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總算結束,考生們的下一個焦點就該是大學了。關于大學,哪家實力強、哪家顏值高說得太多了,今天有數君想要搗鼓的是關于大學的一個冷知識——校訓。
盡管大學校訓被許多學者稱為一所大學的“精氣神、育人綱”,但有數君分析卻發現,中國大學校訓真的太缺乏獨特性了,900多所本科院校的校訓只用了600個漢字不說,排列組合還存在大量雷同。
如果用中國大學校訓中的十大高頻字進行組合,大約就是中國大學最通用的校訓——“博學 厚德 篤行 求實 創新 ”。額,是不是看著非常眼熟?
來源:南都有數(微信號:ndyoushu)
原文標題:《貴校的校訓真的獨一無二嗎? 900多所大學的校訓其實大量雷同》
本文經南都有數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用字:“學” 和 “德”幾乎被用lan

根據教育部的最新名單,全國普通本科院校共有919所,除少數沒有官方校訓或還在征求校訓的高校外,能在官方網站或其他官方資料查明校訓的高校共計909所。有數君統計發現,909所高校的校訓只用到了605個漢字,其中“學”和“德”兩字出現頻率最高,均在400次左右。
造句:“XX,XX,XX,XX”或 “XXXX,XXXX”

中國大學的校訓一般(約八成)采用“XX,XX,XX,XX”,或者“XXXX,XXXX”的8字結構。所以那6所只用兩個字作校訓的大學,立馬顯得很有逼格,比如北京交大的“知行”、集美大學的“誠毅”等。
為什么要8個字,有研究者說這是為了便于文字工整、對仗,朗朗上口。漢語的形式之美,大家還是非常認同的。
不過,最特立獨行的應該算是上海戲劇學院,他們的校訓是戲劇教育家熊佛西的一句格言:“培養人才的目標,我以為,首先應該注重人格的陶鑄,使每個戲劇青年都有健全的人格,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愛民族,愛國家,辨是非,有情操的人。然后,他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所以本校的訓練的體系,不僅是授予學生戲劇的專門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還是訓練他們如何做人。” 足足119個字,啊喂,上戲的同學都背下來了嗎?
雷同:撞車的校訓傻傻分不清
高能的部分要來了,909所大學的校訓選字集中,形式也集中,到最后怎么組合肯定出現各種撞車啦。小編本想利用一些軟件或寫點代碼給它們計算一個“雷同指數”,可惜學藝不精,沒能做出來。 不過,有一個大體的估算是,909所大學,其校訓和其他任何一個大學校訓雷同度低于50%的可能只有300所左右。 下面,就拿小部分高頻撞車的出來,大家自行感受一下。
“團結 勤奮 求實 創新”,相當有年代感的一組校訓,這是文革結束撥亂反正之后大量高校統一使用的校訓。有報道稱,使用這幾個字作為校訓的大學超過60所。據有數君統計,用這種校訓的現在也還有17所。
“厚德博學,XXXX”,小編統計發現,使用類似校訓的大學共有86所!親,這是團購的嗎?這類校訓其實還有些古樸氣息,你可以認為這是對傳統價值和時代精神不約而同的認可,至于有沒有個性嘛,額……
不過,一些相同或相似的校訓并非創意撞車,而是有它的歷史淵源。比如下面兩組。
經典:各類型大學代表校訓
雖然高校校訓同質化較高,但不同類型高校的校訓遣詞用字在偏好上仍有一些有趣差別。比如相比公立大學,私立大學校訓更注重“自強”;相比1949年之后創辦的大學,1949年以前創辦的大學,校訓更容易提及“誠”“人”“毅”等字眼。從學科特色來看,醫藥類高校校訓提及“德”的比例比其他高校高出1倍左右,如首都醫科大學的“扶傷濟世,敬德修業”等。師范類院校提及“學”的情形比其他高校高一半,校訓中還比其他類型高校更多地重視“人”,典型代表是北師大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校訓中強調“誠信”的,多為財經類院校,如南京審計學院的“誠信求是,篤學致公”。而使用“德藝雙馨”作為校訓的( 那個誰,不許笑),都是藝術類院校,如中國戲曲學院的“德藝雙馨,繼往開來”。








*以上代表性校訓只是小編一家之言,僅(bu)供(fu)參(lai)考(zhan)。
榜單:有一些校訓真的是用來開眼界的
掃描關注有數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