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一年,我竟開始焦慮了。
已經有很長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寫過這些矯情做作的東西,但是你越想表達你的牢騷、你的焦慮、你的觀點,就越想寫下來,不為啥,就為了自己舒服。
因為,“文字是有力量的”。
這輩子,就這么過去了么?
十年前,我讀中學。當時學校一大批年輕的老師普遍就在我現在的這個年齡檔。老師們也是大學剛畢業,但是在我們面前,都會盡力顯得成熟穩重。
一次去辦公室交作業,見到隔壁班的老師獨自長吁短嘆,原來是這位老師有讀完研究生的本科同學來訪,似乎找到了更不錯的工作。兩相比較之下,難免產生了某種落差的心理,因為原來兩人水平相仿,只不過一個選擇了直接工作,一個選擇了繼續深造。聽聞這段往事,我最震撼的是當時這位老師念叨的一句話:
“一輩子,就這么過去了么?”
在自己工作一兩年之后,當你早上在辦公室坐下,打開電腦等待看過許多遍開機畫面的時候;當你和某位同事多次因為小事暗生矛盾時;當你和客戶因為意見不一致產生分歧互罵傻逼的時候;當你因為某項工作涉及到你完全不懂的領域的時候;會不會也有這么一句話涌上心頭:這輩子,就這么過去了么?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大學的時候,我十分慶幸遇到了一個很好的老師,直到現在我們還保持著很密切的聯系,他是一個三觀及正的人,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去西安看望他,于我而言,他更像一個密友,他時常告訴我說:如果一個人不能在每個階段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不懂得反省自己的問題,不懂得早做準備未雨綢繆,那等到真正需要上戰場的時候,“現上花轎現裹腳”,即便可以應付,也長不了,最終還是會輸給厚積薄發的對手。
在廣告行業一年多,我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的短板和不足。自己的小聰明絕對成不了大氣候,沒有過人的才華本領,光是憑借搜索資料其他案例現學現賣,給我不到我質的進步,更別說走出一個康莊大道。我特別認同前奧美一個資深客戶總監的預言,他說:“廣告圈的未來,一定是屬于藝術家和工程師的。那些靠著搜索引擎七拼八湊出的方案,拿到客戶面前,胡言亂語的廣告人一定會下崗。”確實,就好像我的好朋友宋老師,就完全不一樣。今天你要張擇端,“咣當”就給你一幅驚艷的清明上河圖;明天你要張大千,“咣當”就給你一幅美輪美奐的水墨山水。這種能把商業需求迅速轉化為極致表現的能工巧匠,無論在廣告的哪個時期,都叫藝術家,都是香餑餑。
職場中的自知之明
我是一個傲嬌的人,就連排版也不允許別人比我排的好看,即便我是非專業的。但我又是一個容易對別人的作品發出贊嘆的人,我覺得這點來源于“自知”,知道自己的不足。我一直覺得這個比拿高薪、比你的title重要。公司給你一個AD的位置又如何, 薪水、title和你當前做的事,只代表眼前,不代表未來。未來有一半因素是你可以控制的,還有一半不是,我必須清楚的知道自己未來的發簪方向。所以,我如果不盡早做準備,等到有天當危機來臨,我勢必會栽在“書到用時方恨少”上。現如今的“廣告人”的職能已經被很精確的細分,一個蘿卜一個坑。我一定要清楚我到底是哪種廣告人?是幫助客戶賣貨的營銷專家,還是幫客戶做傳播的推廣專家?亦或是能把商業需求做成極致表現的藝術家或工程師?……我必須給自己的職業定位找個所以然,讓自己在這個行業立足,利用未來15-20年的時間高能產出。
希望自己不要被一時的挫敗給打敗,也不要因一時物質的匱乏而懷疑人生~
多年后,依然單純、依然誠實、依然在進步,希望一切都是好的開始。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