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十大對話
來源: 快公司FastCompany
硅谷的誕生
假如在1957年,八位年輕才俊沒有離開才華橫溢卻躁狂的老東家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用風險投資基金共同創辦了自己的企業,那么,今天就不會有與我們朝夕相伴的大部分現代科技產物,從筆記本電腦到ATM到iPhone。
諾貝爾獎得主、晶體管發明人肖克利將這群小伙伴稱為“叛徒八子”,其中包括了未來的英特爾公司共同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與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他們后來組裝了世界上第一片集成電路板,創辦了第一批硅谷公司。八子之一,現年84歲的杰伊·拉斯特(Jay Last),清楚記得當時的情形。
“肖克利是一名杰出的科學家,卻是糟糕的管理者。他因發明晶體管獲得了諾貝爾獎,于是開始研制一個根本不可能成功的裝置,他把挫敗的怒氣發泄在我們身上。我們向成立肖克利實驗室的阿諾德·貝克曼抱怨,起初得到了他的支持,可當我們與肖克利攤牌時,貝克曼卻背叛了我們,我們明白這公司不能呆了。
某夜,我們在維克·格里尼克(八子之一)家中聚會,談論下一步計劃。我們面對四堵黑墻,心灰意冷。找新工作絕非難事,但我們喜歡共事。那天晚上,我們決定尋求能集體共事的方法。但試問,去哪里找愿意雇用八人團隊的公司呢?
尤金·克萊納(八子之一)的父親在海登史東證券公司有熟識,于是我們給該公司投了一封信,告知我們八人的情況。阿爾特·洛克是公司里的一個小伙子,他機智聰敏,沒有將我們的信丟入垃圾箱。他和老板巴德·科伊爾特地飛來會見我們,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新穎的想法,那就是風險投資的開始。阿爾特說,‘方法就是你們成立自己的公司’。我們當時就震驚了,那會還沒有投資公司的概念。海登史東公司答應為我們找投資人。
在遭遇30次拒絕之后,我們見到了謝爾曼·菲爾謝爾德,其父是第一批IBM投資商之一。他在我們的公司投入了150萬美元,創造了菲爾謝爾德半導體。我們八人,加上海登史東,成為了公司股東,并且5年后可選擇收購。
當時我們還沒意識到會留下怎樣的寶貴傳統。假如你追根溯源,會發現有幾百家公司都出自菲爾謝爾德。我參與了硅谷的開創,幸好肖克利是個偏執狂,不然我們至今還在老東家呆著。”
扎克伯格押注社交網絡
2003年,馬克·扎克伯格只是個籍籍無名的哈佛大學二年級生。他一邊為文克萊沃斯雙胞胎兄弟(社交網站ConnectU創始人,彼時正當紅的青年才俊)設計項目,一邊在這對高富帥兄弟的陰影里,搗鼓自己的Facebook社交網站,按部就班地做著創業大夢。
偶然的一天,他的高中同學亞當·狄安吉羅(Adam D’Angelo)如上師般進入了他的即時消息對話框里,三言兩語,他就覺悟了。
扎克:我在做一個約會網站
扎克:不知道會不會跟Facebook太相似
扎克:可能會同時發布
扎克:除非我跟約會網站的負責人說我不干了,然后告訴他們我都做好了
狄安吉羅:哈哈
扎克:如果知道是為了約會,誰還會注冊Facebook
扎克:人們對加入約會網站始終也抱著懷疑態度
扎克:不過負責約會網站那人肯定會做足宣傳功夫
扎克:我想知道有什么兩全其美的方案
扎克:Facebook本身會吸引很多用戶,但如果和約會網站同時發布,就難說了
扎克:兩者會互相抵消,兩敗俱傷。你有主意嗎?有沒有辦法實現雙贏
狄安吉羅:我們可以合二為一做一個交友網站。哈哈,斯坦福大學內部有類似的玩意
扎克:這個想法我準備用在Facebook,他們家唯一的不同之處在于,你直接向人請求約會,或與Facebook建立聯系,而不需要通過系統完成
狄安吉羅:對
扎克:我還討厭為別人做事情,哈哈。我不喜歡幫別人打工。我覺得我應該先完成Facebook,然后等到規定期限的最后一天,跟他們攤牌“看吧,你們的網站還不如我的,要是你們想加入我的網站,你們可以……不然,就等我有空再幫你們整吧。”這么做會不會太混蛋了?
