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困難”已經讓馬老師開始油膩
導讀:669,大家都懂了嗎?
本文作者,群蟲之心,一個把營銷做出數理化樂趣的理科生。
最近可真是讓數字黑話成了精啊!996的熱氣還沒退燒,這不,669就蹦出來啦!
而且,這回,仍然是馬老師擔當眾矢之的重任(哭了)!
996還不夠啊在座的各位!就是說你們!還要669的啊,懂不?!不懂?!那我再給你們解釋一遍!
在自家公司的一個集體婚禮儀式上,向大家已經見怪不怪把新婚夫婦當猴耍的婚禮司儀們看齊,夾葷帶素,出口成黃,笑嘻嘻講出來的以娛樂氣氛教新人們如何做(造)人的6*69的俏皮話,被自家公司的微博一轉發,紅啦!
咱們現在也不去猜測,這里面的有意無意,以及人家馬老師怎么想的。
咱也不知道,這么老套而無聊的葷段子,現場跟著哄堂大笑的人是不是真的覺得很好笑。
咱也不知道,現場的親友團,尤其是女方家長,聽了這種玩笑會不會覺得尷尬。
咱們只想說:做營銷,可別做成這樣的尷尬樣子啊!咱們不是馬老師,咱們不會有人來保護,咱們更不會說啥都會被當成有道理,咱們只能靠自己的謹慎和專業精神保護自己的飯碗啊!
那這事兒怎么就弄得這么尬了呢?
共情困難啊同志們!共情困難!!!
馬老師什么人?國民爸爸事業有成,一天工作12小時?一周來他7天才過癮!
可咱們呢?事業還沒大到能讓人真心拋開生活、拋開健康、拋開為數不多的一點個人時間,以極大的使命感撲上去的程度。
位置不一樣,追求是不一樣的啊。對馬老師,事業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有更多的時間撲到事業上,對他,確實是福報。
可別人呢?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哪里談得上事業二字?只是活著,就已經很費力很努力了!蕓蕓眾生,理想、事業、福報,實在太高太遠。多一點生活時間,少一點精疲力竭,這才是普通人的所欲啊。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魚,我所欲也,熊掌,君所欲也,此欲非彼欲。君之蜜糖,我之砒霜啊!
可這樣的砒霜,居然在半個月之內被連續投喂了兩次!(我們普通人招誰惹誰了)
怎么會這樣呢?
共情困難啊同志們!共情困難!!!
在日本,趕上經濟騰飛的大浪潮,事業有成積累豐厚的50后、60后被稱作“團塊世代”。出生在泡沫經濟跌落到基本面,經濟增長陷入停滯的時代的80后、90后被稱作“寬松世代”。
前者由時代背景烙印下的拼、沖、干的精神面貌、話語體系、管理制度,在后者那里,由于時代變了,實在難以達成共情。
事業有成對于“寬松世代”不再是可以企及的能與自己相干的事情,而是像水晶球中的雪景一樣的東西:過去成為歷史,歷史變成故事,故事誕生傳奇。傳奇與現實具有距離感,從而可以被遠遠地欣賞——被當成異世界的事情而被欣賞。
“團塊世代”所真誠相信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寬松世代”那里,是屬于傳奇和英雄們的東西:可以像水晶球中的雪景一樣,放在二次元、放在熱血劇中被“隔岸觀火”式的欣賞。
在“寬松世代”自己所相信的、自己所真實生存的世界中,拼、沖、干,已經像恐龍一樣異樣了。平淡、等待、忍受,“令和”所描繪出的風和日麗的下午,才是能讓自己像撫摸著小貓的背毛一樣沉浸其中,如同“天涯共此時”般形成共同感受的東西。
馬老師作為中國“團塊世代”的一員,對于中國的“寬松世代”,未能產生共情能力。
而對于市場營銷而言,未能與消費者共情的東西,十有八九會是失敗的了。
“西貝”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感到產品、干貨這些實打實的東西已經沒有問題了,可以借助市場營銷的力量全面鋪開而不至于曇花一現。于是找專業公司做了一些營銷策劃。其中“烹羊專家、專注西北菜”的路線沒有起效,“I?莜”的路線大獲成功。
一個事后諸葛亮的看法,這里面的成敗差別,出在共情方面。
“烹羊專家、專注西北菜”,這是直男思路。
“I?莜”,這是感性思路。
由價格決定,它不是一頓天天吃的家常便飯。人們去吃的時候,多少帶著一點“去吃頓好的”的期望。
此時,注重情感體驗的“I?莜”,比注重客觀體驗的“烹羊專家、專注西北菜”更能與顧客共情。
老苗常說:將“情景”講成“場景”,是一種退化。
我們做工作需要有共情意識。情字很重要。
但是,瞎共情,也是一種共情困難,同樣可怕!
項羽就是被自己的瞎共情坑了的。
他自己是貴族豪俠,他珍視兄弟之間噓寒問暖推心置腹的情感。于是,他就用這些他認識中的無價之寶賞賜部下:親自送飯親自關照。
可部下們呢?他們珍視什么呢?劉邦喜歡罵人,流氓做派,可賞金封官卻毫不吝嗇;項羽,貴族、英雄,天天心里惦記著兄弟們,可封官用的官印都刻好了,捏在手里翻過來倒過去,就是舍不得掛在兄弟們的脖子上。
韓信們呢?咱不說話,直接用行動做表態:劉邦你好,我們來了。
所以,一定要跟消費者共情。不要想當然地去共情,要去了解別人,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及時根據別人的意見做調整,以別人為中心,才能有機會繞開瞎共情的大坑。
很多領導喜歡給下屬講笑話、開玩笑,又顯示自己的幽默感,又讓人覺得平易近人。但絕大部分結果是,下屬們忍著發作的尷尬癌陪笑幾聲,演技好的會哈哈大笑,制造一副其樂融融的假象。
幽默是一種無害顛覆,每個人共鳴點不一樣,認知不一樣,共情就不一樣。如果您沒有郭德綱的本事,還是盡量少幽,尷尬癌晚期還是挺痛苦的。
奧格威曾想在《一個廣告人的自白》中把他的全部經驗都分享出來。結果奧美的其他合伙人一致反對,說你可不能把我們吃飯的家伙就這么公開出去啊。隨作罷。
但是,通過讀奧格威大師的著作,我們還是能得知奧格威秘籍的基本框架,那就是:
顧客研究方法 + 共情的創作能力。
(圖片來自網絡)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