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皮衣、餃子毛衣,是情懷還是生意?
在全面競爭的商業環境中,現象級人設也是一種競爭力,君不見,當企業家穿上“戰袍”,話題和熱度常常能省幾個億。
雷軍穿著百元的優衣庫襯衫開發布會,網友調侃“雷總終于換皮膚了”;《哪吒》導演餃子穿著起球的舊毛衣路演,彈幕刷屏“導演錢都拿去做特效了吧”。
如你所見,這屆企業家和創作者,早就不靠PPT講故事了,衣服才是他們的新界面。
小僧以為,領導人穿衣看似玄學,實則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哲學,這里我們就來交流下,從符號化營銷看企業家如何“穿”出品牌信仰。
一、一件衣服如何成為品牌圖騰
2011年小米1發布會:凡客T恤+帆布鞋,綁定“性價比教父”人設;2023年小米汽車亮相:黑色皮衣+銀色電車,復刻“科技搖滾”敘事,彈幕直呼“中國馬斯克”。
從程序員標配的牛仔褲+黑T,到對標馬斯克的皮衣造型,雷軍用15年把“雷式穿搭”變成小米技術信仰的實體化符號。 雷軍也許早就看透了——企業家穿衣本質是品牌擬人化手術。
當觀眾記住他的皮衣褶皺,就默認了小米的“技術肌肉”。無論發布會正裝,還是是賽道皮衣、亦或是生產線工裝,領導人穿搭不僅形成了視覺霸權,更形成了話題中心和品牌故事素材。
當餃子導演毛衣被質疑奢侈品后,官方緊急辟謠這不過就是428塊錢的普通款。
現象級反差背后輿論炸鍋了,頂著50億票房的導演,穿著某寶包郵的毛衣接受采訪,彈幕集體破防:“淚目!錢都花在特效上了!”原來這就是“頂級導演的低調生活,進而,大家更有興趣去扒餃子的生活,發現勵志故事……反正熱搜降不下來。
這哪是穿衣自由?分明是品牌營銷的潦草美學。當觀眾為低調毛衣共情時,資本早已笑看熱搜登頂。
二、高段位領導人營銷的三重法則
不管有意還是無心,企業家穿衣確實成為了營銷的有力武器,黃教主的皮衣、喬教主的套頭衫,國外領導人也是如此,如果你也想省幾個億的廣告費?學還是不學?
1. 把個人特征變成品牌快捷鍵
馬斯克的黑色T恤=顛覆創新,喬布斯的高領毛衣=極致簡約,張一鳴的格子衫=碼農統治世界。最高明的企業家,早把穿衣風格注冊成視覺商標。
你以為他們在穿衣服?不,他們在給消費者安裝定式識別,品牌聯想靠識別,靠記憶,冰冷的logo反射弧太長,領導人的穿衣卻不會,畢竟是行走的招牌。
2. 不完美的真實才是大殺器
雷軍發布會忘詞搓手,餃子毛衣袖口脫線——這些“不完美”反而成為記憶點。互聯網時代,瑕疵比完美更具傳播毒性。
完美人設像AI生成的臉,美則美矣毫無靈魂;有點真實的缺陷,才是刺穿用戶心理防線的特洛伊木馬。在企業與消費者交互這種不對稱的傳播環境中,弱傳播更能激發好感。
3. 有故事撬動話題和自然流量
衣服從來不只是布料,而是裹著價值觀的糖衣炮彈。爽文人設男主親民穿搭和互動,頂級導演低調生活,話題就在這種反差中形成。
但你為一件衣服感動時,早已吞下整瓶品牌迷魂Yao。領導人營銷的終極悖論在于,你越努力扮演“神”,越容易跌落神壇,你越真實,年輕人越想把您做成表情包。
想穿衣自由?不,是認知不自由。
在注意力稀缺的時代,企業家的衣柜早就是品牌營銷戰略的一部分。但這場游戲的殘酷之處在于,當你開始算計衣服能帶來多少曝光時,就再也穿不出“真實感”。
最高級的領導人營銷,或許是學會真的做自己。
畢竟,觀眾愛的從來不是皮衣或毛衣,而是衣服底下若隱若現的“人味”。最高明的真實,從不需要設計感;最持久的人設,永遠生長在價值觀里。
以上希望能給你啟發,在下小僧鯤鯤,讓營銷沒有難渡的劫!
作者公眾號:營銷禪修院(ID:MandCX)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