狄安吉羅:我覺得你就該直接放他們鴿子
消費電子產品也能惹火
沒錯,iPod、iPhone 和iPad 都是輕薄精美、設計巧妙的典型設備。但是,他們都稱不上輕巧界第一,第一的名字叫Palm V。IDEO合伙人丹尼斯·博伊爾(Dennis Boyle)一直都記得多年前那場激發設計靈感的對話。
“1995 年,Palm推出第一臺原始試驗機,一部灰色的掌上電腦。當時我想,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憑著直覺,我給Palm打電話,要求和創始人杰夫·霍金斯見面。他接待了我們,并和我們討論未來的各種可能性。Palm 團隊說,‘購買試驗機的顧客多是三十幾歲的電腦極客,我們希望能吸引不同年齡層的顧客,尤其是女性購買者。’
我們開始制作模型,向斯坦福購物中心的女性顧客展示,以獲得反饋,結果一無所獲。某天,杰夫拿著一部摩托羅拉StarTac手機走進來,大家都驚呼不已。他說,‘我想要這種把它從口袋里抽出來時的感覺,我喜歡它的外形,特別輕薄。’
我們制作了塑料樣機,一旦變薄了,就會顯得廉價。我喜歡隨身攜帶很多小型產品,比如相機、計算機和眼鏡盒,這些產品很多是金屬制的。杰夫便說,‘對呀,我們不如這么做?’他下定決心要把它變得輕薄優雅。”
史蒂夫·喬布斯進軍電影圈
在史蒂夫·喬布斯創造的偉大產品中,皮克斯也許是最不經意的一個。那時,他被趕出了蘋果公司,利用自己賦閑的時光,一不小心就改變了當時正渴望突破動畫界。有趣的是,皮克斯的動畫產品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譯為“XX總動員”。
不過,這種乏味的現象,看起來又是那么勵志和親切。而在迪士尼公司收購皮克斯之后,喬布斯在2006年年報發布會上,回想起他當初如何發掘這個后來的著名電腦動畫工作室(后擔任其CEO)。
那時,皮克斯只是艾德·卡特莫爾(EdCatmull)經營的盧卡斯電影公司(Lucasfilm)其中一個制圖部門。喬布斯說:“艾德與我分享他自研究生時期就懷揣的夢想,就是制作世界上第一部電腦動畫長片。我投入了資金,也投入了心思,歷時10年,我們最終夢想成真。”
卡特莫爾說:“我們當時在SIGGRAPH計算機圖形圖像大會展出名為皮克斯圖像電腦的專用圖形計算機。我在攤位上,史蒂夫恰好經過,于是我們在大樓里四處走走。當時我說,剛從猶他大學畢業時,我相信用計算機動畫技術制造一部動畫長片是可以實現的。
過去10年我投身其中,先是在長島州紐約理工學院,1979年,喬治·盧卡斯雇用我將高科技引入電影業。我們已經聘請了約翰·拉斯特(《玩具總動員》編劇及導演),現在需要采取下一步行動了,喬布斯意識到我們的繪圖實力是他前所未見的。
事實上,那是皮克斯的艱難時期,我們正愁找不到愿意接受我們條款的投資商。正在琢磨NeXT計算機公司未來的喬布斯,被我們這個非同尋常的團隊所震驚,決定入股。我想我們之所以惺惺相惜,是因為他在我們身上看到了科技深度,同時大家都重視圖像效果和如何講故事,我們有相同的語言。”
閱讀、寫作與教育改革
