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認真寫地產文案的廣告人:一組充滿東方情懷的地產文案
這是常州方圓云山詩意的系列出街作品,個人比較喜歡,因為這是將中國風運用比較徹底并且十分貼合樓盤定位的一組廣告作品。
它不僅將“家和萬事興”的社區理念融入宣傳作品,也分階段表現了“忠、孝、仁、義、禮、智、信、和”的“八德”倫理,將自然的東方園林和東方人心靈歸宿的現代東方建筑完美融合。一個現代東方親情文化社區在一步步地推廣中深入人心。
現在做別墅和高端住宅項目的廣告作品經常會用中國風元素來表達,文案上也偏重東方情懷,這套作品的連貫性和每組的長文案也許值得你借鑒。
來源:文案匠
微信: sun-work
本文經作者授權數英網DIGITALING發布,若需轉載請聯系作者本人授權
*注:由于是幾年前作品,不甚完整,具體發布時間無法考證,以下為整理順序。如有更詳細文稿,歡迎后臺私信。
開盤期作品
水開了,盤開了
來云山詩意吃杯茶
云山詩意·人家,今日盛大開盤。
在這里,洗去平日的煩慮,用平靜的心輕松生活。現場亦將舉行雅致的品茗會。屆時,你可以觀賞到古樸的茶藝表演,還可以親手泡上一壺茶,與投緣的朋友聊上幾句。說不定,你們會成為鄰居。無論你愛不愛茶,會不會品茶,都可以來看一看。因為,情誼自在茶外。
花香,還沒有填滿大陽臺的空間
好心情就已經四溢開來。
十平方米超大陽臺,是專屬于每個家庭的開放空間。更大的空間,讓你與自然的親近變得容易。每天,在這里看看天,賞賞花,聽聽鳥鳴,好心情自然隨之而來。
有竹,有亭,有泉,
還有在自然中梳洗過的潔凈身心。
每次,漫步在云山詩意獨有的東方特色園林中,都能感受到它散發出那深遠的東方韻味。在一天之始,點亮一天的生活。在一日之彩,洗去一天的塵土。讓身心得到完全的潔凈與放松。
每天傍晚,
我習慣打開窗,
迎接在樓宇間穿行的風。
兩兩相錯式樓間隔,使樓宇間通風效果更加良好。只要打開窗,就可以感受到徐徐清風,撫過窗,撫過花,撫過你……一天的疲憊就這樣被輕輕卸下,讓整個人完全放松下來。
東方人居智慧
東方的園林,栽培大家庭的感情。
竹子、垂柳、小木橋、大塊的園石……質樸自然的東方元素,不事過多剪裁,卻蘊涵著獨特的人文思想。層層疊疊的假山坡地,蜿蜒曲折的小徑回廊,不僅使園林不致于園林一覽無余地單調,而且符合陌生人游園時對面而不對立,相逢不相沖的心理需求。云山詩意就有這樣的園林。它特為喜愛東方式含蓄的人而造,東方質樸而不失雅韻的園林涵養現代人閑適生活、和睦相處的心境,在云山詩意,我們稱之為東方人居智慧。
在向西的潮流中,我們向東
我們曾習慣排排坐的方盒子建筑居住模式。當有一天睜開眼睛看西方的建筑理論和居住方式時,我們受到了震動。在一片居住與國際接軌的口號聲中,哥特屋頂,羅馬柱、人體雕塑開始充斥我們的生活。然而,物極必反!放眼望去,全國的新樓房長得越來越相像。我們從學習走到了盲目拷貝。今天,云山詩意旗幟鮮明地主張在向西的潮流中,我們向東!這里用東方的建筑形式營造中國式的親情社區,這里崇尚平等、謙和、禮讓、共享、在云山詩意,我們稱之為東方人居智慧。
東方人居智慧
我們曾習慣排排坐的方盒子建筑居住模式。當有一天睜開眼睛看西方的建筑理論和居住方式時,我們受到了震動。在一片居住與國際接軌的口號聲中,哥特屋頂,羅馬柱、人體雕塑開始充斥我們的生活。然而,物極必反!放眼望去,全國的新樓房長得越來越相像。我們從學習走到了盲目拷貝。今天,云山詩意旗幟鮮明地主張在向西的潮流中,我們向東!這里用東方的建筑形式營造中國式的親情社區,這里崇尚平等、謙和、禮讓、共享、在云山詩意,我們稱之為東方人居智慧。
