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末日來臨,你愿意為我搶一件優衣庫kwas聯名款嗎?
文 | 公關之家 作者:發條褐
引言:看似是熱愛,其實是生意。
優衣庫門店近日上演喪尸驚悚片,一大群人從優衣庫開門之前就在等候,場面絲毫不亞于星巴克的貓爪杯。待優衣庫一開門,迫不及待的消費者便從緩緩上升的鐵門縫隙處“絕地求生”,勢必力得一件UNIQLO&KAWS衣服。
那個搶購場面,宛若喪尸來臨,活生生一支浩浩蕩蕩的“喪失大軍”。“喪失大軍”為了一件不辨尺碼的T恤,竟然大打出手。
瘋狂過后,被趴去衣服的模特倒在地上,不是缺了只胳膊就是少了只腿,臉上的表情看不清是痛苦還是其他的情緒。
如果這群人讀書有搶衣服一半的沖動,國家已經發達起來了。
日本快時尚品牌優衣庫與美國當代藝術家KAWS合作的“KAWS:SUMMER”系列于6月3日正式發售,產品包括12款成人T恤、6款童裝和4款帆布包,圖案不僅有KAWS經典的人偶和骷髏形象的CONPANION。
該系列在發售前就獲得高度關注,引發一眾消費者早早在店排隊等待,據悉,最高售價僅99元人民幣的系列產品在部分優衣庫門店3秒內全部搶光。
KAWS曾經說過,希望讓自己的作品變得更加親民,能讓全球范圍內的任何人都能容易擁有,也可以隨心所欲的穿著。
UNIQLO&KAWS此次的價格很親民,但是也難逃饑餓營銷怪圈,原價99元的KAWS UT價格漲到149元到179元不等。
傳說中上千元的貓爪杯也并沒有人買到過,傳說中一件KAWS優衣庫T恤被炒到上千元的情況沒有發生,市場并沒有預期的那樣狂熱。
UNIQLO&KAWS此次的聯名呈現的是最原汁原味的KAWS經典作品。
UNIQLO&KAWS之所以會如此火爆的原因
原因之一:饑餓營銷造的好,全靠限量加決別
UNIQLO&KAWS系列之所以會造成”喪尸“式的搶購浪潮,主要原因就在此次合作是,KAWS和優衣庫合作的最后一個系列。
最后這個詞語總是帶有美好和感傷,如何化解這份感傷呢,那就是通過購物化解感傷。
KAWS在推特上宣布這是最后一次和UT合作,和優衣庫的一個合作周期終結。
KAWS與優衣庫竟是“決別”?其實很多人購買UT系列是出于能在二級市場轉手的原因。快消品真正做到限量還是比較困難的,因其價格優勢和制作程序并不復雜等原因,所以UT系列最后價格還是會回落。
隨后的《PEANUTS》和《芝麻街》系列無一不牽動著潮流人士的心。KAWS和優衣庫的合作被稱為是“最親民的KAWS”。
原因之二:KAWS小眾潮流加持
KAWS是美國著名的街頭藝術家,aka涂鴉藝術家,被譽為是“涂鴉怪盜”。從早期的涂鴉藝術家到后來的玩偶高階玩家。KAWS集齊了一大批重視粉絲。
似乎KAWS天生就和“限量”這個詞聯系在一起。KAWS在從一個藝術家轉換到商業家的過程中,早早明白限量發售其中的魅力。
KAWS在2006年成立了自己的個人潮牌Origina Fake,KAWS的玩偶一般都是限量發售,且每一支玩偶都是獨一無二的,高度稀缺性很容易造成供不應求的局面。
KAWS公仔已經成為了潮流圈內經濟實力的象征,限量加高價注定KAWS公仔可以在潮流圈吃得開,小眾即意味神秘,小眾即意味品味,KAWS嫣然成為潮流圈內優越感的代名詞。
當KAWS好友NIGO時任優衣庫藝術總監時,KAWS便和優衣庫達成了第一次合作。
時光倒回到2016年,UNIQLO和KAWS第一次聯乘合作發售的時候,同樣非常難買,甚至掀起了“全民潮流”,當時KAWS推出了1000只限量紀念玩偶,隨即被迅速搶光,但是并沒有形成現在這個“喪尸哄搶”的局面。
原因之三:KAWS粉絲積壓多年的消費欲找到一個出口
KAWS曾經表示希望每一個熱愛這個形象的人都能買得起一只KAWS玩偶,但是大型活動中推出的KAWS玩偶基本上與普通人沒什么關系,限量加高昂的價格,KAWS粉絲積壓在心底多年的消費欲此次終于在優衣庫實現了,KAWS藝術理念也通過優衣庫的平價T恤傳達給了大眾。
KAWS粉絲出于對KAWS的喜愛,選擇到優衣庫來當“實習生”。
原因之四:黃牛的推波助瀾
在黃牛眼里,UNIQLO&KAWS系列不是情懷,而是生意。
很多黃牛搶到T恤之后坐地起價轉手甩賣,幾輪下來,T恤的價格自然就被吵起來。
在閑魚這類二手交易平臺上,該系列T恤價格普遍在200元以上,這就很好理解“喪尸”搶購現象。黃牛搶購的越多,轉手利潤可能就突破千元。
原因之五:IP的力量強大
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中所說,消費并不是為了滿足“實際需求”這個目的,而是不斷追求被制作出來的、刺激起來的欲望。
