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代:科技對我們的13種“改造”
來源:頂尖文案
作者:秋小葉
從小學開始,就經常有“垮世紀的一代”之稱,在上一代的人看來,我們這一代(80后)處處讓人覺得不靠譜。
科技的迅猛發展,為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進步,也為日常生活帶來了便利。但這些進步和便利無不是在我們得到了科技帶來的利處之后做出的評價?;疖噭偘l明時,人們把它當做是一頭猛獸;淘寶剛出現時,我們總是擔心網上購物的真實性和安全性;也許未來,還有更多新科技的出現,會在最初讓人感到恐懼,盡管它在之后將會被證明是有益處的。
新事物的出現,并不一定會讓人激動,相反,會先讓人感到恐懼和排斥。
那么,到底科技給我們(尤其是80后,90后)這一代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呢?英國設計師Ajit Johnson用一組極簡海報描述了科技與人的關系,選取我們這一代的生活細節,巧妙勾畫出科技對我們這一代的影響。
1、最后一次通話是在8秒鐘前,最后一次看書是在8個月前
據調查統計,目前人們離開手機的極限時間是三小時,也就是說超過三小時就會崩潰。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許這已經成為了諸多事情的借口,但是不閱讀并不是科技時代的產物。
2、結婚要請的朋友都在facebook上
國外是facebook/twitter,國內是微信/微博??萍伎梢苑奖闩笥训穆摻j,幫助認識更多的點贊之交,但是無法幫我們促進朋友的情感。
3、網絡約會
2000年左右開始,聊天室開始盛行,接著是QQ、BBS,開始流行的可能還有網戀。網戀究其本質也是談戀愛的一種,只是多了一層“網”。在正確利用科技造福自己的前提下,網絡拉近了很多異地情侶之間的距離,這點可以贊。
4、C盤
C盤已經不夠用了,自從有了各種云盤,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電腦拿去修了。不過,喬幫主的MAC可不是這么分類的......
5、向左還是向右
如果在沙漠里迷路了,只能擁有兩樣東西:Internet 和water,你會選擇什么?
雖說水是生命之源,但在這個神奇的時代,人們在最后關頭也有可能會選擇互聯網哦——至少要發條微信(微博/Facebook)求救嘛。
有個段子:一位導游很苦惱,因為每次帶中國團都要時不時停下來數人頭,看看有沒有人走散。后來,導游想到了一個解決方法,帶了一個隨身WI-FI。從此,所有的人都跟得緊緊的,再也不用擔心走散了。
6、分手就取關
再也不用惡狠狠地說出“絕交”這兩個好有壓力的字了,取關拉黑就好了。
以前人人還有“特別朋友”這一設置,可以通過這一欄了解一個人的親密聯系人。雖然人人早已不在,而玩人人的小伙伴也已移師到微信、微博,但是通過微博評論還是能夠看出一點端倪的。
7、搜索病
外事問谷歌,內事問百度。未婚先孕、肥胖、抑郁,你真的不是一個人。
8、兒童低頭玩手機地區,慢行
手扶電梯、人行橫道,除了小心慢行外,都加了一條提示:請不要低頭看手機!
9、幸福是先見面后聊天(網絡)
相親只是相互確認顏值,培養感情還要從網聊開始。這時候編者不經想起了木心的《從前慢》......
10、火星文
其實創造這些異形的火星文,我們也都是為了刷存在感吧,證明這一代的與眾不同。
11、廁所照
有了自拍神桿,再也不用找只懂給你拍全身照的路人幫忙了。
12、“寶貝,今天在學校怎么樣了?” “粑粑,我都寫在博客上了?!?/strong>
微信微博blog取代了寫日記,Email取代了寫信,我們再也不用擔心郵政寄丟我們的信啦!
13、永久居住地址:www.facebook.com/用戶名
無法解釋的潮流感撲面而來,”你的長居地是哪里?“ ”朋友圈!“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