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直聘,從“香餑餑”到“萬人嫌”,到底經歷了什么?
在那個傳統招聘模式略顯陳舊的時代,BOSS直聘以“移動+智能匹配+直聊”的創新模式橫空出世,宛如一股清流注入招聘市場。傳統招聘中,求職者海投簡歷后常常石沉大海,等待漫長且未知,而BOSS直聘打破這一困境,提出“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談”的理念,搭建起求職者與招聘者直接溝通的橋梁,極大地提高了招聘效率。
在發展初期,BOSS直聘通過大規模的廣告投放迅速打開知名度。2018年世界杯期間,那句 “找工作,跟老板談”的廣告語鋪天蓋地,地鐵站、公交站、電視屏幕,幾乎隨處可見,成功吸引大量用戶關注。數據顯示,2018-2019年,BOSS直聘用戶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新增用戶數突破千萬大關,一躍成為在線招聘領域的明星產品。
2020年,面對疫情沖擊,眾多行業遭受重創,但BOSS直聘卻迎來新機遇。線上招聘需求激增,它憑借便捷的直聊功能和精準匹配算法,幫助大量企業和求職者完成對接。這一年,BOSS 直聘營收同比增長94.7%,達到19.4億元,付費企業客戶數量也大幅提升,在行業內站穩腳跟。
此后,BOSS直聘持續發力,2023年全年實現營收59.5億元,同比上漲31.9%;凈利潤更是從2022年的1億元暴漲至近11億元,增長將近10倍 ,新增用戶4900萬,是成立以來最多的一年,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商業價值都達到新高度,成為當之無愧的求職神器,深受求職者和企業信賴。
然而,繁華總有落幕時。不知從何時起,BOSS直聘的熱度悄然出現了變化。求職者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對BOSS直聘趨之若鶩,企業端的招聘活躍度也有所下降,曾經的招聘盛宴似乎正在逐漸散場,這也讓我們不禁思考,BOSS直聘到底怎么了?
“變味”的平臺
隨著用戶量和企業入駐量的急劇增長,BOSS直聘的信息質量卻未能同步提升,虛假與過時信息大量涌現。
從相關數據統計來看,曾經一路飆升的用戶增長曲線,如今開始變得平緩,甚至在部分時間段出現了下滑的趨勢。在一些職場論壇和社交平臺上,關于BOSS直聘的討論熱度也大不如前 ,曾經那些分享在BOSS直聘上成功找到工作的經驗貼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吐槽和抱怨。
在BOSS直聘上搜索,常常能看到一些薪資待遇好得離譜的崗位,例如“月薪2-3萬,無需經驗,輕松上手”的銷售崗位,吸引無數求職者投遞簡歷。可當他們聯系招聘者時,卻被告知實際薪資與宣傳相差甚遠,只有幾千元,所謂高薪資只是吸引眼球的噱頭。
還有一些公司發布的職位信息與實際招聘需求嚴重不符。曾有求職者小李應聘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產品運營專員”,職位描述中明確要求負責產品線上推廣、用戶運營等工作。但面試時才發現,公司實際想招的是電話銷售,主要工作是給客戶打電話推銷產品,這讓小李感覺受到極大欺騙。
除了虛假信息,招聘信息長期不更新也是一大問題。很多企業在招到合適人員后,沒有及時下架職位,導致求職者仍在不斷投遞,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小王就遇到過這種情況,他看到一家心儀公司的“Java開發工程師”崗位在BOSS直聘上長期掛著,投遞簡歷后滿懷期待地等待回復,結果半個月后才收到企業回復稱崗位早已招滿,只是忘記下架信息,小王的求職計劃被嚴重打亂。
同時,直聊本是BOSS直聘的一大特色,但如今卻成了用戶吐槽的重災區。許多求職者反映,向招聘者發送消息后,常常石沉大海,出現已讀不回的情況。據相關調查顯示,超70%的求職者在BOSS直聘上遇到過招聘者已讀不回,其中等待回復時間超過3天的占比達40%。
即使招聘者回復,也大多敷衍了事。小趙應聘一家 傳媒公司的文案策劃崗位,與招聘者溝通時,對方回復簡單粗暴,對于小趙提出的關于工作內容、職業發展等問題,只是簡單回答“看能力”“后續再說”,讓小趙無法深入了解崗位情況,溝通體驗極差。
此外,平臺的智能匹配算法也飽受詬病,推薦的崗位與求職者實際需求嚴重不匹配。小劉是一名有5年工作經驗的市場營銷人員,在BOSS直聘上設置求職意向為“市場營銷經理”,但平臺卻頻繁給他推薦“市場專員”“銷售代表”等初級崗位,且公司行業跨度大,與他的職業規劃背道而馳,這讓小劉對平臺匹配精準度大失所望。
收費亂象叢生,獲客留存艱難
