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擁抱價值紅利?蒙牛已經找到答案
心智是最后一戰
最近干了兩件大事。第二季《沈帥波和他的朋友們》商業故事會即將開播,這兩個月一直在籌備;另外,最近拉了非常多的朋友來和我一起錄播客,更新頻率堪稱“野狗速度”,幾個月錄掉了過去一整年的量。
一轉眼我做內容已經十幾年了,今天這個行業已經變成萬金油行業,賽道里涌入了超過需求量的創作者。尤其在這一輪AI浪潮下,整個行業變得更加浮躁。錄一個小時的播客,投入巨大的精力辦線下故事會,帶團隊去工廠甚至海外做探訪,這些行為在行業普遍求快、追流量的氛圍下,顯得格格不入。
我在年度直播中解釋過,為什么要花時間和精力做這些事情。
因為我堅信,在浮躁的時代,在充滿粗糙與輕浮的時代,心智是最后一戰。什么是心智?流量退去后,沉淀下來的價值大概就是心智。
其實對品牌也是一樣。當下總流量是達峰的,人均流量是衰退的,用戶的感知是疲勞的。那些仍然能獲得不錯增長并能持續增長的品牌,往往不是只會做短期流量的品牌,而是沉淀了品牌資產的玩家。
那天朋友給我發了個蒙牛CMO在混沌學園的營銷課鏈接,說這節課有50萬人次觀看,里面的觀點和我的想法非常像。大致瞄了一眼課程介紹,里面提到營銷邏輯存在從“流量為王”到“價值為王”的轉型。
我朋友沒騙我,確實隔空共鳴了。
品牌做營銷和媒體做內容是一個道理,追熱點、博流量短期看確實不錯,但并不持續。投入了很多精力和金錢,卻沒什么可以沉淀下來的價值。
今年年初最火的東西有兩個,《哪吒2》和DeepSeek。《哪吒2》IP營銷這波里,最大的贏家應該算蒙牛。根據蒙牛CMO趙興繼在營銷課中透露的數據,蒙牛和哪吒的合作實現了內容破圈,視頻覆蓋人次超過20億,熱搜伴隨上榜1400+。
很多人認為蒙牛和《哪吒2》的合作能獲得這樣的效果是運氣問題,我告訴你,不是。價值為王的思維才是背后的關鍵。知音難得,所以我專門花一個小時完整看完了這節課。接下來結合我最近的思考,跟大家聊一聊——品牌營銷要如何擺脫流量路徑依賴、擁抱價值紅利。
跳出路徑依賴:從流量為王到價值為王
一個品牌在流量退去后,應該留下什么?是明確的差異化,是獨特的記憶點,是一個屏蔽別人的理由,這才是具有復利效應的價值紅利。很多時候品牌做一些事是出于恐懼和欲望,恐懼被淘汰,有欲望實現數字上的暴增。所以寧愿投入大量金錢砸流量、做促銷,卻忘了如何成為一個有價值沉淀的品牌。
在《哪吒2×蒙牛:IP營銷如何撬動百億增長與長效品牌力》課程中,趙興繼提出了類似觀點。他認為營銷1.0是流量為王,品牌熱衷于博眼球、追熱點;2.0階段是價值為王,重在抓價值、沉資產。
在這里我們要明確,2.0不是1.0的否決版,而是1.0的升級版。流量為王的側重點是“效”,對新品牌和需要快速起量的品牌很合適。價值為王的重點只在“品”嗎?其實不是,品和效在價值為王的策略下是合一關系。比如蒙牛和哪吒的合作,既沉淀了品牌資產,也獲得了銷量的顯著增長。根據營銷課里公布的數據,蒙牛的瑞哺恩奶粉銷量增長超同期1倍,大果粒酸奶銷量環比增長超30%,聯名純牛奶電商銷售6天售罄。
價值為王在流量為王的基礎上,疊加了一層對品牌資產的沉淀,我相信這一點很容易理解。但當下仍然有很多品牌跳不出流量思維的路徑依賴,陷入流量游戲無法自拔。
短期來看流量思維出效果很快,但它有很多局限性。
前幾年我們經常說消費者注意力碎片化,這兩年消費者注意力已經粉末化。用戶的注意力高度分散,導致用戶粘性很差,哪有熱點去哪。今天品牌吸引來一大波流量,明天用戶就把你拋諸腦后。雖然短期獲得了銷量增長,但卻贏了銷量輸了品牌。
就像蒙牛CMO在營銷課里說的,流量思維是瞬間引爆“放煙花”,速度快、效果炫,但很快就消失在茫茫夜空,很難為品牌留下痕跡;做品牌價值就像給一個賬戶存錢,只有圍繞自己的個人賬戶存錢,這錢才是你的。
流量競爭已經進入紅海階段,投流成本越來越高,部分賽道已經逼近ROI紅線。追不同的亮點,會讓品牌永遠沒有焦點。
以價值思維沉淀的深度心智,才是能夠穿越周期的品牌復利。
看似機會主義的成功,實則價值沉淀的勝利
我們總是會沉湎于流量紅利,因為流量紅利的甜頭是那么直觀,足以讓我們在往后的日子里,不可抑制地追求那種感覺。這么說可能有些悲觀,當下市場的反饋機制不鼓勵品牌做長期建設,因為多投流就能賣得好,多做短期促銷數據就能猛增,品牌只會急著收割流量。在這種固有路徑里,很多品牌被拖垮了。
