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logo“欠扁”嗎?
Google換新logo這事兒,雖然乍一看挺多算是“微整形”,但又一次印證了“扁平化”的審美取向。再加上之前MINI也將原來3D的logo變成了2D,不禁讓我想,當人們爭先恐后要整成高鼻梁、小V臉的時候,為什么logo就得“拍扁”才美呢?聽聽logo自己怎么說。
其實我們也不是生來就“扁”的。聽媽媽說,老一輩也流行涂高光、畫陰影。說著,她帶我走到一臺iphone 4前面,指著上面一個icon說,你太爺爺當年也是高富帥呢!我一聽,撲通一聲跪下,原來我祖上也是貴族??!
歷史老師說,icon們之所以一個個長得都和真的一樣,是為了盡量消除科技產品與生活的距離感,讓人類懂得我們是干什么的。后來人間掀起一股Web2.0浪潮,人類不限于僅僅接受內容了,而是開始在互聯網上創造內容。這徹底地改變了我們icon的歷史。
以前我們還能通過花哨的打扮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但是現在信息一多,人類開始控訴我們“擾民”。沒辦法,我們的祖先只能脫去華服,走下神壇。
但是這一不小心卻讓我們找到了真愛!傳說icon的soul mate叫內容。每一個icon都是為了與它們完美結合的內容而生。但是也不知道是視力不好,還是老天不開眼,總之不論我們祖先穿得多么顯眼,就是看不到soul mate出現。這下可好,當我們回歸到最簡單、最本質的狀態時,內容自然而然就被凸現出來了。從此,icon和內容終于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說人類簡直是讓我們吐出毒蘋果的恩人??!
但是在我們為什么變得“四肢簡單”這個問題上,各方存在分歧。還有一派認為隨著人類逐漸從PC走向移動端,屏幕尺寸越來越小,導致icon的領土極大縮水,沒辦法,為了活命,祖先們只能采取割肉瘦身法,一天掉10斤,我們的目標是沒有凹凸!
所以當我們現在參觀歷史博物館時,老師們總要站在PC機前說,你看歷史上icon的領土多么遼闊啊。所以說要么瘦,要么死!
當然,坊間還流傳著很多版本,什么不讓印刷材質破壞我們的純正血統啦,什么讓舞(wang)臺(luo)轉(jia)場(zai)時間縮短啦等等,總之就有了現在“頭腦發達四肢簡單”的我們。
在icon的發展過程中,祖輩們前赴后繼,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眼看著壽命折損太嚴重,我們請教了仙界的Karl Lagerfeld——黑白無常,詢問其長壽秘籍,得到的答復就是:以不變應萬變!這更加堅定了我們把自己拍扁、變瘦、穿少點的決心。當我們一切從簡,我們也就成了經典??磥恚瑸榱俗屪訉O們練就長生不老,我們的祖先也是蠻拼的!
一旦我們icon已經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并且深入人類內心,再動刀子可就得得悠著點。聽說前幾年,北歐有一個叫IKEA的哥們兒,估計是冬天太冷,待在家里實在沒事兒干,腦袋一抽,把自己從Futura整成了Verdana。以為這小小的改變不會引起注意,誰知遭到了來自人間的強烈抗議。
后來她學乖了,不在自己身上打主意了,改在內容上下功夫了,結果追求者越來越多。
所以說到底,如果生來是綠葉,非要打扮得和紅(nei)花(rong)一樣,結果只有“珞丹”,不能怪父母起的名字啦。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