當前的招聘市場可謂是一片紅海,眾多招聘平臺紛紛角逐,競爭異常激烈。除了傳統的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等老牌勁旅,新興的獵聘網、脈脈等也在不斷發力,各平臺都使出渾身解數來爭奪用戶資源。在這樣的大環境下,BOSS 直聘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在企業端,BOSS直聘的收費項目繁雜,價格不透明,讓許多企業苦不堪言。除了基礎的發布職位收費外,還有諸如職位置頂、刷新、曝光推廣等多項收費服務。某小型企業負責人陳先生表示,為了讓公司招聘信息更顯眼,他購買了BOSS直聘的多項增值服務,一個月花費近2000元,但招聘效果卻不盡人意。而且,這些服務的價格沒有明確標準,不同時間、不同企業購買,價格可能存在差異,讓人摸不著頭腦。
更令人氣憤的是,BOSS直聘還隨意變更收費規則。一些企業反映,原本購買的服務套餐,突然被告知規則調整,部分功能受限,若要恢復則需額外付費。一家互聯網創業公司的 HR 吐槽:“之前購買的套餐可以每天下載一定數量簡歷,用了一段時間后,平臺突然通知要增加下載次數需購買新套餐,這不是變相強迫我們消費嗎?”在社交平臺和投訴網站上,類似企業吐槽 BOSS 直聘收費亂象的截圖隨處可見,這些都反映出平臺在商業運營上過度逐利,忽視企業用戶利益。
同時,其他平臺為了吸引用戶,紛紛推出各種優惠活動和特色服務。前程無憂曾在特定時期推出針對中小企業的招聘套餐,價格優惠力度較大,吸引了不少中小企業客戶;智聯招聘則通過與高校合作,開展校園招聘專場活動,為高校畢業生和企業搭建起更便捷的溝通橋梁,吸引了大量的畢業生用戶。這些舉措都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BOSS直聘的潛在用戶。
對于BOSS直聘來說,獲取新用戶變得越來越困難,成本也越來越高。要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吸引新用戶的關注和使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進行市場推廣和品牌宣傳。而在獲取新用戶之后,如何留住這些用戶同樣是個難題。如果不能提供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用戶體驗,用戶很容易就會流失到其他平臺。
當用戶在BOSS直聘上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機會,或者與企業溝通不暢時,就可能會選擇其他招聘平臺。
背后的原因剖析
隨著業務的迅猛發展,BOSS直聘急于拓展市場版圖,在短時間內大量吸引企業入駐和用戶注冊。這種急速擴張導致平臺管理難以跟上節奏,審核流程出現諸多漏洞。在企業入駐審核方面,為了追求數量,審核標準有所放寬,許多企業只需簡單提交資料就能通過審核,這使得一些皮包公司、虛假企業有機可乘,在平臺上發布大量虛假招聘信息。
此外,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也是快速擴張帶來的問題。大量新員工加入,培訓體系卻未能及時完善,導致部分客服和審核人員業務能力不足。客服人員無法有效解決用戶問題,審核人員難以精準識別虛假信息,使得平臺信息質量不斷下降,用戶體驗受到極大影響。
而且作為一家上市公司,BOSS直聘面臨著巨大的盈利壓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其過度商業化。為了實現盈利目標,平臺不斷推出各種收費項目和增值服務,將盈利置于首位,從而忽視了用戶體驗的優化。在研發方面的投入相對不足,導致平臺的技術更新緩慢,智能匹配算法無法及時優化,無法精準滿足用戶需求。
同時,過度依賴廣告和付費推廣,使得平臺充斥著大量商業廣告,干擾用戶正常使用。據統計,BOSS直聘APP打開頁面廣告展示時間平均長達5秒,部分頁面廣告占據屏幕面積超30%,嚴重影響用戶操作和信息獲取效率,讓用戶對平臺產生反感,降低用戶忠誠度。
總結與展望
從曾經的求職神器到如今深陷信任危機,BOSS直聘的發展軌跡令人唏噓。
未來,BOSS直聘面臨著諸多挑戰,如激烈的市場競爭、快速的技術變革、外匯風險以及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但危機也是轉機,若能正視當前問題,切實加強審核管理、優化用戶體驗、探索多元化發展路徑,以用戶需求為核心,重新贏回用戶信任并非不可能。
廣大求職者和企業仍期待著BOSS直聘能做出改變,再次成為助力職場發展的可靠平臺,續寫輝煌篇章,而不是在失望與質疑中逐漸迷失。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