當我們把時間拉長,拉到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會發現可持續增長的源頭并不是今天做多少流量,明天做什么促銷。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品牌價值,才是那個最重要的東西。
很多人覺得蒙牛和哪吒的合作之所以能獲得這樣的結果,是運氣問題。這種觀點既誤解了蒙牛做這次營銷的初心,也低估了這次合作的結果。
這樣的選擇真的是撞大運賭出來的嗎?根據課程內容我們看到,蒙牛選擇和《哪吒2》合作,背后是理性的前瞻性預判。
首先,蒙牛和《哪吒2》的制作方光線傳媒是“老伙伴”。早在2006年雙方就合作過《音樂風云榜》,2019年合作《姜子牙》,秉承著長期合作的思路雙方建立了非常好的信任關系。所以《哪吒2》剛一定檔,光線第一個給蒙牛打來了電話,基于信任關系,雙方快速敲定合作。
當然,敲定速度快不代表沒有慎重思考,蒙牛CMO在營銷課里分享了蒙牛的決策過程。相比于真人,動畫IP具有延續性,可以最大限度持續轉化為商業價值;另外蒙牛主張IP合作要尋找精神內核的同源性,而不是單純按照流量思維誰火和誰合作。綜合考慮,哪吒IP十分有利于蒙牛品牌資產的沉淀,這才是雙方合作的底層邏輯。
營銷不是一錘子買賣,憑借前瞻性預判選擇合適的IP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要考慮的是如何才能把IP價值用到極致,把流量承接下來,讓投入轉化為品牌價值。
蒙牛CMO趙興繼分享了他對當下營銷模式的判斷,他認為營銷走到了3.0時代,3.0的特征是共情+高頻。我認為這個公式可以再延伸一下:營銷3.0模式=高頻+共情+記憶錨點。記憶錨點,是那個重要的催化劑。
回顧蒙牛的營銷案例,可以發現它的價值沉淀也是圍繞這三個維度展開。前段時間有一些對立的營銷思路,比如稱高頻已經過時了,共情營銷才是好的營銷。但在蒙牛看來營銷是講究共榮的,不同營銷手段的“藝術式”配比是更加有機的營銷模式。
蒙牛近幾年要打造的節慶IP是「要強事事牛」,不管有沒有哪吒、有沒有資源都要做這個核心概念。所以蒙牛的營銷都是從要沉淀的資產出發,而不是依據合作的IP每年春節換個主題。就像蒙牛CMO說的,不是為了IP而做IP,而是圍繞你的營銷目標來做選擇、做決定。
為了把「要強事事牛」這個概念做成品牌資產,蒙牛做了什么?
首先打心智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高頻。蒙牛和哪吒合作了一支洗腦視頻,并大范圍投放樓宇廣告。用戶看完這段廣告基本都能記住兩點:蒙牛和哪吒合作了;要強事事牛。通過洗腦視頻,蒙牛首先搶奪了用戶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小年到春節期間,用戶思鄉情緒最濃,這個階段蒙牛和賈玲合作了一部情感微電影。影片上線之后效果非常好,全網播放量超2億,引發了全網互動。
高頻、情緒已經有了,還差一個留下心智烙印的記憶錨點。這個記憶錨點,就是大家都看過的一段《哪吒2》番外篇。這條廣告不但在電影放映前巧妙擊中了觀眾緊張期待的心情,還在網上大范圍傳播,關注哪吒的用戶基本都看過這條廣告。
一套小連招下來,流量有了,聲量有了,資產沉淀也有了。
從上面的內容我們可以發現,蒙牛和哪吒的合作表面看是流量營銷,但無論是IP選擇還是后期的營銷落地,全程都貫穿著蒙牛價值為王的思路。
這次合作看似是偶然的機會主義成功,其實是價值沉淀的必然勝利。當市場沉迷于流量收割時,一小撮玩家已經在時間的復利中構筑護城河。
價值紅利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關于這節課的內容,聊了很多。這節課中的方法論、對趨勢的判斷、對底層思維的分享非常有意義,但我想更重要的是,蒙牛通過這節課點出了當下做品牌、做營銷的重點:價值紅利。
學會擁抱價值紅利的方法論固然重要,但在我看來有一件事更加重要——那就是意識到價值紅利的時代已經來臨。
這幾年品牌都在卷流量,代價很快就看到了。如果你看財報看得比較多,一定可以發現近一年很多品牌因為卷入流量營銷無法自拔,造成業績上的顯著虧損。
當下,流量紅利消退困境的另一面是價值覺醒的契機。價值沉淀一定會形成銷售回報,只是時間長短問題,先意識到這一點的品牌已經率先嘗到了甜頭。
這場50萬人圍觀的營銷課,本質是一場思維啟蒙運動。它揭示了一個真相:當90%的品牌還在流量內卷中消耗彈藥時,10%的長期主義者正用價值思維重構規則。
<end>
編輯:關珊月
總編:沈帥波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