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朋友圈“點贊狂魔”到底在想什么?
微信發布新版本,開篇總結了那些年你點過的贊(當然,這個新版本暫時是針對IOS系統的,所以今天朋友圈的圖可以理解為iPhone用戶秀優越的行為)。
來源:LinkedIn中國
什么是點贊之交?
在我們的微信朋友圈中,為朋友分享的生活隨筆或者分享的內容點贊似乎是每個人每天都會習慣干的一件事,因為總有一些朋友或者一些場合讓你覺得點贊才是不偏不倚最得體的表達。有時候,直接回復顯得多余或矯情,不聞不問又顯得冷血而無情。假若他日相逢,我將何以賀你?以沉默,以眼淚?現在你還可以加上在朋友圈給我點點贊。
于是久而久之你會發現,有的“好友”,你加了素未謀面,也未曾網上暢聊,TA 對于你的存在感就是你狀態下的“贊”。其實,你擁有最多的就是這些點贊之交。商務場合萍水相逢的客戶,因為某個臨時活動而互加賬號的合作伙伴,畢業 10 年基本沒有聯系的大學同學,你會定期光顧的發型師,又或者是分手 5 年早已變路人的前任……當然,身處某個敏感位置或面對無足輕重的內容,即使是密友,你也可能用點贊代替直接留言。
點贊于是成了社交網絡上內涵和外延最豐富的人類行為,它集合了一切欲言又止、啞口無言卻又充滿表達欲時的心情,同時又云淡風輕,無需回復,降低了參與成本,還適度緩解了孤獨。贊的微妙之處在于,它既不是“大愛(Love)”,也不是“+1(Agree)”或者“太棒了(Awesome)”,對于互動來說,它的劑量正合適既不委屈發言者,也不勉強表態者,交際行為得以完成,賓主盡歡。
當我們點贊時我們在具體表達什么?

你點贊的時候,具體在表達什么?TA點贊,潛臺詞是什么?
朕已閱
這恐怕是最大的需求,想表達“已閱”又沒什么好評論的,這種糾結的心態終于可以被點贊終結,“終于登機了,這回是真的”、“加班完畢,走人!”、“摘牙套,晚上吃頓大的”這種日常平淡帖子大概也就值得贊一下。雍正當年批折子的時候如果有這個功能他也就不用批那么多“知道了”萌翻后人。
呵呵
還在曬新買的殺手包嗎?《碟中諜5》都快出來了吧。Prada的質量已經被達人們吐槽成“不開線不掉色那么恭喜你買到A貨了”好嗎?這種冤大頭的行為實在沒什么好贊的,但反正你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我就幫你把美好氣氛營造得更躁一點吧,哪怕內心飄過兩個字:呵呵。
哈哈
如果真的很好笑的話,人們并不會吝惜自己爽朗的大笑,哪怕他們已經懶得把一串h打出來的字全部改成“哈”。但是有時候笑得如此猖獗也未免太夸張,尤其是在一個比較婉轉的帖子下面,狂笑會顯得你笑點太低,點贊就含蓄很多了,既表示理解了其中的小幽默,又成功地保持了高冷。
謝咯~
在萬能的朋友圈里幫轉了我的招聘、招租、招親、招采訪對象帖?順手點贊來感謝你的順手轉發,著實順手不已,雙方心照不宣,相當于用最新火爆起來的無厘頭App“Yo!”來Yo你一下。帶著禮節性的回訪,表示我看見了,我很有禮貌,我不是白眼狼,你沒有白白幫轉,大恩大德我來世定當報還。
我還沒把你屏蔽
二十年不見的小學同學機緣巧合加了微信也是相對無言,沒關系,朋友圈里偶爾點個贊還能以示友好,萬一哪天見面也不會因為完全沒有交流而太過尷尬,雖然這個萬一的幾率也不太大但是點個贊又不費吹灰。
加油
朋友家的小狗做手術、同學的新店要開張、前同事的老婆進產房了,一切需要加油鼓勁時,點個贊表示我在惦記、關注你,等著好消息。
幫你贏點洗衣粉不用謝了
集滿30個贊就有機會能贏得×××,許諾的大獎可能是普吉島雙人游、親子中心游泳券一張或者某某攝影工作室寫真一套,總之看你的朋友那么求贊若渴,你也就相信心誠則靈,順勢攢點友誼吧。

真心贊
如果做一張餅圖,那么這個功能大概也就占5%那么窄窄一條吧,相當于穿秋褲是因為“你覺得真的很冷”所占的比重。
我想默默地搬張板凳看八卦
某朋友發了八卦,你不想留言以示直接攙和,但是你想看看各位共同好友們都是如何回復的,這時候,“贊”的功力就顯現了。你不用出聲,有小伙伴回復了都“通知”你,直接回復還不能很好地滿足你的八卦心呢!
摸摸
這是最容易讓人誤會,也最常讓人誤會的贊。“今天要加班”,你發現狀態下出現了32個贊,于是你咆哮:“點贊的都是什么樣的心態?!”其實,他們只是想“摸摸”你,表達一下同情與關系。奈何微信不開發一個表達“PatPat”或者“摸摸”意思的按鈕呢?
300個贊就出賣了你的全部性格。
說了這么多,你得小心“贊”背后的秘密了。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刊登過一項研究,電腦僅通過對一個人Facebook上點“贊”數據的分析,就能夠比這個人的親朋好友更準確地預測其性格。
研究者們分析了Facebook上的來自美國的8萬6220名志愿者相關數據,他們在一個叫“我的性格”應用軟件中完成了一份100題的性格測試問卷并提供訪問他們的“贊”數據權限。接下來,志愿者邀請他們臉書上的親朋好友對其進行心理特質評價。
結果發現,與志愿者對自我的評價比較后,電腦僅需分析10個“贊”便能比其同事更準確預測其性格;通過分析70個“贊”,電腦就能超過其朋友或室友;150個“贊”超越其家人,而300個“贊”則能“擊敗”其配偶。
電腦對人性格的判斷真的會如此輕而易舉,準確無誤嗎?
在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的數學模型結果表示,其性別預測正確率高達93%,在95%的情況下可以正確識別人種,并在88%的情況下正確識別出了性取向。同時,該模型還有80%以上的幾率對黨派和信仰進行正確識別。但是,這個模型在預測戀愛狀態、藥物濫用以及父母離異狀況等方面的準確度較低,看來內心的情感是最難以預測的事物了。
雞湯雖好,莫要貪杯。點贊雖好,也不要亂點哦。
本文參考自虎嗅網(微信公眾號:huxiu_com)及果殼網(微信公眾號:Guokr42),有刪改。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