1989年,溫迪·柯普(Wendy Kopp)剛剛21歲,她在自己的普林斯頓大學畢業論文中提出了“為美國而教”計劃——讓美國一流大學的畢業生,放棄其它優差,先到貧窮落后地區教兩年書,才決定下一步事業發展方向。
第二年春天,她已經征集到500名一流大學畢業生和500個工作崗位,但還需要20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而她也不過是個沒有工作經驗,沒有領導過任何組織,沒有富有的父母,沒有籌款經驗,沒有面對傳媒的技巧、沒有政商界關系的“六無普通畢業生”。于是,她給資產十億美元的實業家羅斯·佩羅(Ross Perot)寫了封信。
“我想,他來自達拉斯,我也來自達拉斯,而且他熱衷于教育改革。我只是單純認為,他肯定會喜歡這個計劃!我記憶中給他寫過無數封信,其中一封被他讀到了,于是他打電話給我,問我‘你想什么時候見個面?’我說我一周之后到。我需要200萬美元,計劃向他募集一半。我告訴自己,他不答應,我就黏在椅子上不走了。
我和他談了兩個小時,他大概意識到我不打算走了。他說,‘不如這樣,如果你能籌到另外150萬,我就給你50萬。’我知道這就是我所需要的了。之后所有資金都陸續到位。此前我見過許多潛在贊助者,但他們都抱觀望態度,想搞清楚計劃是否真正可行。佩羅的承諾給其他人打了一劑強心針。”
當大型零售商遇到高端設計師
1997年,塔吉特百貨公司(Target)聯系到設計師邁克爾·格雷弗斯(Michael Graves)。起初,不過是想請他為華盛頓紀念碑復原計劃設計腳手架。但最終合作內容卻遠遠不止如此,他們的合作不再局限于某個產品。此舉對業界影響尤其深遠,不僅加深了時尚與設計的合作關系,更是推動和加速了無數零售商及設計師的發展步伐。
曾任塔吉特百貨公司高級行政人員、彭尼百貨公司(JCPenney)現任CEO的榮·約翰遜(Ron Johnson)說道“,我剛從歐洲回來,在阿萊西公司(Alessi,意大利家用品制造商)看到了邁克爾的設計作品。我問他,‘你愿意為塔吉特設計產品嗎?’”格雷弗斯回憶道,“我很高興,我在普林斯頓大學授課,但我的學生買不起我設計的產品。我很樂意為人們帶來物美價廉的產品,讓設計大眾化。”
約翰遜描述起計劃中的廚房用具和家居裝飾品系列,“我們列了一張清單,包括烤面包機、茶壺、廚房工具和小器具。假如我們能推出定價在布盧明代爾百貨公司和沃爾瑪之間、設計精美的產品,并做好宣傳功夫,人們肯定會有所反應的。”
格雷弗斯說,“我擔心媒體和同事會認為我們在挑戰自己的極限,我以為我們會被尖酸刻薄的批評言論淹死。”事實證明,他們的擔心是多余的。
絕對有才
就算你沒有喝過伏特加,但總歸見過絕對伏特加的酒瓶吧。絕對伏特加于1981年推出以酒瓶為中心的廣告宣傳活動,成為最具代表性、持續時間最長的廣告活動。它讓絕對伏特加成為行業內的第一品牌,也使該廣告的制作機構,李岱艾廣告公司一舉成為業內先鋒。
比爾·特拉格斯,李岱艾廣告公司創始人:產品的優勢在于瓶身,于是我們把它作為宣傳重點。我們需要獨樹一幟。
格雷漢姆·特納,廣告文案:杰夫某天早上走進來,手持一幅酒瓶頭戴光環的涂鴉,附上一段有關天使的冠冕堂皇的廣告語,怎么看怎么不對。我說,“視覺效果很好,但我們不如把標題改為‘絕對完美’(Absolut Perfection)?”
