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大佬總喜歡甩鍋給營銷?真相無語
浪潮退去方知誰在裸泳。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在大環境掉頭背景下,營銷時不時被大佬們公開拿出來火烤,不是我們不擅長營銷,就是我們的營銷過于保守。
比如在汽車圈,尤其是當別的品牌流量爆棚,關注度全網熱議后,這種說辭的正確性似乎就再一次被證實。
而你仔細觀察,有這種言論的企業或者品牌,
它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自己產品的銷量通常都很差,最大的相同點就是,本來大家對其的期望都很高。
為什么大佬總喜歡甩鍋給營銷?小僧這里簡單探討一二,僅供交流。
一、火烤營銷就能吃到肉?
當營銷背鍋越來越成為常態,一定是哪里出了問題。
我們知道,關于營銷一向有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的爭論,但不論是哪種,營銷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都是建立在產品本身基礎之上。
也就是產品本身有競爭優勢的基礎,而營銷無非是把這種優勢放大到什么程度,或者是找到新的競爭優勢。
而對于有些領域的產品,比如汽車這種高價值耐用品,且不說過去的燃油車研發周期通常需要4-6年,就說現在新能源車最快的研發周期也要18個月,產品定義研發出來之后基本已經定型,而18個月之后的世界變化之大遠超想象,營銷能做的不能說有限,但基本也是看著孩子打扮打扮,指望營銷翻身?
就很多汽車而言,贏得唯一方式可能是回爐重造!
因為決戰在今日,但決勝至少在18個月前就注定了。
沒有誰會因為你請了那個明星或者搞了啥活動就花個二三十萬拿自己生命開玩笑,BBA都不行,你算個啥?
尤其是現在產品選擇極大豐富之后,大家的零部件供應商都一樣之后,配置拉垮別指望營銷能扶上墻,也許價格才是唯一解藥。
在汽車行業,所謂的營銷前置,也只能前置到亮相預售階段,沒有哪個營銷團隊可以介入到產品企劃階段。
汽車從來都是技術引領、產品定義的,營銷可以突圍,但首先你得是種子選手,缺胳膊少腿可不行。
二、為什么總是營銷背鍋?
在當下信息通脹和媒介平權背景下,營銷不可能化腐朽為神奇,雖然事實確實如此,大家其實也心知肚明,但為什么大佬們還是時不時拿營銷說事兒?而且還是在一些如發布會這種重要的場合?
營銷背鍋成常態,大佬是傻還是壞?究其原因,小僧以為,不外乎以下三種原因:
1、嘴巴朝外,推卸責任
如你所知,企業和品牌的營銷通常都是有對應的代理公司來負責的,讓營銷背鍋原因不言自明。
所謂鐵打的企業,流水的代理,銷售不達預期,不就是營銷代理拿錢辦事不利嘛。
日常工作中扣扣月費,或者幾個供應商比比稿,美其名曰激發下能力和重視程度。
合同到期換一個,反正那么多代理公司天天圍著轉,換一個說不定就行了呢,誰讓營銷和銷售都有個銷字,就是這么簡單粗暴的邏輯。
而且,營銷是離核心部門較遠的相關單位,一句指責輕飄飄,不傷筋不痛骨,更是避免一不小心引發內部誰誰的不滿。
銷售不行,難道讓領導找產品規劃、找技術研發、找經銷代理嗎?組織內部不行歸根到底還不是自己不行?胳膊肘往哪里拐大佬拎的最清楚,內部可以暗搓搓解決,面子上當然是營銷不行,我們很吃虧。
2、避實就虛,搪塞放過
沒有誰愿意承認自己不行,而且你的產品還在賣,本來就三瓜兩棗還公開承認自己產品不行,大佬不真傻?
所謂產品定義有問題、技術紅利吃完了、銷售網絡混亂、內斗嚴重等等,這些只能是路邊社消息,從來不會出現在官方。
產品是好產品,我們太務實不懂得吹牛,這是表態。
當然,對于很多大佬來說,這也是無奈,因為前人種樹后人乘涼是好事,也難得一遇,前人挖坑后人遭殃指不定落在誰頭上。
別忘了,很多大廠的領導也是如流水,營銷太保守說辭避實就虛,言下之意就是求放過,和我關系不大。
3、切割過往,蓄勢發力
營銷太弱的發聲本身就是一種營銷。
當企業進行內部組織調整或戰略調整后,大佬往往會借用過去營銷不行的說辭來弱化過去包袱,表明企業調整的力度和布局,讓大家對其未來繼續抱有期望。因為營銷不行是個萬金油借口,以后銷售上來了一定是產品流啤,要是依然半死不活,那還是營銷不行。
營銷本身邊界模糊,而且本身稟賦向虛,且受各種因素影響外加運氣成分,對于企業的大佬來說,實在是個很好的說辭。
所以營銷能做什么?這么聊下來,難道營銷就只有背鍋的份兒?只負責錦上添花獨自美麗嗎?
其實不然,小僧以為,所謂營銷,本身就是經營加銷售,經營也是營銷的重要部分,而促進銷售只不是更加顯性的另一部分而已。
大佬口口聲聲說的營銷和我們理解的字面意思,只不過是營銷傳播罷了。企業的營銷,從來都是營銷一體。
對于汽車營銷來說,先營后銷,再銷促營是基本路徑。
因為汽車是一個規模效應的行業,如果你的月銷量都不過萬,意味著年銷不過10萬,那你面臨的是生死問題。
因為年銷不過10萬就攤不薄成本,持續虧損之下企業很難持續。
生死關頭更重要的是需求挖掘和產品定義,這就是為什么站起來的車企都是靠一兩個爆款車型帶動的,對于幾十萬的產品,大家都是用腳投票的。
你以為的那些流量型品牌,只不過是人家的流量更加耀眼而已,別人的產品從來沒有落下。
會搞流量、炒話題的車企不少,但只要產品差勁,銷售一定是不溫不火或者曇花一現,無一例外。
而要產品立足,背后是整個企業體系力的強大支撐,絕對不只是傳播一環而已。
先站穩扶好,規模上量,然后才是飛輪轉起來。
產品在市場立足,車要跑起來,品牌才能站起來,不要錯把名字當品牌。
沒有產品的地基,品牌就是空中樓閣。完成了從0到1,之后就是品牌建設,才是發揮品牌勢能的時候。
在邁向1的時候,不要迷信所謂的品牌認知、美譽度、推薦度,對你來說意義真的不大,不如一句這車好開來的有效。
營銷從來不是一場獨奏,營銷背鍋也不會消失,也許世界是個草臺班子,但營銷不是。
以上希望能給你啟發,在下小僧鯤鯤,讓營銷沒有難渡的劫!
作者公眾號:營銷禪修院(ID:MandCX)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