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些片,就離今年戛納電影節更近了
編者注:
看電影或許是廣告行業的朋友們共通的愛好。
2019年第72屆戛納電影節于5月14日至25日舉行,在密切關注各部電影新鮮出爐的媒體評價的同時,我們也不妨用空余時間來繼續進行“戛納補片”這項有趣的工程吧!以下是戛納中國場刊創始人、豆瓣戛納小站負責人陀螺提供給大家的片單及相關介紹(原文發于5月6日),敬請享用~
作者:TVD,來源:陀螺電影
每年在戛納電影節官方宣布了片單后,無論是準備參加戛納電影節的記者影評人,還是關注戛納電影節的影迷,都會展開一項工作叫“戛納補片”。
“戛納補片”,其實就是為自己掃盲,把這一屆主競賽里面不太熟悉甚至完全不認識的導演挑選出來,然后把他們之前的作品翻出來“補習”。
我以前剛開始參加戛納電影節的時候還是學生,時間比較充裕,會把我不熟悉的導演的作品按照先后順序,從處女作到最近一部,從頭到尾補一遍;
最近兩三年比較忙了,就挑選兩三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補習。
補習的意義,對于要去參加戛納電影節,要去寫影評做采訪的影評人和記者來說,是職業要求。
在電影節前線第一時間發回的對電影的判斷和評價,不能是盲評,不能從未看過馬利克電影然后突然看了新片就大呼“這片攝影真是前所未見”,這就很不負責了。
而對于不能去參加戛納電影節的影迷,補片的意義,首先在于利用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入圍導演的名單,來作為自己在家看片的一個方向參考。
很多影迷朋友下載了一大堆電影,但是不知道從何看起。而每年戛納的主競賽導演名單,甚至如果時間充裕的話,歐洲三大電影節各個單元的入選導演名單,都能成為影迷觀影補片按圖索驥的一個方向。
而除此之外,對于關注戛納電影節的影迷,如果在開幕前你對所有入選主競賽的導演都多多少少有點了解,他們的作品和風格,他們的創作狀態,他們的電影節獲獎履歷。
那么就算你遠在天邊,都仍然能作為一個影迷“遠程參與”到戛納電影節,關注每個導演新作的口碑和評價,關注自己看好的導演會不會一步登天。
我之前就做過類似的比喻,這就像球迷看球,你首先得對球隊有個大概了解,才能看得投入獲得樂趣。
關注戛納電影節也是一樣,你越了解入選導演和他們的作品,就越能享受于其中的樂趣。
退一萬步說,萬一小門多薩拿了金棕櫚,至少不會一臉懵逼說這誰啊。每年那么多影迷關注北美頒獎季和奧斯卡其實也是一回事。
但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大把空閑時間,能把所有入選導演的所有作品全部補完,所以我在這里就根據今年入選主競賽單元的21部電影,它們的題材和風格,來列出一份“戛納補片”片單,方便大家能更快速了解導演新作會是個什么風格。
再次強調,篩選邏輯并不是導演最成功最好的作品,而是可能最接近其新作的作品。
所以首先假設完全沒看過這個導演的任何作品,比如阿莫多瓦,我會根據他這次入選主競賽的《痛苦與榮耀》,來選出需要補的電影,其中可能就不會包含他的脫線喜劇《空乘情人》,因為無論風格還是題材可能都跟《痛苦與榮耀》太不一樣,在時間不允許的情況下就可暫時不補。
當然我的建議也是很主觀的,只是給大家一個補片的參考方向,具體補片時大家可以根據不同情況再作調整。
前方高能
吉姆·賈木許
這次賈木許的新作《喪尸未逝》為電影節開幕,很多影迷朋友都以為是部《僵尸肖恩》式的喪尸喜劇片,其實的確是,但風格仍然是很賈木許,聽說更像《帕特森》而不是《唯愛永生》。
喪尸未逝
賈木許一共拍了10多部長片,今年是他第八次入選戛納主競賽單元。
根據喪尸喜劇和可能的悶騷風格,建議補習的是《神秘列車》以及《帕特森》,有時間可以再看看《地球之夜》和《唯愛永生》。
神秘列車
帕特森
佩德羅·阿莫多瓦
