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永亮:掃碼出行已經很普及,為何購票機與公交卡還未淘汰
快速發展的時代給了我們很多前所未有的體驗,先進的科技大大方便人們的衣食住行。動動手指就可以把全世界各地的商品買到,動動手指就能讓一頓精美的午餐送上門,只要輕輕一掃就能自由出行到城市各地。
過去出行都要與乘務員買票,詢問地址與找零耽誤了大量時間,于是有了自動購票機與公交卡,地鐵卡,移動支付的到來讓人們更加便捷,不再需要購票,不要需要攜帶公交卡,只要手機掃一下即可進站。這對很多人來說確實方便了不少,很多人都經歷公交車卡忘帶的尷尬,但是為什么掃碼出行已經如此普及的今天,公交卡與自動購票機仍然還未被淘汰?今天艾永亮老師就以產品創新的角度與大家分享這個話題。
從乘務員到自動購票機再到掃碼出行,三個階段的“產品”都是為了解決用戶出行的問題,后一個階段的產品都是對上一代產品的顛覆,極大提高效率。我們都知道顛覆式產品創新在發展初期都會有不少的問題,今天從三個方面分析。
一,方便與不方便
顛覆性產品就一定更加方便嗎?這個是有區域性與特定人群區分的。掃碼支付聽起來確實很便捷,不再需要去排隊購票,僅僅一掃就可以去城市的任何角落。
可是這僅僅在于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已經網絡暢快的地區。
掃碼出行把一切都統一到手機,但手機沒電或者網絡不好時都不能完成正常的支付,原本方便的方式就變得不再方便。相對于產品來說,這兩個因素都是不產品的原因,而是外界的因素。每一個顛覆式的產品創新考慮的不僅僅是產品本身對于解決方案的優化,更需要考慮外界因素。
在這里的掃碼出行,在網速極佳與手機有電的情況下可以更快更優解決用戶的需求。所以在網絡信號不好的大部分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乘務員購票仍然是十分普遍與“便捷”。
二,有福利的公交卡
公交出行或者地鐵出行更多用戶人群對于價格因素影響較大。就地鐵而言,掃碼出行的扣費都是往上取整,車費均是整數。地鐵卡的計費方式都是精確到0.1的,而且乘車都有折扣,雖然說每一次節省下來的錢并不是很多,但是對于長期乘坐的用戶來說,一個月節省下來的錢也可以好好吃一頓。
對于價格敏感性用戶,新的產品可能有更加優質與便捷的體驗,但是價格才是決定性因素,麻煩一點又如何。
三,更加人性化的乘務方式
科技越發達,人性化越高,但是人情化卻越低。很多傳統行業尋求技術的創新,產品的創新都是在于支出的減少,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人員開銷。例如一個傳統的手工作坊生產線,把整個業務線都交給機器,原本十幾個人的支出變成了一個人與電費消耗,而且可以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生產,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與工作效率。
從乘務員到自動購票機/公交卡,節省了人工的成本,一鍵式購票便捷了不少。但是自動購票機收取的錢是定額的,僅能投1元,5元和10元,如果我僅有100元,那么只能選擇到人工處兌換再來購票。機器是死的,人卻是活的。對于一次性的用戶來說,我僅僅來這個城市往幾天,公交車卡或者地鐵卡動輒50-100的一次性消費確實不需要。
傳統的乘務員模式以極其“落后”的模式仍然占據三線以下城市,除了上方說的網絡因素,還有大嗓門的溫馨提示功能,想想你在地鐵站上一不留神就坐過站的情景,雖然地鐵也有“溫馨提醒功能”,但卻是太過于溫馨,不靜下心卻是聽不清,每一個站都差不多的情景讓你在底下穿梭時忘了到底到了何處。
更多精彩文章,請搜索關注“艾老思”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