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離開哈佛大學,放棄教授職位,而要去 Google 工作?
來源: inside
先前我們曾經在 〈從哈佛教授變成 Google 經理,典型的一天是這樣過〉 介紹過 Matt Welsh 這位在 Google 工作的前哈佛計算機科學教授,目前他所領導的團隊負責很多項目,其中最大、最重要的是 Chrome data compression proxy 服務。而平常他們在做的就是負責讓 Chrome 在行動裝置可以運作得更好,特別是在那些網絡又貴又慢的新興市場。
但是,為什么當初他要離開哈佛、放棄教職呢?
這顯然對 Matt Welsh 的生涯會是個很大的變動,他說自己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仔細考慮,最終也決定跟大家分享他做出決定的原因。
當然,Matt Welsh 先表示自己跟原本的雇主,也就是哈佛大學,沒有任何的不愉快,計算機科學的教師們絕對都是世界一流的,學生的水平也是最好的,哈佛大學的環境好極了,到處都是好人,他會懷念哈佛。Matt Welsh 表示自己很感謝哈佛「瘋」到愿意給他教職、給他這個機會對學校里的偉大科系做出重要的貢獻,他對于自己過去八年在哈佛工作一點也不后悔。
不過他人生的優先級已經改變了,他發現是時候繼續前進了。
Matt Welsh 決定要離開學界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太喜歡自己在 Google 所從事的工作了。他可以整天 hack 自己想做的東西、做那些規模比他在大學里可以碰到遠遠更大、更有趣的事物。他說這實在非常有吸引力,而且值得他拿名字前面的「教授」頭銜、大辦公室甚至終身教職來換。這名前哈佛大學教授意識到,原來在 Google 工作才讓他了解到原來自己的夢想就是用自己的生涯去建立龐大系統(building big systems)。
當一名教授跟你想的不一樣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 Matt Welsh 認為當一名教授,原來跟他想的并不一樣。當教授開銷大、(他自認)找資金又難,而且必須花費非常大的力氣去說服別人你感興趣的挑戰是很重要很有趣的。最重要的,在學界的框架下他很難完成自己的夢想——建立龐大的系統。產業里的問題是如此之大,可以說絕大多數的學界人士都無法應付。沒錯,這樣的局面如果可以改變也很好,但你知道的:「打不贏,就加入他們。」
他說,比較憤世嫉俗的觀點是,身為學術界的研究者,最有可能發生在你研究成果上的事,是某個在 Google、微軟或 Facebook 的人被你的論文所啟發,并在企業內部落實。而且,有很大的機率他們需要將你的點子做劇烈的修改以符合實務需求,但你卻永遠不知道。
在學校,開銷與繁文縟節(給予建議、教學、委員會工作等等)都是 Matt Welsh 必須從有趣工作中分心處理。但是在 Google,他認為從點子到執行的路徑要直接得多,自己可以就這樣坐下來寫程序并且部署到系統上,遠比過去在學術界可以存取到的機器還多。這讓 Matt Welsh 感到遠比學術工作更令人滿意。
當然,Matt Welsh 認為學術研究有著無以倫比的重要性,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基礎。他在文章底下的評論中也強調自己并不認為學界與業界有「哪邊比較好」的問題,而且他還認為無論你想要在學界還是業界有重要貢獻,他都非常推薦大家取得博士學位。
對他個人而言,問題在于,自己究竟想把時間花在哪里、「想要待在創新的哪一側」。學術界有非常大的自由,但是代價是經費問題以及從點子到應用的冗長過程。Matt Welsh 非常欽佩那些能在象牙塔之外仍舊能對學術界做出重大貢獻的人,例如柏克萊的 David Patterson,同時他也很欽佩那些在學術界不斷指導學生、寫書、演講、給予政府建言的教授。Matt Welsh 說幾乎所有這些事都很難令他滿意,而所有的額外工作只會剝奪他從事建立偉大系統的時間,而后者是他非常想從事的工作。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而我們從 Matt Welsh 后來的發展也看到另外一點他沒有在本文提到的: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現在已經在 Google 擔任管理職的 Matt Welsh,認為目前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比起他在學術界時好多了:幾乎不必在下班后或是周末繼續工作。所以他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跟家人相處,而且可以安排好時間,不會讓家庭時間受到影響。如果大家有留意 Matt Welsh 的行程,會發現他每天四點多就可以離開辦公室,這恐怕是身為一位教授(或是任何教職員)所難以想象的。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