直是救了我和我老婆的命。
2
除了那個每天15分鐘的叫叫閱讀,叫叫上還有個伴讀區,里面有海量的寶藏資源。
現在我小孩每天都要在上面看兩個東西,一個是科普百科里的系列短片,另一個是繪本大全分區里的繪本。
短片主要是各種有趣的科普內容,包括動物、植物、美食、天文、歷史、人文、生活常識等等。
每個的時間都不長,但他會反復刷。
繪本我一般是在晚上睡前給他看,那個閱讀效果真的是比我和我老婆加起來都強。
我之前從圖書館里借了紙質繪本自己給他講,講著講著他就開始拿繪本當武器攻擊我的肚子了。
由于我肚子上肉特別多,回彈性和打擊感還很好。
但我陪他用叫叫在平板上看同一個繪本的電子版,他不但能跟著朗讀聲和音樂聚精會神看完整本書,還會用手摸摸屏幕上的花花。
那一刻我眼淚都要下來了,小祖宗你終于放過我的肚子了。
別的東西我瞎吹你隨便罵我,但我確實是叫叫的用戶,真在給我小孩用,他用得也確實好,這些都是真的。
而且叫叫現在也可以免費體驗,你完全可以先下一個,陪小孩試試。
如果覺得好,再趁著最近開學季大促買個劃算的年度計劃包。
你不需要信我,你只需要信你自己的體驗。
3
說實話,家長也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
給孩子看什么,不看什么,都會在心里算個帳——
需要付出的時間精力乃至金錢成本,小孩的接受度,可能的預期收益,等等等等。
但哪怕是在那算上半天,我算出來的也是選叫叫。
線下那些早教班我也去現場看過,不是說不好,而是太考驗老師了,換個人完全就是兩個效果。
還要卡大人時間接送,不能隨時隨地看,費用一年算下來還比叫叫貴很多。
再說收益,我倒沒指望叫叫把我孩子培養成什么神童,我有沒有這個基因我自己還不清楚嗎?
我只需要它是所有選擇里,相對更好的那一個就行了。
說難聽一點,我既可以拿個手機給孩子刷短視頻,也可以給他看叫叫,都是讓我更放松。
但我很難心安理得地把手機丟給小孩讓他自己玩,我的負罪感會直接拉滿。
現在他在叫叫上看些科普視頻和繪本故事,最后能記住多少其實并不重要。
只要能在心里有一個淺淺的印象,有一個小小的啟蒙,那就夠了。
退一萬步說,哪怕不把這個當內容,就是當作打發時間,那也總比一直在那玩手機強吧。
反正都是看,那多少還是看點好東西。
4
我們這代人小時候大部分都沒接觸過像叫叫這樣的東西,但這不是我們在孩子身上重復自己童年的理由。
我也理解我爸媽那個時候確實是沒辦法,但既然可以用智能工具引導孩子,那就不要再用衣架和雞毛撣子了。
沒苦硬吃是一種病,可以父慈子笑就不要弄得父辭子笑。
而且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對孩子的要求也不一樣了。
這個時代需要的是創新型人才,用老辦法是養不出新人才的。
叫叫上有些內容我小孩還太小了暫時學不了,但我自己去了解過,那真的是把小孩的心理研究到一定程度了。
首先它對內容的分級體系就很科學,這套體系不但會把內容組織成難度適宜的學習計劃,還會制定一個個學習【階梯】,讓孩子在不同年齡段都能接觸到合適的、符合認知發展的內容。
而且它的內容設計和展現形式,也都是真的有在共情孩子、從孩子角度出發的。
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一幫大人在那里講得激情澎湃,小孩在下面一頭霧水的情況。
舉個例子,叫叫閱讀,就是主打一個故事+畫面+形式都有趣。
比如學到《峨眉山月歌》,視頻里就會先問孩子李白是不是在湊字數,然后再用場景展現這些地名,告訴孩子李白不是湊字數,而是在用文字畫一幅千里離鄉圖。
這樣的內容就不是只讓小孩在那里被動地看,而是真的可以參與進去,真的可以玩起來。
小孩的閱讀興趣,就是這么建立起來的。
還有個叫叫思維,是練數理思維的。
小孩之所以討厭數學是因為小孩只有具象思維,你按大人的抽象思路講半天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說什么。
這也是一種知識的詛咒,而且還會顯得你這個人也很抽象。
但叫叫思維會化抽象為具象,這樣才能在15分鐘內給小孩講清楚一道數學題,甚至是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
叫叫英語也不是讓小孩一直在那里死記硬背,而是把學英語變成讀故事、做游戲,讓孩子能夠自然而然沉浸到英語的世界里,快樂地【輸入】和【輸出】。
以前我爸媽都是跟我說不要怪我們逼你,你現在恨我以后會感謝我。
但我現在就不想讓我孩子怪我,我希望我們之間的關系更加簡單輕松和純粹,我不想逼他,不想讓他很痛苦地在那里卷。
我希望他能開心快樂地了解這個世界,用科學和聰明地方式去接觸古詩、藝術、數理思維和外語。
我認為用叫叫能讓他更好地感受甚至是享受這個世界。
而且誰知道呢?說不定當我不功利的時候,那些功利的事情他反而也會做得很好。
因為叫叫這套學習體系確實能看出來是有思考的,而且用下來確實是讓我的生活發生了很明顯的改變,也是經過了大量市場和用戶驗證的。
在這個卷得飛起的時代我不想讓我孩子在睡眠時間上卷,我不想讓他從小就失去一個快樂的童年,那就只能在學習方法和學習場景上創新。
而說到卷,叫叫從紙質繪本做到線上內容,深耕兒童內容領域足足18年,取得的成績大家自己看吧。
研發團隊卷自己、卷產品,只為客戶不用卷小孩。
5
有時候,我甚至會有些嫉妒我的小孩。
我給他用叫叫不僅是為了他,某種意義上也是在彌補那個沒得到過這種機會的自己。
還記得前面說過的《峨眉山月歌》嗎?
看到那個視頻的時候我其實覺得挺難過的,不是叫叫做得不好,反而是做得太好了,好得讓我嫉妒。
我想了一下如果我小時候也有這個東西會怎么樣,那我可能就不會那么討厭背詩了。
我那時候沒有叫叫,只有我爸的衣架。
還是十根一起,因為他怕只用一根容易傷衣架。
或者說,那也是一種叫叫——
被打得慘叫。
所以現在每次帶我孩子一起用叫叫,我都會幻想如果我小時候也有這東西就好了,可以少受很多罪。
但我又很開心,因為我的小孩可以通過叫叫而不是衣架去了解李白。
在他未來的回憶里,古詩會是跟著叫叫而不是慘叫一起學的。
我好嫉妒他的童年啊。
但又真的很好,很好。
這樣,才更好。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