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小米YU7發布會,公司最厲害的不是雷軍
前幾天小米開了人車家全生態發布會,新產品很多,雷總預熱微博就列了好長一串。
當然熱度最高的還數YU7,這也是我把它放標題的原因,咳咳。
我不是科技發燒友,但一直喜歡關注科技公司的發布會,我好奇的是,不同公司怎么組織和傳遞信息,不同商業人物又會展現什么氣質。
老實說,今年雷軍的新聞實在太多了,當他的皮夾克和寫真都能霸榜,我對他已經沒什么好奇了。
所以我點開這場發布會,更想看看小米這家公司的溝通技巧,結果還真被我看出了點東西。
1-小米的網速很快,很懂自己的話題點在哪
產品:小折疊 Xiaomi MIX Flip 2
昨晚介紹的第一款產品是 Xiaomi MIX Flip 2。
提起折疊屏,很多人會首先想到華為的三折疊,市場數據也印證了這點:IDC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出貨量約917萬臺,滲透率僅為3.2%,頭部品牌已形成明顯分層。華為以接近50%的份額占據絕對領先地位。 價格方面,主流機型集中在6000-16000元區間,中端機型嘗試下探6000元,但相比直板機仍缺性價比優勢。
因此,小米這款小折疊用意很明顯: 以5999元定價(12GB+256GB)、“輕薄無痕+長續航+實用外屏”的特征,切入中端市場,避開和華為在高端市場的正面競爭。
發布會上播出的場景式宣傳片
對比的不是其他折疊機,而是iPhone16 Pro
事情就是這么個事情。但小米怎么表達的呢?堆參數?No, No, No!
小米很擅長把技術語言、產品語言,統統轉譯成零門檻的“大白話”,再綁定點熱門話題,讓人覺得“小米是真懂我”。
小米的文案很直接,不搞“高級詞匯”那一套
所以介紹小折疊時,小米直接從用戶討論最熱的話題代入。
第一個話題:美麗小廢物
小折疊被戲稱為“美麗小廢物”,去年小米就打了這個點。
2024年的宣傳海報 ↓
今年產品升級,話術自然也要升級。于是小米有針對性地講了Xiaomi MIX Flip 2的賣點:更不廢了,也更美了。
“不廢”——除了性能,還講了一個用戶的小剛需:長期使用后,無明顯折痕。
模擬使用1天
模擬使用1年
“更美”——小米對女性用戶需求的“懂”,是通過配件體現的。不吹不黑地講,便攜、可以夾帶鏡子、擴香片等出門常備的用品,的確是大部分人的真需求。
第二個話題:萌寵鎖屏
這也是上一代產品備受好評乃至引起熱議的功能點,小米沿著這個點繼續迭代。
上一代產品的展示片段
這一代充電時會有特殊動效↓
第三個話題:對標拍立得
去年,小米隨身拍就在小紅書上小爆了一次。當時大家都覺得這東西可以對標拍立得。
昨天的發布會,小米直接說:
“對標拍立得?不,我們要超越拍立得。”
“拍立得的相紙很貴,所以我們把相紙的價格打下來”
實際超沒超越,大家見仁見智,但是小米這種針對性回應用戶熱議話題的思路,很值得學習。
2- 不和用戶玩“考考你”,只給簡單選擇題
產品:Xiaomi開放式耳機Pro
米家掃拖機器人 M40 S vs 米家無線洗地機 4 Max
產品很多,篇幅有限,不一一細說,給大家分享幾個我印象最深刻的點。
第一個點,是在介紹開放式耳機Pro時,小米說:
“開放式耳機,因為開放式的形態帶來的技術限制,行業默認不談音質。
久而久之,用戶也默認,我如果買開放式,那就對音質不會有太高要求。
但小米不這么覺得。”
主講人是用很平靜的語氣陳述的,不過這句話帥到我了,給我一種小時候在電視里看見趙敏說“我偏要勉強”的感覺。
第二個點,是在介紹科技家電時,我注意到小米的講述邏輯是——先定義標準,再解釋產品如何達標。
比如講吹風機,小米先給出了非常大白話、用戶視角的四個標準:
一款好的吹風機=
吹得快
順
養護頭皮
改善發質
講空調,也是先定義標準,且定義的非常簡單、好理解。
其他產品也都是這個講述邏輯,不再贅述。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溝通技巧,是小米會盡可能簡化消費者的選擇。
小米愛對標大家都知道,昨天讓我有點小驚訝的是,它也不避諱在自己兩款產品間對標,而且能明確講清不同產品針對的需求場景。
可能有朋友覺得這是科技公司最基本的,但以我個人體感,能做到的真不多——有的研發實力不足,有的溝通能力不夠。
所以小米在對比 米家掃拖機器人 M40 S 和 米家無線洗地機 4 Max的時候,說出的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精致“懶人”上科技
細節“卷王”上狠活
表達很清晰,假如我是一個有購買需求的用戶,我可以很明確地“對號入座”,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
最后,還是得說說YU7和雷軍
對于風口浪尖上的人,我總是觀感復雜,我也有點害怕車,我的買車計劃就是“不買車”,所以關于YU7和雷軍,我實在沒有什么表達欲。
昨晚唯一讓我印象深刻的點是,雷軍講到汽車的時候,聲音很明顯地哽咽了,好像企業家的面具突然裂開了一瞬,露出了一個真人。
在這個心氣和心力是奢侈品的時代,能心有熱愛,或者感受到別人的熱愛,總還是一件開心的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