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面臨增長瓶頸,車圈“老大哥”怎么了?
曾幾何時,汽車之家可是汽車資訊平臺領域響當當的“扛把子”。2005 年成立之初,它就像一位貼心的汽車小助手,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心。
它不僅吸引了海量用戶,更是成為汽車廠商和經銷商眼中的“香餑餑”,廣告投放、合作推廣不斷,營收和利潤一路高歌猛進,2013年成功在紐交所上市,風光無限。2021年更是在香港二次上市,達到了發展的巔峰,當年3月15日上市首日,港股股價一度高達184.6港元,市值可觀。
然而,如今的汽車之家卻陷入了困境,業務下滑明顯。
業務增長瓶頸
從近年來汽車之家公布的財報數據來看,情況不容樂觀。
2021 - 2024 年,汽車之家的營收和利潤就像是坐上了“滑梯”,一路向下。2021 年,營收為75.31億元,相比2020年的90.86億元,下滑了17.11% ;凈利潤更是從2020年的34.05 億元銳減至21.49億元,同比下降36.9%。2022年,營收進一步降至72.68億元,凈利潤也只有18.55億元。2023年,營收勉強增長至74.48億元,凈利潤為18.80億元,雖然止住了連續兩年下滑的趨勢,但增長幅度非常有限。
到了2024年,汽車之家依然沒有擺脫困境。全年凈收入70.4億元,同比下降2%;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降至16.2億元,同比大幅下滑 13.85%。2024年第四季度,單季度凈收入17.8 億元,同比下降6.7%;歸屬于汽車之家的凈利潤僅為3.2億元,同比暴跌28.2%。這些數據清晰地表明,汽車之家的盈利能力在持續弱化,業務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另外,在汽車之家的業務構成中,媒體服務收入曾經是重要的營收支柱之一,主要來源于汽車制造商和經銷商在平臺上投放的廣告,包括線上廣告服務和其他形式的媒體推廣服務。然而,如今這一板塊卻陷入了嚴重的衰退。在2024年第二季度,媒體服務收入為4.3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32億元下降 18.6%,創近六期財報內最大跌幅。
媒體服務收入的暴跌,背后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汽車行業營銷預算整體收緊,各大汽車制造商和經銷商在廣告投放上變得更加謹慎。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車企們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產品研發、生產以及售后服務等環節,用于營銷推廣的費用自然就減少了。另一方面,傳播渠道的去中心化趨勢愈發明顯,短視頻平臺如抖音、小紅書等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的用戶和車企廣告投放。這些平臺憑借豐富多樣的內容、強大的社交屬性以及精準的算法推薦,能夠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也為車企提供了更多元化的營銷選擇。
相比之下,汽車之家作為傳統的汽車垂直媒體,在內容形式和傳播方式上顯得相對單一和傳統,對制造商和經銷商的吸引力也就大打折扣。
同時,線索服務也是汽車之家的核心業務之一,近年來務收入增長乏力,幾近原地踏步。2024年第三季度,線索服務收入為8.31億元,2023年同期為8.3億元,僅微增0.07%;2024年第四季度,線索服務收入為7.5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8.42億元下降 10%。
線索服務增長乏力,其背后隱藏著獲客成本攀升等深層次問題。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汽車之家獲取潛在客戶線索的難度越來越大,成本也越來越高。為了獲取更多的線索,汽車之家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市場推廣、技術研發、數據分析等方面,但這些投入并沒有帶來相應的收入增長。
此外,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它們通過各種創新的方式和手段爭奪市場份額,也給汽車之家的線索服務業務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同時,消費者購車行為和信息獲取習慣的改變,也對汽車之家的線索服務業務產生了影響。
高層變動:頻繁更迭下的不確定性
2016年,中國平安以16億美元從澳大利亞電信手中收購汽車之家47.4%的股權,成為其最大股東,這一收購案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平安入主后,迅速對汽車之家的管理層進行了大清洗,原CEO秦致、CFO鐘奕祺等多位高管被迫離職。
隨后,平安系的陸敏出任汽車之家董事長兼CEO,接下來的一年內對汽車之家大批的高管實施大清洗,并裁撤了不少業務,幾百名員工被離職。這次高層大換血,徹底改變了汽車之家的管理層結構和企業文化。平安將自身的“銷售文化”和狼性精神帶入汽車之家,原有的管理理念和運營模式被打破。
從業務層面來看,平安對汽車之家的業務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一些效率低下的經銷商、外呼等團隊被裁撤,引入了平安系成熟的保險銷售體系,短期內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利潤和估值。
然而,從長遠來看,這種劇烈的變動也給汽車之家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老員工的大量流失,導致公司內部人心惶惶,團隊凝聚力和穩定性受到嚴重沖擊,許多業務的連續性也遭到破壞,原有的用戶基礎和品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損害。
自平安入主以來,汽車之家的高層變動就從未停止。2021年1月,龍泉接替陸敏出任汽車之家董事長、CEO。在龍泉的領導下,汽車之家于 2021年3月在港交所成功二次上市,并開啟了戰略轉型之路,推出“生態化”戰略,宣布全面融入平安車生態。然而,2023年11月,龍泉正式擔任平安產險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離開了汽車之家。