阿莫多瓦執導了20多部長片,今年是他第六次入選戛納主競賽單元。
他曾憑借《關于我母親的一切》獲得戛納最佳導演獎,憑借《回歸》獲得最佳編劇,然后就沒在戛納拿過更高的獎了。
關于我母親的一切
而今年被認為是阿莫多瓦登頂的最好時機。
《痛苦與榮耀》講述一個處于晚年的電影導演,回望自己的一生,包含初戀、第二次戀愛、母親、死亡、與他合作過的一些演員,時間跨越60、80年代和現在。
痛苦與榮耀
據說是阿莫多瓦半自傳性質的電影,被認為是其“欲望三部曲”的最終章。所以當然,首先需要補的是前兩部《欲望法則》以及《不良教育》。如果有時間的話還可以把《關于我母親的一切》以及《回歸》看了。
欲望法則
不良教育
刁亦男
這是刁亦男第一次入選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他之前曾憑借《夜車》入選過一種關注單元。
夜車
新作《南方車站的聚會》講述一個小偷在被追捕的過程中絕望地尋求救贖的故事,根據目前有的物料來看,應該是更偏向于《白日焰火》的犯罪類型片,但據說可能會更“文藝”。
南方車站的聚會
刁亦男目前就四部長片,所以補起來比較輕松,況且《白日焰火》大家應該都看過了。
奉俊昊
奉俊昊今年入選戛納主競賽的新作《寄生蟲》是他第七部長片作品,也是他第二次入選戛納主競賽單元。
寄生蟲
影片講述的是身份地位懸殊的兩個家庭之間發生的故事,本來看名字以為是《漢江怪物》式的科幻驚悚片,現在從預告片看起來像是在講階級問題的懸疑驚悚片。
所以如果還沒看過的話,就補《殺人回憶》和《母親》吧。
殺人回憶
母親
馬可·貝洛基奧
意大利國寶級導演貝洛基奧已經入選過六次戛納主競賽單元,還去過五次威尼斯主競賽。
今年的新作《叛徒》是部傳記片, 講述80年代西西里第一個黑幫告密者的故事,聽看過的朋友描述像是意大利版的《教父》。
叛徒
所以推薦補導演之前同樣是有年代背景的《再見長夜》以及人物傳記片《征服》。
再見長夜
征服
達內兄弟
比利時導演兄弟達內的電影最好補了。
我經常跟周圍的朋友推薦他們的電影,一來是他們的片都很短,基本上都控制在90多分鐘,二來他們的片都極具觀賞性,一點都不悶。
今年新作《年輕的阿邁德》是他們第八次入選戛納主競賽單元,他們之前已經憑借《羅塞塔》《孩子》拿過兩次金棕櫚了。
年輕的阿邁德
新作《年輕的阿邁德》講的是一個比利時少年因為接受了對《古蘭經》的極端主義解讀,走上了謀害自己老師的道路。少年主角,信仰和道德掙扎。
所以可以補相似的《一諾千金》和《單車少年》。如果有空也可以看看《羅塞塔》和《他人之子》。
單車少年
一諾千金
阿諾·戴普勒尚
之前我們都稱他為“德斯普里欽”,最近豆瓣把譯名改了過來,還挺不習慣。
德斯普里欽的作品不多,十部出頭的樣子,但我之前補過,說實話,挺難補的。
首先是資源不好找,找到了字幕又不好,而且跟達內兄弟相反,他的片都很長,《現代法國艷情史》三個小時,《國王與王后》和《屬于我們的圣誕節》也都有150分鐘。
國王與王后
另外,德斯普里欽的片都還挺話嘮。
新片《魯貝之燈》講述一個警長試圖調查一樁命案,將嫌疑人鎖定在兩個酗酒蕾絲邊的身上。有點好奇德斯普里欽拍這種探案故事會拍成啥樣。
魯貝之燈
所以如果補片的話可以試試早期的《哨兵》以及上一部《伊斯梅爾的幽魂》,感覺這兩部可能會跟《魯貝之燈》比較接近一點。
哨兵
伊斯梅爾的幽魂
瑪緹·迪歐普
來自塞內加爾的迪歐普之前更多是當的演員,自己只拍過幾部短片以及一部叫做《千陽》的人物紀錄片。
這次她首次入選戛納主競賽單元的《大西洋》講述達喀爾一個少女成長的故事。
大西洋
估計她的短片以及《千陽》這部紀錄片的資源也比較難找,而且本來也算新導演,所以如果實在找不到資源,就算了吧:)
千陽
澤維爾·多蘭
戛納親兒子多蘭帶著新作《馬蒂亞斯與馬克西姆》第三次來到主競賽單元,講述兩個兩個青年之間的感情故事。
馬蒂亞斯與馬克西姆
多蘭第一次進主競賽的《媽咪》拿了評審團獎,第二次進主競賽的《只是世界盡頭》拿了評委會大獎。
這次會一步登頂嗎?
