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幼獅:一場活人感的創意游學
2025戛納國際創意節閉幕后,電通創意(DENTSU CREATIVE)的Young Lions幼獅選手——劉丹妮、林煜航、李璞、郭秋笛——經歷了五天的全球比賽和創意節體驗,在法國戛納向我們揭開了他們不斷蛻變的創意旅程。
你們在這次戛納幼獅行程中最大的驚喜是什么?
最大的驚喜是親眼見證了“創意”的真實存在!
Film賽道決賽中,金獎得主來自危地馬拉,他們制作48小時的作品,僅僅在大屏幕上呈現十秒,全場(包括我們這些競爭者)瞬間爆發出熱烈的歡呼。那一刻,不同國家、不同背景的年輕創意人,純粹為“好創意”本身而激動、鼓掌、吶喊。
這種超越競爭、回歸創意本真的震撼瞬間,在戛納現場幾乎每天上演,讓我們最直觀地感受到“廣告界的奧斯卡”的魅力:“好的創意擁有穿透一切的力量,能引發全人類最本能的共鳴與歡呼。”
WITH JEAN LIN & HIRO SAN
在dentsu beach house,你們見到了哪些同事,聊了些什么?
Beach House的氛圍很棒,在這里可以有機會認識來自全球的電通同事們。
我們遇到了很多資深前輩,
和Ishihara san聊到他1999年加入電通的經歷以及我們首次參加戛納的感受,
得到了Hiro san社長和Jean Lin的賽前打氣。
這些來自電通長期服務者前輩們的分享和鼓勵,
更讓我們感受到電通作為一家百年企業的獨特魅力和凝聚力。
BTW,dentsu beach house的壽司很美味。
LUNCH AT DENTSU BEACH HOUSE
在比賽中,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創意們交談后,有什么想法?
除了我們電通創意中國的四人,這次還有來自電通芬蘭、印度、瑞士、肯尼亞、巴西、日本、阿姆斯特丹的戛納幼獅參與全球比賽。
最深刻的體會是:創意的共鳴超越文化。
48小時比賽后,我們和來自瑞士的電通幼獅Sara和Delia一起在入圍作品展廳觀看、討論獲獎作品。盡管大家文化背景各異、語言不同,但對“好作品”的判斷標準卻驚人地一致。我們會不約而同地為同一個創意叫好,甚至發現在不同國家基于相似“人性洞察”但本地化執行各異的案例。
這再次印證了我們此次收獲的一個關鍵認知:“洞察必須深入本地,但偉大的創意落地卻能引發全球共鳴。”
戛納創意節期間,你們去參加了什么活動,對哪一場最有印象?
在最后一晚的Awards Show,2025 Cannes Lionheart(戛納獅心獎)獲得者Sonita Alizadeh出現,全場起立為她鼓掌,這也成為我們在本次創意節中最有印象的一幕。
Sonita來自阿富汗,在19歲之前,她因戰亂流落至異鄉的福利院,被父母出售過兩次。她的人生本會跟大多數當地女性一樣,被囚困于包辦婚姻中。然而,她在偶然中接觸到Rap,這種鏗鏘有力又極具態度的音樂風格讓她驚嘆不已,在16歲時創作出席卷全網的《Brides for Sale》。
她受邀在頒獎典禮上獻唱了這首作品,“掀起我的頭紗,掃描我前額的條形碼,然后可以告訴我我的商品信息嗎?”。這也讓我們感受到戛納創意節不僅聚焦于商業廣告領域,更將目光放眼“Humanity”本身,讓人們聽見”更遠方的哭喊”。
這次回來后,希望將什么洞察見聞或者創意方法,融入到之后的工作中?
用一個詞形容這屆戛納國際創意節,那就是“Human”(人)。
過去幾年,AI 是絕對焦點。
而今年,行業開始集體反思:
在 AI 難以觸及的領域,廣告能為人類帶來什么?
分享者們的共識逐漸清晰:長期價值(Long-term)、情感共鳴(Emotional)、簡潔有力(Simple & Powerful)——這些作為“人”才能賦予的視角、情感與議題,才是真正打動人心、創造品牌價值的商業密碼。同時,行業也更理性地定位 AI:“AI 是工具,而非解決方案”。
你們對創意行業的熱情來自哪里?
相比于其他行業,創意行業的出發點永遠是對世界的洞察。你可以從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親身體驗中獲取,體育、歷史、游戲、音樂……這種汲取方式就足夠有魅力。然后,再借用各類介質傳遞觀點與態度,而每一份表達都潛藏著顛覆社會固有認知的可能性,這讓我們感到興奮不已。
會不會推薦學弟學妹加入這個行業?會,會告訴他們創意未死,并且研墨下筆送給他們四個字:“大展宏圖”。
WITH ISHIHARA SAN & APAC TEAM
對于想要出海的品牌,在與全球的年輕消費者互動時,有什么要注意的嗎?
深度“感受”,而非表面“接觸”當地文化。
這次戛納之行,從幼獅作品到全場Shortlist,都強烈傳遞出一個信號:真正打動當地年輕消費者的洞察,都根植于極其“當地”的文化土壤。只有深入理解當地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痛點和興奮點,才能提煉出引發他們共鳴的洞察。
對那些想了解中國年輕人的國際品牌和營銷從業者有什么建議?
最有效的是通過中國年輕人的社交媒體去知道他們在討論什么。畢竟中外年輕人用的社交媒體和論壇存在一定的差異。
同時,相比通過數據和文字去想象“中國年輕人”,我們覺得更好的方式是在現實生活中深度接觸一些“生動的活人”,在他們的觸媒和消費等行為習慣中、在他們的日常文化語境里精準“采樣”。
Love & Peace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