同月,吳濤被任命為汽車之家新CEO。他上任后,致力于推動汽車之家在新能源、二手車、數字化等新興業務領域的創新突破,加大“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業務轉型,試圖打造“看車-買車-用車-換車”的完整閉環。然而,在他的任期內,汽車之家的業務下滑趨勢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媒體服務收入暴跌,線索服務增長乏力,公司整體業績依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2025年2月20日,吳濤卸任汽車之家CEO,前寶沃的高管楊嵩接任。楊嵩擁有20年以上的汽車行業從業經驗,自2021年10月起在汽車之家擔任高級副總裁,負責主機廠合作、新零售及二手車的管理等多項重要業務。他曾在福特中國擔任全國銷售服務機構總裁,在寶沃汽車任CEO期間成功推動了品牌的業務轉型。此次人事調整,外界對楊嵩寄予厚望,期待他能為汽車之家帶來新的發展思路和突破。
每一次換帥,都伴隨著公司戰略方向和業務布局的重大調整。頻繁的高層變動,使得汽車之家的發展戰略缺乏連貫性和穩定性。而且不同領導的管理風格和專業背景各異,對市場的判斷和業務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這使得汽車之家在面對市場變化時,難以做出及時有效的決策,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發展的不確定性。
行業競爭加劇
在汽車資訊與服務平臺這片戰場上,競爭可謂是異常激烈。懂車帝和易車等競品平臺,就像兩個強有力的“對手”,給汽車之家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懂車帝背靠字節跳動這棵“大樹”,有著強大的技術實力和海量的流量資源。它通過算法推薦,能精準地把用戶感興趣的汽車內容推送到面前,極大地提升了用戶體驗。懂車帝還打造了一系列極具特色的原創內容,吸引了大量用戶的關注。這些內容不僅專業、有趣,還能讓用戶更深入地了解汽車的性能和品質,在用戶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2024年的新能源汽車冬測中,懂車帝對多款熱門新能源車型進行了全方位的測試,從續航里程到電池性能,從車內溫度到操控穩定性,都進行了詳細的評測。測試結果一經發布,就迅速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吸引了眾多用戶的關注和討論,也讓懂車帝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易車則借助騰訊的資源優勢,在內容和營銷方面不斷創新。易車推出了“超級評測體系”,整合了多檔原創節目 。這些節目通過專業的評測團隊和科學的評測方法,為用戶提供了全面、客觀的汽車評測和選購建議。據統計,易車的這些原創節目單支最高可獲得幾百萬播放量,一檔節目能有上億點擊,有效地提升了用戶粘性和平臺的市場競爭力。
面對這些強勁的競爭對手,汽車之家的市場份額逐漸被蠶食。在用戶流量方面,汽車之家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甚至出現了下滑的趨勢。據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汽車之家的月活用戶數雖然仍處于行業領先地位,但與懂車帝、易車等競品平臺的差距在逐漸縮小。在廣告投放和線索服務業務上,汽車之家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許多車企和經銷商將廣告預算和合作重點轉向了其他平臺,導致汽車之家的營收受到了嚴重影響。
畢竟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營銷模式也在不斷變革。如今,互聯網平臺紛紛推出各種營銷解決方案,信息流廣告、短視頻營銷、直播帶貨等新興營銷方式層出不窮,讓車企和經銷商有了更多的選擇。這種汽車營銷去中心化的趨勢,對汽車之家的商業模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另外,短視頻平臺抖音、快手等,憑借其強大的社交屬性和海量的用戶數據,能夠實現精準的廣告投放和個性化的內容推薦。車企和經銷商可以在這些平臺上,根據用戶的興趣、行為等數據,將廣告精準地推送給目標客戶群體,提高廣告的轉化率和效果。許多車企在抖音上開設官方賬號,通過發布短視頻、舉辦直播活動等方式,展示汽車的性能、特點和優惠信息,吸引用戶的關注和購買。這種直接面向用戶的營銷方式,不僅降低了營銷成本,還能更好地與用戶互動,增強用戶的粘性和忠誠度。
自媒體和個人博主的興起,也讓汽車營銷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一些知名的汽車自媒體博主,擁有大量的粉絲和影響力,他們通過發布評測、深度行業分析等內容,在車企、經銷商和用戶之間搭建起了溝通的橋梁。這些博主的內容更加貼近用戶,能夠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也為車企和經銷商提供了一種新的營銷渠道。
在這種營銷去中心化的趨勢下,汽車之家的廣告和線索服務業務受到了嚴重的挑戰。由于市場競爭加劇,車企和經銷商在營銷預算上變得更加謹慎,對營銷渠道的選擇也更加多元化。汽車之家作為傳統的汽車垂直媒體,在內容形式和傳播方式上相對單一,難以滿足車企和經銷商日益多樣化的營銷需求,導致其在廣告和線索服務市場的份額逐漸下降。
總結與思考
汽車之家如今正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業務下滑與高層變動就像兩座大山,壓得它有些喘不過氣。但正所謂“危機”,危險之中也暗藏著機遇。
未來,汽車之家需要緊緊抓住這些翻盤機會,積極應對行業競爭和營銷模式變革帶來的挑戰,不斷優化自身戰略,提升內容質量和用戶體驗。只有這樣,它才有可能重拾往日的輝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再次站穩腳跟,續寫屬于自己的傳奇。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