媽咪
據說新作風格更靠近他最開始時的樣子,比較關注個人情感抓馬,而不是《只是世界盡頭》那樣極端的撕逼戲。
所以可以補補他的成名作《我殺了我媽媽》以及后來的《幻想之愛》。
我殺了我媽媽
幻想之愛
杰茜卡·豪絲娜
奧地利導演豪絲娜之前拍過四部長片,進過兩次戛納一種關注單元,這次憑借新片《小小喬》首次入選主競賽單元。
《小小喬》似乎是她的第一部英語作品,也用了像本·衛肖這樣的名演員,講的是一個有點科幻元素的故事。
小小喬
比較推薦補的是她上一部《瘋狂的愛》,也是戛納前主席雅各布最推薦的一部豪絲娜電影。
另外可以補補《鬼飯店》或者《盧爾德》,但是《鬼飯店》好像資源不太好找,而《盧爾德》很輕松就能找到(最近才找來補了)。
瘋狂的愛
盧爾德
肯·洛奇
真正的戛納霸王,英國導演肯·洛奇,已經入選過十三次主競賽單元,拿過兩次金棕櫚。
今年憑借新作《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再次入選主競賽單元。
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
常年關注水深火熱的底層人民,新片《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同樣講述一個普通英國家庭在遭遇了金融危機后一蹶不振努力維生的故事。
感覺會特別像《我是布萊克》,另外可以補補肯洛奇的成名作《小孩與鷹》。
我是布萊克
小孩與鷹
拉德·利
法國導演拉德·利憑借處女長片作《悲慘世界》空降今年戛納主競賽單元。
按理說這種處女作空降的我們都無從下手,像之前的《索爾之子》或者去年的《審判日》都是看了片才知道是個什么情況。
上面提到的塞內加爾導演也是這樣。
但是拉德·利的《悲慘世界》是直接改編自他的同名短片,而這部16分鐘短片又直接能在騰訊視頻看到。所以,快補吧!
悲慘世界
泰倫斯·馬力克
大仙馬力克終于回到戛納主競賽了!
