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一個像人的大腦皮層一樣的產品?
搜狗桌面事業部總監黎志提問 :人的大腦皮層由大量神經元互相連接組成,該結構是目前已知最具競爭力的存在,對此您是否有自己獨到的理解?
問題背景:人的大腦皮層由大量神經元互相連接組成,該結構是目前已知最具競爭力的存在,對此您是否有自己獨到的理解?
作者簡介:
徐志斌 | 《社交紅利》作者,騰訊產品經理
徐志斌的回答:
神經元處理信息,典型的輸入、處理和輸出,但并不是一個神經元決定,而是數以千計同時進行處理某一個信息。這意味著,一個結果是自然選擇和共同選擇。
在開放平臺的案例和數據觀察中,我們往往發現了類似的情況,即一個IDEA同時會被百計、千計的小個體團隊同時開發(有時也是互相抄襲),但同時也在互相觀察學習和借鑒,并將其他經驗納入到自己的下一款產品中去。個體就像是一個個神經元,共同的經驗則是處理后被輸出的信息。當這些輸出積累到一定地步后,就會形成一個大的引爆案例、成功案例,讓平臺和業界感知到。
今天的業界,看大開放平臺,明顯的感受是小個體團隊越來越多,但能力也越來越碎片,每人更加強化自己的長板,以和其他人互相配合,處理好涌來的需求,好做出“輸出”,因此,一個小個體無法處理海量的信息,但是他可以將自己和其他無數個體融合在一起。
問題是:一個產品要怎么去設計,才能:
1、讓自己融合進這些范圍。顯然,細化自己所處的領域、強化自己的某一處長板,并開放給到所有想要這項能力的合作伙伴是合適的。
最近一波拿錢的to B產品,如易快報,專做報銷;融信,環信,專做社交組件、溝通組件等,就是這樣。阿里電商里,大批做店鋪裝修、麻豆、代運營等的第三方服務機構,也是類似。
2、如果略大的產品,怎么能塑造一個氛圍,讓更多個體可以圍繞某一類信息/服務進行“處理”,以“輸出”(共同選擇)某些驚艷的結果?就像一個神經元上的N多突觸。這反而會要求到運營和管理上會做出很多調整。目前看,能做到這個的,居然是那些小測試類應用,且是無意識做到,就是每次一個測試,都大量被復制,但每一個都有不同和創新,都有改進。結果有時經常拱出數據特別好的產品。
當然,浪費也超級多。不過浪費好像也沒人在意了。
本文由PMCAFF產品經理社區會員原創,版權歸PMCAFF產品經理社區及作者共同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并保留鏈接。
原貼地址:http://www.pmcaff.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174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