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轉型之痛:別急著跟風轉型,先關注這三個問題
從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對于傳統行業來說,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轉型迫在眉睫,但是從原有的業務線上不管是延伸還是拓展,面臨的問題都是不可想象的。
企業轉型的時候,有明確的轉型計劃嗎?有成立新的部門嗎?有投入產品創新的研發嗎……這一個個的問題都決定著一個企業轉型是否能成功。
很多企業會把轉型早早列入企業行程安排。在理想的狀態下,轉型的每一步都是依據計劃執行,但是現在的時代充滿著不確定性,不再像過去可以列五年計劃,十年計劃,并且按計劃執行。不確定性極高的社會環境更要求企業在轉型時能隨機應變,隨時修正轉型計劃,以面對轉型過程的種種挑戰。
轉型意味著一家企業將面對不確定性極高的風險,原有業務線轉移,實現爆發性的增長,獲得超越預期的回報。
盡管此事關系重大,我們卻意外地發現,在公司轉型的設計和執行方面,相關研究驚人的薄弱。正因如此,指導轉型的理念往往貌似合理,但更多地只是想當然,而非以實證為依據。現在,是時候該采取有更多證據支持的方法了。
但是效果并不如想象的簡單,據BCG12年的研究發現,32%的大公司股東回報嚴重下滑,僅有四分之一企業的業績能夠超過行業平均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轉型的成功率越來越低,從2001年的30%下降到2012年的25%,目前還在下滑中。
時代越發展,轉型的難度越來越大,成功率越來越低,而轉型的需求卻不斷增加。企業轉型到底有什么需要關注的,艾老思整理了三個核心的問題。
轉型第一步并不是消減成本,而是籌備資金
很多企業面臨轉型的第一步就是通過引進各種技術或者改變營銷策略,調整原有業務線的方式降低成本,以達到利潤的提升。但是實際上,相對于降低成本而言,投資者的資金注入對于企業的業績奉獻達到37%。
這是一種很明顯的傳統思維,利潤=收入-支出,通過減少支出來提高利潤,但是單靠降低成本遠遠不夠,更需要投資者的資金注入。籌備轉型需要的資金能讓企業能抵御市場的壓力,轉型需要發起對原有業務線的挑戰,新技術的引入或者組建新團隊都需要大量的資金。
短期降低成本,長期提高收入
在轉型的前期,降低成本能夠實現在轉型前期的收益提升,但是僅僅只是在短期,在轉型一年之后,收入的增長逐漸占據主要驅動因素。
企業轉型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不能局限于短期的增長,運營方式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有新的增長戰略,以應對長期企業的發展,實現長期的營收。產品才是企業長久的增長來源,通過產品創新打造產品力,實現長久的營收。
原有業務線之外做企業轉型
不管是企業轉型還是產品創新,都是一個利益所得者轉移的過程,原有業務線的既得利益者會為了阻止原有利益的轉移而阻礙利益轉移。外聘轉型負責人和逐漸獨立的轉型團隊可以極大提高轉型成功率,這種獨立化的環境能夠最大程度較少企業內部原有業務團隊對于轉型團隊的干擾與影響。
更多精彩內容,請繼續關注“艾老思”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