這次他帶來二戰題材新作《隱秘的生活》,本來以為會跟他之前的《細細的紅線》一樣是部戰爭片。
結果其實風格仍然是延續了《生命之樹》后開啟的新篇章,只是可能會稍微加強點敘事部分,講述一個納粹小鎮的故事,顧名思義,“隱秘的生活”。
隱秘的生活
所以首先他獲得金棕櫚的《生命之樹》得補,另外相比較《細細的紅線》,感覺補《新世界》更合適一點。
生命之樹
新世界
小克萊伯·門多薩
巴西導演之前就拍過兩部長片,第一部《舍間聲響》讓他名聲大噪,第二部《水瓶座》就空降戛納主競賽了。
舍間聲響
今年他聯合指導的《巴克勞》第二次入選主競賽單元,講述一個有點奇幻元素的類型故事。
就看過的片段而言,有很多槍戰戲,血腥暴力戲,也有不少氣氛詭異的驚悚懸疑戲,感覺會是一部群戲。
巴克勞
所以首先要補的應該是同樣講群戲的《舍間聲響》。上一部《水瓶座》的話,看有沒有時間吧。
阿布戴·柯西胥
柯西胥之前就六部長片,但其中四部就真的很長。
這次他入選戛納主競賽的新作叫《宿命吾愛:幕間曲》,是他上一部《宿命吾愛》的續集。
所以顯然,如果要補的話,先看第一部《宿命吾愛》吧,整整三個小時。
宿命吾愛
至于他拿金棕櫚的《阿黛爾的生活》,估計都應該看過了吧。
柯內流·波藍波宇
羅馬尼亞導演波藍波宇憑借新作《戈梅拉島》首次入選戛納主競賽單元,他之前去過導演雙周,進過兩次一種關注單元。
《戈梅拉島》講述一名警察為了將監獄里的一個商人救出去,來到戈梅拉島學習一種特別罕見的語言。據說是部很幽默的犯罪片。
戈梅拉島
所以非常推薦《布加勒斯特東12點8分》以及《警察,形容詞》,都挺好看,不悶~
布加勒斯特東12點8分
警察,形容詞
艾拉·薩克斯
美國導演薩克斯這次也是憑借新作《弗蘭琪》空降主競賽。
弗蘭琪
他從90年代就開始拍電影了,但卻是最近的幾部片才在歐洲都頗受好評。
所以如果要補的話,也應該是從最近幾部開始,看看他現在是個什么風格。
最近兩部《愛很怪》《小大人》都有美國獨立片的氣質在,也都很好看很好補。
愛很怪
小大人
瑟琳·席安瑪
之前只拍過四部長片的席安瑪已經是導演雙周組委會的主席了。
這次她憑借《年輕女孩的肖像畫》首次入選戛納主競賽單元,主演還是自己的舊情人阿黛拉·哈內爾。
年輕女孩的肖像畫
可以補補她的處女作《水仙花開》,也是阿黛拉·哈內爾主演的;另外可以補補稱得上其代表作的《假小子》。
水仙花開
假小子
伊利亞·蘇雷曼
以色列導演蘇雷曼已經快60歲了,但長片作品并不多,所以也比較容易補。
他之前入選過兩次主競賽單元,今年憑借新作《必是天堂》第三次入選,將延續他以自己為主角及故事講述者的方式,講述他離開巴勒斯坦前往巴黎的故事。
必是天堂
所以可以補補他最近的兩部長片作品,《神的介入》以及《時光依舊》。
神的介入
時光依舊
茹斯汀·特里葉
法國新銳導演特里葉這次也是第一次入選主競賽單元。
她的處女長片作《索爾菲雷諾之戰》入選了當年的<電影手冊>十佳,第二部作品《床上的維多利亞》為當年的影評人周開幕。
索爾菲雷諾之戰
新作《西比勒》講述一個心理咨詢師和她的一個客人之間的故事。
西比勒
雖然《索爾菲雷諾之戰》更受好評,但是如果只選一部來補的話,感覺《床上的維多利亞》更接近新作一點吧。
床上的維多利亞
昆汀·塔倫蒂諾
這…. 就應該不用補了吧。
最后,如果還要偷懶,每個導演只能補一部的話——
吉姆·賈木許:《神秘列車》
佩德羅·阿莫多瓦:《不良教育》
刁亦男:《白日焰火》
奉俊昊:《殺人回憶》
馬可·貝洛基奧:《征服》
達內兄弟:《單車少年》
阿諾·戴普勒尚:《伊斯梅爾的幽魂》
瑪緹·迪歐普:《千陽》
澤維爾·多蘭:《我殺了我媽媽》
杰茜卡·豪絲娜:《盧爾德》
肯·洛奇:《我是布萊克》
拉德·利:短片《悲慘世界》
泰倫斯·馬力克:《新世界》
小克萊伯·門多薩:《舍間聲響》
阿布戴·柯西胥:《宿命吾愛:第一部》
柯內流·波藍波宇:《布加勒斯特東12點8分》
艾拉·薩克斯:《小大人》
瑟琳·席安瑪:《水仙花開》
伊利亞·蘇雷曼:《時光依舊》
茹斯汀·特里葉:《床上的維多利亞》
昆汀·塔倫蒂諾:《無恥混蛋》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陀螺電影(ID: toroscope)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