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支短片,再也不吐槽上海的垃圾分類了……
7月1日,號稱史上最嚴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在上海市得以實行。
一時間,“垃圾分類”空降熱搜,上海市民見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話從“吃了沒”變成了“你是什么垃圾”,甚至有網友將其列入“靈魂八問”當中。
阿拉上海寧,最近不談股票,不談房價,甚至連朋友也不談……一門心思統統撲在垃圾上。
“儂是啥垃圾?”
“阿拉不是垃圾!”
這兩天流傳很廣的一個段子是,上海人每天早上都要接受居委會大媽的靈魂拷問:你是什么垃圾?
被垃圾分類搞瘋的上海人,不由地發出感嘆:沒想到有一天我要逃離北上廣,竟然是因為不會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
竟然把上海人逼成了段子手
自從上海開始垃圾分類以后,機智的上海網友紛紛大開腦洞,變身段子手,為大家帶了了一波又一波的笑點。
迷你垃圾分類箱,背上它你就是整個上海最潮的崽。
逃離北上廣的理由又名正言順的多了一個。
垃圾分類這門必修課,整個銀河系都是重點。
親愛的媽媽,今天我系哪個垃圾?
是什么讓你們一家團結友愛,一致對外?是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家庭和諧必備良藥,你值得擁有。
不僅上海人有苦難言,這年頭你以為做個垃圾容易嗎?當垃圾難,當一個成熟的會自己分類的垃圾更難。
目測上海明年會成為全國飲食最健康的城市!
既然垃圾分類那么難,丟了么app,滴滴代丟了解下,代收垃圾,月入過萬。
不僅如此,就連到上海游玩的游客,都必須遵守垃圾分類制度,否則違者重罰。不知道這樣的規定會不會影響今年上海高校的招生,進而影響上海人的多邊友誼關系。
類似的分類法還推己及人,延續到了成人身上。
比如,和渣男渣女分手,就多了這么一句懟人的話:“你倆看起來可真般配,沒想到月老做的垃圾分類還真到位。”
不過,上海實行“垃圾分類”,這則條例標志著我國在推行了20多年的“垃圾分類”后,終于真正將“垃圾分類”納入法治框架。
舌尖上的塑料
無論是對于改善生活和環境來說,垃圾分類有益無害。甚至對于海洋生物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值得慶祝的事情,因為海洋里的垃圾其實遠比我們想象中更可怕。
綠色和平組織近期發布兩人一條創意宣傳片《舌尖上的塑料》。文藝的旁白以及充滿人文氣息的畫面讓我們想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不同的是,它為我們展示的是2050年的中國美食。
短片以一個略帶懸疑的問題開場:究竟2050年的中國青島可以制作出怎樣的美食?
小伙子阿貴駕駛著一艘漁船出海打魚。
廣闊的海洋,清澈的海水下海底生物暢游,近看才發現,暢游著的并不是魚群,而是塑料垃圾。
阿貴要打的這條魚不簡單,它叫作“珠翠之珍”,是很難得的一條魚,短片的前半部分,花了大筆墨對這條魚進行渲染。
阿貴千辛萬苦打到這條魚以后,凱旋而歸。然而卻發現,魚肚子里全是微塑料。
晚上回去后,母親詢問“凱旋而歸”的兒子今晚吃什么,小伙子卻說“今晚吃塑料。”
“大餐少不了主角,微塑料。”
從這句旁白開始,短片向我們講述了這些微塑料是如何出現的。
這些微塑料是人類生活中經常使用和丟棄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所分解出來的,微塑料被小魚吃,小魚被大魚吃,大魚被我們吃……
結果不僅危害了自然環境,海洋生物,微塑料終會回到人類的腸道,傷害人類健康。
正如短片所說,船是有靈性的,大海也是。這支短片用荒誕反諷的方式,來警醒人們:如果還是毫無克制地使用一次性塑料,在未來那些被你扔掉的垃圾,將以“美食”的身份回到你的餐桌,進入你的口中。
目前塑料污染問題逐漸嚴重,如果人類為了便利還是一如既往的大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并將其隨意拋棄給大自然,未來必然會自食其果。
上海垃圾分類只是一個開端,未來對于生物環境、海洋環境的保護,依然需要我們做出努力。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