在中國式院落里,沒有隔壁對門的概念。
在中國人心里,有前庭后院的房子才算是一個完整的家,庭院給居住其中的人提供休閑、交流的空間,培養中國式的家庭感情。云山詩意借鑒傳統民居的院落風格,使之適合現代居住需要。每棟樓都有一個前廳過院,居住其中的住戶形成一個大家庭,首層架空,相鄰兩棟樓圍合形成“內庭院”,為兩棟樓住戶之間增進感情的休閑空間。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在云山詩意,我們稱之為東方人居智慧。
2期作品 - 中國傳統文化
合大家,成一家
東方生活,融合鄰里間的感情
孝亦有道
母子親情社區,詮釋現代中國盡孝之道
人團圓,新團圓
東方人居生活,團圓大家庭的感情
春節作品
又是一年春來到
和諧美善風尚 小橋院落人家
程門立雪
云山詩意新學年啟示,東方文化經典薪火相傳
居云上,心悠然
小時候,母親磨的豆漿
大了,才知道自己饞的是那生活的味道。
然后就這樣一直回味著,直到現在。那種味首,像是進入腦海的記憶一樣,停在了舌尖上,甜甜地,總讓人掛念。很多時候,一個聲音,一個畫面,或者一種味道進入了我們的記憶,多半都是因為我們懷念這些東西以處的那些生活味道吧。
記得剛工作那會,對工作有些恐懼。總覺得那么龐雜的東西,根本摸不到頭續,做不了來。可慢慢地也就習慣了,掌握了規律,做起來順手了許多,也就慢慢有了今天的成變。其實就好象石磨里磨出的豆漿一親,經過這樣細細的碾磨,才有生活的味道。
還好,我們有云山詩意,這里可以讓你洗去平日的煩慮,用平靜的心輕松生活。超大陽臺,兩兩相錯式樓間隔,琴、棋詩畫、東方主題園林,讓居住與你清澈廣博的心相響應。在這里,你可以傾聽別人說什么,聽聽自己說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可以聽到生活對你說了什么。
到現在,我才真正明白,
父親總愛喝第三道茶的原因
很多人都喜歡喝茶,可很少人知道,只有第三道茶才是最香的。因為,這時的清香與甘苦正好合適。美好的東西,總需要經過時間的錘煉才會釋放出來。我想,這也是我們人到中年,卻更懂得生活的意義的原因吧。
還好,我們有云山詩意,這里可以讓你洗去平日的煩慮,用平靜的心輕松生活。超大陽臺,兩兩相錯式樓間隔,琴、棋詩畫、東方主題園林,讓居住與你清澈廣博的心相響應。在這里,你可以傾聽別人說什么,聽聽自己說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可以聽到生活對你說了什么。
老朋友難得相聚,
笑說,世事如棋,每一局都光怪陸離。
的確,棋如 人生,有順的時候也有走不通的時候。有贏當然也會輸。但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太陷在棋局里面了,總是被變幻莫測的棋局迷惑了雙眼,才會覺得光怪陸離。
以前,朋友們總笑我,下棋的時候喜歡坐著下一步,又站起來看一會。可他們哪里知道,很多局外人看比當局者清楚,就是因為他站的比我們高呀。所以當我們覺得無路可走時,就是是該站起來看看全局的時候了。
這樣的道理就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里。家――本來就應該是一個可以靜心生活的地方,可惜平日里太多的煩擾模糊了家本來的面目。
還好,我們有云山詩意,這里可以讓你洗去平日的煩慮,用平靜的心輕松生活。超大陽臺,兩兩相錯式樓間隔,琴、棋詩畫、東方主題園林,讓居住與你清澈廣博的心相響應。在這里,你可以傾聽別人說什么,聽聽自己說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可以聽到生活對你說了什么。
