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高存活指南 | 曾瀕臨破產,又現滿血復活
2015年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大的彩蛋,就是當《樂高大電影》的主題曲“EVERYTHING IS AWSOME”響起時,中場表演嘉賓向觀眾席中的演員頒發的樂高小金人,這讓整個奧斯卡瘋了!
樂高就是有讓人為之瘋狂的魔力!
作為全世界第2大的玩具制造商和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品牌玩具制造商,被譽為丹麥國寶,其品牌也成為了積木的代言詞,其組合化的商業概念與標準+定制的模式廣受如zara等品牌的模仿。
但你可知道,2003年樂高差點死去!如今卻逆襲成全球最有價值的玩具企業,且聽幾何一一道來:
1、不僅只是游戲體系,還是可持續商業體系
每塊樂高積木都能與其他樂高積木相連,每個樂高套裝都是樂高宇宙中一個完整的部分。樂高不跟隨行業大溜去費力地制造出曇花一現的產品,而是去創造一個連貫的、可拓展的玩具世界,構成一種親密感和社群意識,從而形成重復銷量。
2、FMC框架,用更少的元素來創新
樂高采用FMC(“完全生產成本值”),設計師只要不超出FMC的框架范圍,就可以進行任何形式的創新。FMC框架讓設計師能夠按捺住創造單純耍酷的零件的沖動,轉而想辦法用通用積木創造出更多的產品。
其結果,平均每個樂高套裝的零件中至少有70%是由標準的通用積木構成的。而設計師則發現,在FMC有限的范圍內,他們可以有更多的創意,因為,限制了他們的選擇范圍,而給他們指出了一個明確而有效的方向,更有利于產生成功的概念。
這就好像喬布斯堅持蘋果手機的簡約化,用更少的元素來創新,從而成就了上個10年中最有代表性的設計。
3、分布式共同創造,構建完整生態
樂高自有創意平臺(LEGO IDEAS),用戶可以方便的注冊,提交方案說明(通常提交的方案是需要非常詳細,包括圖片、說明)。之后由粉絲投票來決定下一款樂高產品的生產。
樂高還積極和外部合作,如MIT media lab,樂高Mindstorm的交流社群,藉助外部的研發力量縮短開發時間。這種大幅度的開放式創新模式,形成了一個包含供應者、合作伙伴顧問、外圍制造商和教授等的完整生態系。
4、先服務分銷商,再服務兒童
如果你服務不好分銷商,那你根本就無法接觸到兒童;在樂高集團的分銷商大會上和在管理團隊一系列‘必勝戰役’中,樂高喊出了“聚焦于分銷商客戶,重塑產品競爭力”。
具體地講,就是要努力提高分銷商的利潤,在合適的時間向分銷商發送足夠數量的恰當產品,并創造一個平衡的能深入兒童內心的產品目錄。
5、自營部落格攻占成人市場
除了兒童,樂高經營部落格The Brothers Brick,耕耘另一利基市場- 成人樂高迷。透過部落格策展的概念,每天至少發表一則新貼文,分享來自世界各地高手的樂高創意作品。樂高用精彩的作品激發更多人想要自己動手創作的熱情,也造就更多的銷售機會。
▲樂高The Brothers Brick 部落格以創意作品,傳遞品牌無限可能的精神,可愛的日本美少女作品用20,000個積木做成,超級吸睛。
6、產品+原創動畫+授權IP
2014年推出的《樂高大電影》,你不僅會看到樂高世界觀;同時,你又會在影片里面找到像蝙蝠俠、超人、神奇女俠這樣的授權IP。
通過這種新的模式,樂高不僅在作品創作上更天馬行空,還能把原來的消費者群體從單純的積木愛好者擴大到動畫、授權IP的愛好者。
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模式,樂高以最直觀的方式告訴消費者,樂高的產品原來可以這樣實現那些充滿想象力的故事,進一步向消費者傳遞了“MY OWN CREATION”的理念。
這也正應證了營銷界常說的一句話“客戶購買的不是產品,而是產品背后的價值”,樂高確實做到了。
7、不一樣的消費者體驗
這背后的價值讓人們被樂高所吸引,還有很重要的原因是,樂高玩具可以讓人們實現創作者的夢想,更充分地表達自我,展示自我價值。
樂高玩具給消費者帶來了四種不一樣的體驗:通過玩耍探索自身以及周圍的世界;在親手制作的過程中進行獨一無二的創造;通過模仿代入進入特定故事、角色與世界中,還可以通過樂高建立起與同好者的聯系。
8、創意辦公室,凝聚人才
樂高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離不開其背后人才的力量的支撐,想不想看看這些優秀設計師的工作環境呢?
巨型滑滑梯、隨處可見的玩具模型、極具設計感的會客廳,你會想到這個是辦公室么?
邊玩邊工作,同時亦得到巨大的滿足感,這不正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工作環境么?怪不得有人說樂高的積木拼砌師是全球最快樂的九大職業之一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