優衣庫和KAWS聯名系列創造了需求,在UNIQLO&KAWS沒問世之前,優衣庫的消費者并沒有KAWS系列產品的消費欲,KAWS粉絲也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最愛的潮牌會跟優衣庫聯名。
正如蘋果創始人喬布斯所說,消費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產品,他們才發現這就是我想要的東西。
消費者相信這是小眾文化的潮流,KAWS身上的高附加值使消費者相信,穿上UNIQLO&KAWS系列T恤自身會有變得更潮流,宛若變身時尚人士。
“喪尸大軍”里面的人真的需要一件優衣庫的T恤來“遮衣蔽體”嗎?他們真的需要一件KAWS的T恤證明自己跟得上潮流嗎?實際上不需要,但是心理上需要。
某種意義上來講,需求構造的營銷之路就是造夢之路,商家向消費者販賣一種承諾,消費者在擁有了品牌的產品之后,深信自己會變得更高端、更潮流、更有內涵等等。
就茶飲市場而言,為什么整個商場這么多茶飲品牌,卻只有奈雪的茶和喜茶門口排起了長隊,獨占茶飲界的鰲頭,其原因在于這兩大茶飲品牌都販賣了一個社交需求——拍照打卡,已經成為了當代“豬豬女孩”的網絡社交心照不宣的法則。
潮流文化背后是消費主義在“作祟”,IP的消費影響力巨大,現代信息爆炸時代各種社交媒介都在不遺余力地宣傳IP,即使消費者信息接收容量趨近飽和,但是看過一次的內容,會形成匆匆一瞥的印象,即使不會牢記在心中,也會有印象。
相信IP的力量,相信IP背后代表的價值理念,為了印證這個價值理念,消費者需要通過一個購買的行為來確認自己心中對IP的熱愛。
那些年,欠星爺的電影票還了嗎?
那些年,買不起的KAWS買了嗎?
這就是相信主義的力量,也是消費主義給消費者設下的陷阱,不是你沒有決心剁手,而是普通人根本難以抵抗這樣的消費相信主義力量。
KAWS小眾潮流的加持、UNIQLO&KAWS系列親民的價格使KAWS粉絲積壓多年的消費欲找到一個出口,加上KAWS是天生的限量玩家,優衣庫此次與KAWS的合作是最后一次,種種原因造成了瘋搶就局面。
群眾情緒出口需要一個宣泄地。
其實優衣庫kaws聯名系列爆搶的背后,本質上跟kaws沒有什么關系,現在這個時候,群體有太多情緒要發作了,見縫插針,什么事情都可能爆發,只需要一個合理的、瘋狂的出口。
大眾對于快時尚與大牌之間的聯名正在開始倦怠
H&M似乎把聯名合作這一出路走成了死胡同。
就像一個濃妝艷抹的女人,即使再多的化妝品也還是遮蓋不住憔悴的面容。
H&M每年都會與新設計師合作推出聯名款,盡管現在的聯名對象均是國際大品牌和國際知名設計師,但是其聯名系列在消費者心中的吸引力早已大不如前。
聯名發售的消息一傳開,相關搜索量在不到3日之內,熱度便會迅速回落。
其實不只是H&M,優衣庫也是,UNIQLO&Alexander Wang聯名消息釋出當下,雖然帶來了一定的話題和討論量,但是熱度往往只持續兩三天。
為何大眾現在對于“平價買大牌”沒有激情了呢?
因為激情隨著時間退卻了。
早在2004年,H&M首次與Karl Lagerfeld的合作系列在一個小時內便迅速售罄,隨后H&M立馬開啟“瘋狂聯名模式”。
與COMME des GAR?ONS、Lanvin、Marni、Alexander Wang的聯名一時間引爆了話題。此時對于消費者而言,聯名有巨大的吸引力,是從來沒有如此真實地出現的東西。
之所以說是真實出現的東西,是因為往往大牌之間的合作價格高昂,消費者望而卻步。H&M與大牌之間聯名無疑給了消費者對于大牌多年以來,積壓的消費欲的出口,“平價買大牌”的吸引力無疑巨大。
就像此次UNIQLO&KAWS聯名系列,優衣庫給了KAWS粉絲積壓多年的消費欲一個出口。
但在如今快時尚聯名不好使的今天,難道只是因為“平價購大牌”的吸引力不在了嗎?
高高在上的大牌突然變得“過度活躍”了,頻繁地“高級結合”讓大牌與快時尚之間的合作變得不再像以前一樣吸睛。
就像營造高知人設和高冷人設的明星,人設突然崩塌,粉絲心理形成巨大落差。
時尚圈瞬息萬變,一種玩法兩三次就會被消費者厭煩,何況快時尚與大牌之間的聯名已過“七年之癢”。
為何在聯名不在具有吸引力的當下,KAWS還是可以形成”喪尸“式的搶購局面呢?
此次瘋搶時間不排除有優衣庫本身制造話題的嫌疑,利用饑餓營銷來吸引眼球,
制造商品緊缺的現象,驅動大眾對此有緊迫感。
但是饑餓營銷很容易反噬品牌,盡管一天之內優衣庫和kaws都上了微博熱搜,但是評論區清一色表示:沒必要。
饑餓營銷是一枚硬幣,一面是獲得爆款流量的最大化,一面是“饑餓過度”引發的一系列用戶不滿、品牌形象受損的問題。如何取舍利弊,確保自身營銷得當,對雙方都形成了后續考驗。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