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極而衰的零售黑馬人人樂,曾戰勝沃爾瑪家樂福,卻輸給了自己
欲要攘外,必先安內,這是亙古不變的歷史鐵律。
據相關媒體報道,德國最大的零售巨頭麥德龍正在以招標的方式出售中國的業務;另一方面,大洋彼岸的美國電商巨無霸亞馬遜宣布退出中國,只保留部分跨境貿易的業務,如此一來,中國大陸零售市場的競爭格局變得更加清晰。
在中國市場栽跟頭的外資巨頭不在少數,大多因為外來競爭者而水土不服,放眼國際市場,能讓亞馬遜和麥德龍同時鎩羽而歸的恐怕也只有中國了。然而有這樣一家老牌的零售巨頭,曾經戰勝過家樂福和沃爾瑪,最終卻因為內部斗爭拖垮了自己,多次轉型自救依然無濟于事,它就是人人樂。
在人人樂的時代,是零售行業最輝煌的時期之一。大批量的人口遷移隨之帶來了空前的消費需求,一批優秀的本土零售企業開始嶄露頭角,作為中國的中生代超市,不僅頂住了電商發展的沖擊,更依靠著“蜂窩式”的發展戰略突破了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巨頭的層層包圍,這匹零售黑馬不僅能抗,還耐打。
當時人人樂首家門店剛剛起步,發展還算順利,后來家樂福在旁邊開了一家店,人人樂的營業額下滑了將近7成,創始人何金明為此在家樂福蹲點了一個多月,從早到晚觀察學習家樂福的促銷策略,擺放陳列,并記下了400多頁的心得,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戰,人人樂用家樂福的絕招來對付家樂福,以快制快,一年半的較量,這場零售大戰以人人樂勝利而告終。
與沃爾瑪的較量堪稱經典。當時沃爾瑪在深圳有5家店,人人樂只有1家,無論是品牌知名度還是資金實力人人樂都處于下風,沃爾瑪甚至直接在人人樂旁邊立了一個沃爾瑪的廣告牌,人人樂開始反擊,先做了一個一周購物節的活動,吸引消費者進門店,后來又搞了一個擴建大慶的十天促銷,商品全線降價,沃爾瑪眼看形勢不對也開始跟風促銷,結果人人樂突然關門裝修,殺了沃爾瑪一個回馬槍,最后突襲開業,大打廣告和促銷,打的沃爾瑪措手不及。
能和兩大世界巨頭零售企業交手并最終獲得勝利的,唯獨人人樂一家。人人樂的“蜂窩式擴張”一度被認為是最有望成為全國性“超市大佬”的企業,要知道,當時人人樂綜合毛利率高達23.1%,比新零售佼佼者永輝超市高出足足3個百分點,這樣的毛利沒有幾家零售超市能做到。
然而,上市后的人人樂幾度虧損,處于退市邊緣,而永輝超市卻憑借合伙人制度反超逆襲,市值高達千億,到底是什么原因,讓曾經不可一世的人人樂跌落神壇?根源在于“內斗”!
管理混亂,滋生腐敗
采購腐敗,收受回扣,財產貪污,被曝出售變質食品飲料,各種負面新聞接踵而至。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管理混亂的問題得不到解決,運營效率持續下滑,營運費率激增,加上輿論的施壓,品牌形象跌落低谷,這一切都讓人人樂元氣大傷。
家族企業,斗爭不斷
客觀來說,人人樂之所以腐敗,是家族多方勢力斗爭作用的結果。據悉,人人樂的控制權掌握在創始人何金明、其妻宋琪、前妻之子何浩三個人手里,上市后除了25%的公眾持股,剩余75%仍然牢牢掌握在何金明一家手上,沒有早日去家族化的企業改革,這是人人樂最大的失敗,
人才流失,轉型失敗
人才流失是壓垮人人樂希望的最后一根稻草。人人樂上市后,何金明承諾給高管的股權激勵并沒有實現,導致一大批高管和中層管理人員紛紛離職,人心散了,就什么也沒有了,即便人人樂嘗試轉型做電商,做新品牌,但都收效甚微。首先零售行業的景氣度已過,而且由于內亂轉型起步也比對手晚了兩三年,永輝,蘇寧等巨頭早就開始尋求騰訊,阿里和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的合作發力新零售,人人樂既無天時也無地利,連僅有的人和也被消耗殆盡,其失敗已成必然。
回顧人人樂的失敗案例,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家族企業經營的模式已經逐漸走向沒落,取而代之的是合伙人制度。要想蛋糕做大,首先要想好怎么分,只有當員工與創始人利益捆綁在一起的時候,才能夠上下一心一致對外,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永輝的超級合伙人制度最大的特點在于放權,而不是集權,有舍才有得。
所以為什么說越集權的企業越容易滋生腐敗,權力高度集中意味著下面的人沒有自主權,層層受限制,即便有好的idea能夠增加企業效益,也沒有辦法快速執行下去,等上頭一層層審批下來,可能方法以及不適用了,長期以往員工工作沒有積極性,效益好的時候還能夠混混日子,效益不好就可能萌生貪污腐敗的想法。
成也人人樂,敗也人人樂!真正的贏家從來不是發展最快的,而是活得最久的。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