特拉格斯:我和杰夫爭論,但他堅決認為,至簡才能制勝。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特納:我們絕對完成了使命,就是為行業面貌增添光彩,重拾廣告的觀賞價值。
星巴克拯救現代企業
2008年,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重掌星巴克大旗。此時的星巴克早過了一天之內就可以開出7 家新分店的鼎盛時期。為了節省開支,霍華德·舒爾茨決定裁員,關掉600家分店,以其大刀闊斧的力度扭轉敗局。但在此過程中,他卻拒絕了投資商一個減少開支的提議——降低員工的醫療福利。當時星巴克在這一項的開支達到3億美元,遠超咖啡的成本。這一舉動使星巴克成為后工會啟蒙時代的公司典范,并為其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石。
“我們的股票大幅下跌。某天,我正與一名機構投資股東打電話,他談及公司員工的長期醫療保險制度,當時成本為2.5億美元,他說這是削減醫療保險成本的最佳時期。很多公司都采取類似做法,所以不會引起公眾抗議。
我試著向他解釋,星巴克的精髓在于人性化,企業文化也深深扎根于兩項基本福利:員工全面醫療保險制度,及每周工作時長超過20個小時即能擁有的職工優先認股權。
我告訴他,‘這在任何層面都是不可行的,因為你不了解我們公司的精髓所在。多年以來,如果您仍相信財務危機會改變我們的原則和核心宗旨,也許您應該出讓股權。我建立的不是股票,而是一個卓越不群、持之以恒的公司。’我們雖注重經營績效,但領導公司應以人性化為標桿。
搞笑火爆走紅了
1999年,在Advertising.com的圣誕派對上,當時還是大學一年級生的喬希·艾布拉姆森(Josh Abramson)與里奇·凡·維恩(Ricky Van Veen)在DJ間里創辦了“大學幽默”網站(CollegeHumor)。幾年后,兩人不得不為這個幽默視頻網站的未來做出抉擇。
艾布拉姆森:當時我在一家小投行上班,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大學幽默”上。
凡·維恩:我們通過電話談生意,他在公用電話亭里,我當時住在巴爾的摩市父母的家里,就躲在小時候的房間里打業務電話。
艾布拉姆森:很多人問我,你們為什么不退學?這是行不通的,我們又不是盈利數百萬的大公司。
凡·維恩:互聯網繁榮時期,我們紅極一時,賺得盆滿缽滿,隨后就破產了。幸好我們還在讀大學,日常開銷不大,勉強還能湊合著過。慢慢地,一切開始好轉。
艾布拉姆森:在那之前,我的感覺是,這在大學是個很好玩的東西,但畢業之后,我得去花旗銀行什么的找份工作,我甚至覺得作為成年人,經營一個叫“大學幽默”的網站,有點難為情。事后看來,正是那段困難的日子驅使我發奮圖強。我和里奇在電話里決定,目前網站運轉良好,我們別找工作了,就干這個吧。
凡·維恩:問題是,我們夠錢吃飯,夠錢看有線電視嗎?
艾布拉姆森:我記得好多次聊到吃拉面。
凡·維恩:這個決定意義重大,但是并不難。因為選擇另一條路我們是不會快樂的。
艾布拉姆森:當時我設想去改變喜劇的運作方式,真的,我不想干一份討厭的工作。
Zappos開啟網絡購鞋新時代 1
20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迎來首個井噴期,網路上唯一暢銷的東西是書籍和光盤。一般認為,其他產品尤其是服飾,是賣不動的。于是,Zappos創始人尼克·斯文默(Nick Swinmurn)給由企業家轉型做投資商的謝天華(Tony Hsieh)留了一條語音信息。
那是1999年,400億美元的制鞋行業里,僅5%的銷售額來自在線郵購訂單。斯文默把這個數據分享給風險資本家,得到的回復卻是,“沒有人會在網上買鞋子的。”
后來,斯文默給謝天華留了個語音信息。青蛙創投公司的華裔總裁謝天華聽到信息后,迅速盤算了一下:“百分之五相當于20億,不管我是否愿意不試穿就買鞋,重點是已經有消費者這樣做了,似乎有理由推斷,網絡銷售將會和實體店銷售有一拼。”
斯文默告訴謝天華,“每個人都要穿鞋,你得先有這個信念。”謝天華說,“賣賣消費產品也不錯。你該找個有鞋類行業經驗的人,”幾周后,斯文默帶著弗雷德·莫斯勒回來,莫斯勒曾在諾德斯特龍連鎖百貨商店(Nordstrom)的男鞋部工作。
他問謝可否以Zapos作為公司名稱,Zapos源自西班牙語zapatos一詞,意為鞋子。謝天華說,“加一個p,以免消費者錯讀為zay-pos。”Zapppos起步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