外面總是變來變去,
閉上眼,才發現有些東西一直在心里。
周圍的生活總有著新的變化,新機場的戶用,廣州申亞成功,職新搬來的領居……從城市到家里,每個角落都在不停變化著,然而廣州還是廣州,家依然是家。無論景觀如何變換,那些感情是不會改變的。
我喜歡聽隔壁王先生撫琴,他總愛撫那曲《高山流水》。每次,我眼前都浮現了一副高山流水的盛景。我想,只有心中有山有水的人才能感動這一刻的美妙。因為,最美的景色從來都只在心里面。
這樣的道理就在我們生活的每個細節。家――本來就應該是一個可以靜心生活的地方,可惜平日里太多的煩擾模糊了家本來的面目。
還好,我們有云山詩意,這里可以讓你洗去平日的煩慮,用平靜的心輕松生活。超大陽臺,兩兩相錯式樓間隔,琴、棋詩畫、東方主題園林,讓居住與你清澈廣博的心相響應。在這里,你可以傾聽別人說什么,聽聽自己說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可以聽到生活對你說了什么。
今天回來很晚,靜靜的一個人
想起了搖著蒲扇的那個傍晚。
還好,我們有云山詩意,這里可以讓你洗去平日的煩慮,用平靜的心輕松生活。超大陽臺,兩兩相錯式樓間隔,琴、棋詩畫、東方主題園林,讓居住與你清澈廣博的心相響應。在這里,你可以傾聽別人說什么,聽聽自己說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可以聽到生活對你說了什么。
清晨,我和兒子坐在樹下,
靜靜地等著一朵云飄過去。
每天孝是在看地上的腳步,看自己、看別人。總怕自己慢了,別人快了。于是,很久了,都沒有抬頭看看天,看看那在天空中悠閑漂浮著的白云。其實,生活正正的意在于我們知道如何活在當下。
兒子總喜歡把今天 的事情推到明天,也老是把昨天的 東西 搬出來。其實就好象昨天不可以重來一樣,明天也不可預支。兒子太小了,還不會明白。其實過去和未來都不是你的。只有理在才屬于自己。
這樣的道理就在我們生活的每個細節。家――本來就應該是一個可以靜心生活的地方,可惜平日里太多的煩擾模糊了家本來的面目。
還好,我們有云山詩意,這里可以讓你洗去平日的煩慮,用平靜的心輕松生活。超大陽臺,兩兩相錯式樓間隔,琴、棋詩畫、東方主題園林,讓居住與你清澈廣博的心相響應。在這里,你可以傾聽別人說什么,聽聽自己說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可以聽到生活對你說了什么。
東方親情篇
禮-夫妻情長,老而彌堅
少年夫妻老來伴,幾十年風風雨雨,始終相扶走過,不離不棄,相濡以沫。在云山詩意,我們珍視這種平和久遠的東方親情。
孝-婆媳就是母女
丈夫的母親,兒子的妻子,兩個女人都深愛著同一個男人,對妻子來說,丈夫的母親就是自己的母親;而對于母親,兒子的妻子就如同自己的女兒。在云山詩意,我們珍視這種平和久遠的東方親情。
中國水墨篇
清風猶過耳
滿堂春意濃
如果這輩子還不清
下輩子繼續
小朋友和老朋友
好鄰居是居住隔壁的自家人
媳婦是婆婆的小棉襖
門如月 心似蜜
云山詩意獨具匠心地把項目定位于“中國式親情社區”,深刻洞察了當代人對親情回歸的渴望,深層挖掘了產品背后的情感利益。在創意表現上,東方韻致與現代氣息想結合,人文關懷與親情演繹相銜接,讓云山詩意產生了撩動人心的感動。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